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偉大」中抽離出來

2020-12-14 表情哥愛化妝

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這樣描寫加爾各答的卡裡女神廟:「每邊都有一排排的水泥平臺,不加粉刷即是床鋪。他們要我欣賞排水溝與水喉裝置。住在裡面的人堆一起床,就被送去進行種種崇敬膜拜,像請求治好其潰瘍、口癌、疥癬或癀爛等等以後,整座建築由水管衝洗乾淨、光鮮,等待另一批朝聖者來過夜。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或許除了集中營以外,人類與屠夫刀下的肉相像得如此徹底。」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及他的著作《印度的發現》就連這位見多識廣的人類學家也無法忍受印度給予他的視覺與心理的雙重衝擊——隨處可見的骯髒與乞討,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擁擠與壓迫,面帶微笑的滿天神佛的腳下卻是衣食無著的遍地餓殍與牛鬼蛇神。「我很快就受不了,身體上受不了,道德上也受不了。」這是一個因為超負荷的人口密度而與所佔住的物質世界比例倒錯的國度,一個人對人正進行著有系統的貶值與奴役的國度,這令列維·史特勞斯感到不解,從那個曾經偉大的印度到眼前這個荒敗的印度,其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奧克塔維奧·帕斯曾擔任過6年墨西哥駐印度大使,他說:「印度最先讓我感到訝異的一點,也是許多人覺得詫異的,就是兩極化的對照所造成的歧異:現代與古代、奢華與貧窮、縱慾與禁慾、草率與效率、溫和與粗暴;繁多的種姓制度與語言、神祇與儀式、風俗與理念、河流與沙漠、平原與高山、城市與村落、農村與工業化生活,在時間上相隔數世紀,在空間上毗鄰而居。」這種歧異,從表象上說,是各種格格不入的社會狀貌的混雜相交,但從根底上來看,卻是進入現代世界的印度與它拖帶著的古代印度之間的鬥爭與妥協。

這種複雜與矛盾,外國人當然大可將其視為錯亂之美的異域風情,但印度人自己心知肚明,如何處理古代印度留下的種種遺產與後患,是現代印度不容迴避的大問題。而這也正是尼赫魯於1944年5~9月在獄中撰寫《印度的發現》的旨趣所在。在書的開頭,尼赫魯寫道:「我們是『過去的產物,而且我們是沉浸於『過去中來生活的。不了解『過去,不感覺到『過去是我們心靈中一種活的東西,就是不了解現在。」也就是說,尼赫魯相信印度的過去存有某種能使今天的印度人獲益的東西。而這種益處的獲得需要我們深入歷史深處,需要我們在過去與自己之間設置距離,最終通過理性的智識去嘗試了解,而不是期待玄虛曖昧的靈性法則包治百病。

因此,真正重要的並非是「過去」,而是進入「過去」的方式。印度的發現,過去的發現,向有博學之譽的尼赫魯,在英國接受了完整的現代教育的尼赫魯,比誰都清楚一個只有歷史而沒有歷史觀的印度社會將會面臨怎樣的衰敗,就像奈保爾說的:「把自身削減成了巫術實踐和被禁錮的社會形態。」對印度的非常明確的愛,同時抱持一種基於理性主義與社會主義所產生的對西方文明的認同,使得尼赫魯並未流於對印度的過去大唱頌讚。恰恰相反,在表面對印度傳統諸多肯定的背後,他更著力思考的是為何印度的現代性來得如此遲緩與艱難,究竟是哪些印度傳統中的固有因子在阻礙著印度的現代化?

透過對印度歷史的考察,尼赫魯特別指出,其實自1000年之後,印度文明就走上了緩慢的衰敗之路,閉關主義的社會結構戕害了自我的創造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狹隘的、小集團的和地方性的眼光」,每個人都被冰封在自己所在的階層,進取與革新的力量無處發揮。不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還是在關於外界的知識和接觸方面,印度都不可避免地全面衰敗了。因此,雖然尼赫魯口口聲聲宣稱現在是從過去中誕育的,但他很清楚「印度必須與它過去的許多東西斷絕關係」,「所有那些無生氣的和已經完成使命的東西都應當退出舞臺」。而在這些應當儘速退出舞臺的事物中,印度的宗教狂熱傾向與種姓制度是他特別加以舉出的。就前者而言,尼赫魯認為宗教誠然極其偉大,但它們也曾「企圖將真理束縛於一些固定的形式和教條之中」,在使人感到未知世界的神聖與神秘的同時,付出的代價卻是對好奇心與思維力的阻礙,是對現有權威和社會秩序的無條件服從,是可能造成社會變革的進步力量的無力生長,甚至連穿衣吃飯之類的日常問題也淪為宗教的施威之地。

