《蜂》是晚唐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詠物喻理詩。這首詩讚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
創作背景
(公元833年)羅隱出生在新城(今浙江餘杭)。羅隱小時候便在鄉裡以才學出名,他的詩和文章都很出眾,為時人所推崇,年紀很輕,名聲已經傳的很遠了。
(公元859年)26歲的羅隱至京師參加進士考試,但歷時七年均未及第。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沒有考中的原因並非是他沒有才學,而是因為他持才傲物、為人狂妄、試卷裡的文章諷刺意味又太強,雖然當時的宰相也很欣賞他的才華,但也無濟於事。
對當時考試制度、朝廷失望的羅隱,看見人民辛苦在田間地頭勞作,而部分朝廷官員卻不勞而獲,於是非常的憤懣,而寫下這首諷詠物喻理詩《蜂》。
《蜂》詩歌賞析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態,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到處都有他們。後兩句緊乘「蜜蜂」這一意象,把它象徵的「勞動者」意象,為誰辛苦為誰甜」話鋒一轉,擺給讀者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辛辛苦苦的勞作,到底又是為了誰呢?表達了作者對唐末朋黨傾軋、宦官專權、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深惡的痛恨之情。
翻譯: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峰,無限花開的風光,都被蜜蜂佔領。它們採盡百花釀成蜜後,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羅隱著名的詩句
《贈妓雲英/嘲鍾陵妓雲英》詩中寫到「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才高八鬥,雲英姿色出眾,才藝一絕,怎麼可能是不如人呢?只是當時的社會,並沒有給他們施展的機會。羅隱在《自遣》中寫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表達了有才之士卻不能施展報國的無奈。《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他反對把吳王夫差的亡國歸罪於西施。在《孟浩然墓》中寫到,「鹿門黃土無多少,恰到書生冢便低」。批判了當時社會對書生的冷遇。墳墓的高低顯示了人死後禮遇的高低。
羅隱他還有「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家財不為子孫謀」、「任是無情也動人」等經典膾炙人口的詩作。
出眾的才學
在小品文《讒書》(憤懣不平之言,不遇於當世而無所以洩其怒之所作)中,羅隱寫道:我來到京城七年,饑寒交迫,幾乎不像一個正常人了。丁亥年的正月,拿過這本書來自己罵自己:他人用書得榮譽,你卻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書取富貴,你卻因此得貧困。所以,我的書不過是自己讒媚自己罷了,就叫讒書吧。羅隱的朋友中了進士,羅隱寫詩祝賀,而這個朋友的父親卻說:兒子及第我並不高興,高興的是得到羅公詩文一篇。宰相鄭畋的女兒非常喜歡羅隱的詩,經常拿著他的詩文讀。但有一次羅隱到她家裡拜訪父親時,她忍不住偷著看了看這位才子,但因為羅隱長的太醜,讓她結果大失所望,從此再也不看羅隱的詩文了。
關於羅隱有很多的傳說故事,這裡就不多述。「不才不怪,不怪不才,才怪!才怪!」羅隱便是如此吧。「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意愛笑:意而愛,愛而笑,笑而詩。關注「意愛笑」訂閱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