就後者來說,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階級-種姓的複合型社會,種姓制度本質上是一種以服務和職業為根據的集團制度,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員,集體的安定與綿延才是種姓的目標,進步並不是種姓發展的第一要務。久而久之,強有力的既得利益阻止了任何根本的改革,尼赫魯指出以集體穩定為基礎的印度社會組織的根本弱點和缺點即在於「使一大群人的品格降低」,隨之引起社會全面的淪落,造成了印度社會尤其是經濟和文化方面顯著的「硬化現象」。而當現代世界體系逐漸形成,這種「硬化」所造成的印度社會與現代世界的扞格難通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了。加拿大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查爾斯·泰勒曾經指出,現代性的形成有賴於一套「現代道德秩序」的建立。而確立這一現代秩序的基礎,泰勒引進了一個詩學概念「偉大的抽離」——從各種魔法力量和神靈世界中抽離出來,從各種壓迫個人的權力結構中抽離出來。也就是說,現代性首先是一次「祛魅」的進程,將個人從各種頂著「偉大」的幌子的社會力量中解放出來,個人獨立是整個社會的共同理想,而自由和平等的權利與義務則成為現代道德秩序的核心價值。借用泰勒的觀點,那麼不妨說尼赫魯對印度的發現,恰恰是一次暗度陳倉式的印度祛魅,他同樣希望能將印度從它那看似輝煌實則衰憊的諸般「偉大」中抽離出來。

尼赫魯曾把印度比喻為一張可以刮除舊字重複書寫的羊皮紙:「一層在另一層之下,寫了許多事實、理念、夢想,而都無法完全蓋過底下那一層。」現在,經由對過去的發現,他也在這張羊皮紙上添上了自己的文字,寫下了自己關於印度現代秩序的設想。但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進入過去的意願與方式。如奈保爾所說:「印度人對印度仍然所知無多。人民不掌握信息。歷史與社會調查以及與這種訓練相伴的分析習慣,與印度傳統相隔太遠。」這種綿延無期的歷史無知症,最終結出的惡果則是人們「對解決方式的了解多於他們對問題的了解,也多於他們對國家的了解」。到那時,任何的自救與為公理、正義的鬥爭,都很可能因為對歷史的無知,對過去的罔視,最終淪為一場「理想主義、無知和仿效的悲劇」——到處都是別人的東西,別人的槍,別人的口號,別人的藍圖,別人的信念。而只有憤怒與無奈,才是自己的。

相關焦點

  • 如何從悲傷的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
    一個人之所以會悲傷,憤怒,難過是因為他還活在過去,沉浸在過去的悲傷回憶裡不願走出來,一個人之所以焦慮,擔心,恐懼是因為他活在未來,擔心自己不能掌控未來。如何從悲傷的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也許你會說,道理都懂,可是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真的無法從負面情緒裡拔出來,怎麼辦?學會一種能力,可以幫你馬上從負面情緒裡抽離出來,遠離內心的痛苦!——活在當下的能力。什麼是活在當下?
  • 五分鐘從游離在群體中的焦慮中抽離出來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 如何從失敗的感情中抽離再重新正確的挽回
    分手這個詞語蘊含著最傷人的意思,但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經歷這樣的痛苦,不過分手並不意味徹底失去愛的人,還能通過挽回去試圖讓對方回到身邊。有很多女性會疑惑為什麼在感情破裂以後,主動認錯遷就,對方的態度反而越來越差,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因為挽回愛情最好就是要掌握主動權,低姿態的跪舔反而適得其反,要懂得如何從中抽離出來,增加自身可得性,用對的挽回方法挽回對的人。
  • 走出抑鬱情緒,要學會把自己的思維抽離出來,才好得更快
    文/阿秋「抑鬱的我們不是真的被抑鬱症給打敗了,而是被自己抑鬱的思維給帶入了進去,形成了生活中的常態了,所以導致自己遲遲走不出來,難以快樂起來!」不知這句話你能理解嗎?抑鬱症本是一種症狀,這是事實存在的,但是如何來讓我們的思維抽離出來,不被這種抑鬱症的症狀和抑鬱思維繼續綁架自己?那麼我們就必須認清楚它們的確是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的,並清晰地把它們劃分開了。即:抑鬱症的症狀+抑鬱思維。這兩個惡魔,綁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全部的思維,對不對?你認真審視下自己,是不是這麼一回事?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從雞湯中抽離
    信任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便是人品。比如最近鬧得挺火的羅志祥的事件,還有就是歷史上謀朝篡位的數不勝數。三,第三個就是心胸,舉個簡單的列子劉邦,漢高祖的心胸可為之大,旗下謀士將才為其所用,所為常人哈,切不可心窮,心窄,嫉妒,抱怨,傲慢,眼界認知脫離大道。例子不舉了多說無益,能撐起心胸的水服自己的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多行善事,關鍵時刻能救你。
  • 霍金——人類中一顆偉大星辰的隕落
    從昨天到今天,我的朋友圈裡還淹沒在藍紅兩個顏色的各種技術分析中,突然看到霍金去世這條新聞,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懷疑它的真實性?難道是哪個新聞網為了把大家的視線從兩原色的熱點抽離出來出的招數?
  • 如何將茶道從藝術中抽離出來,並發揮它在人們生活應用上的地位?
    從茶道中將茶道藝術抽離出來,並強調它在美學與人們生活應用上的地位。但我們不知道在茶業職場上有何用處?」從茶道中將茶道藝抽離出來,並強調它在美學與人們生活應將茶泡好,將茶的文化內涵告訴客人,就容易將茶賣出,也可以將茶道藝術生成的作品當作一件商品銷售這需要你真正懂得茶道藝術,並將之形成一件作品,無需客人專心領受,就可以將茶道藝術銷售給一般客人。
  • 無法從Mazzy Star中抽離的過去
    無法從Mazzy Star中抽離的過去2004年05月31日11:50:16 金羊網--新快報 葉風  我不是刻意追憶,我只是無法從《FLOWER IN DECEMBER》中抽離那些曾經和過去,惟有再次在滲著迷離的吉他、幽怨的口琴和帶點悽美的女聲氛圍中墮落
  • 人到中年,聰明的女人,往往會從婚姻裡「抽離」
    除了照顧男人,女人還應該抽離出來照顧自己一段婚姻當中,女人很自然就把自己放在了一起照顧對方的位置上,處處為男人著想,把男人照顧的無微不至,卻總是會在婚姻中忽視自己。所以與其傻傻等著男人的照顧,還不如抽離從婚姻中抽離出來,好好的照顧自己。人到中年,女人更應該愛自己,可能前半生辛苦時不覺得,但是後半生就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只有照顧好自己,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 吸引女孩的強大招式——抽離
    測試的方法,就是抽離。抽離的含義我們不難理解,就是從女生的身邊離開 的意思。它可以是我們在行為上的離開,也可以是我 們在語言上表現出的遠高。抽離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的損失厭噁心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例子,男生跟女生說分手,女生大受打擊,開始拼命減肥,學習化妝, 提升穿衣品味,讓自己的整體形象和氣質都像變了 個人-樣,結果男生看到女生改變之後的樣子就開 始求複合,這就是抽離後產生的二次吸引。所以當你感覺自己快變成備胎了,或者自己有點跪 舔的趨勢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抽離。
  • 感情裡,真正高明的經營方法,是學會「抽離」
    但其實,感情裡,真正高明的經營方法,是學會「抽離」。學會抽離,給彼此距離和空間,才能保持愛的新鮮感全部身心的投入一段感情,固然是好的,但這樣全情的投入,往往會讓你忘記給彼此留下一段足夠的距離和空間。所以,再愛一個人,也要學會「抽離」。給彼此留下足夠的距離和空間,才能保持愛的新鮮感,讓對方一直被你吸引。
  • 分手挽回感情指導——「抽離成本」案例解析
    這完全是因為對方的「抽離成本」太低了,低到離開你不需要任何成本和代價。 那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個新的情感心理學上的名詞——「抽離成本」。 第一,他的抽離成本很低,因為他原本的付出就很少,哪怕離開你,對於他來說,幾乎沒有損失什麼。 第二,你的過度付出,意味著他也需要付出對等的愛來回報你,這就是關係中的一種變相的壓力所在。
  • 抽離日常,愛的保鮮術
    戀愛中的人,最典型的困擾就是,一方面想要追求地久天長,一方面又怕熬不過所謂的「七年之癢」。甚至「七年」這個概念在逐漸變成五年、三年……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戀人間的愛意流逝、初心不再呢?小森覺得,可能是那種熟悉慢慢變成了無視,平淡慢慢變成了不在乎……「老夫老妻了,不要那麼矯情了 」,當愛情成為理所當然的事,這種狀態其實是錯誤的,甚至是很危險的。
  • 適時「抽離」讓夫妻倆「越吵越好」
    情緒「抽離」使自己成為「旁觀者」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夫妻:他們常吵架,但吵架似乎影響不了他們的感情。我就認識一對這樣的夫妻。王先生和他太太都是急性子,衝突比較多。剛結婚的時候,這對夫妻和王先生父母住在一起。婆媳朝夕相處矛盾就比較多,王太太一直想買房子搬出去住。但就在選房址上,王先生夫婦又有了分歧。
  • 戀愛中為什麼她會變得那麼強勢,抽離情緒才是分手的關鍵
    在戀愛中,男人經常會犯的一個問題就是逃避,尤其是在跟自己女朋友的意見不統一,兩個人產生矛盾吵架的時候,女生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是「你什麼意思,你給我說清楚」,男人一看自己女朋友有小情緒了,不想在這個時候跟女朋友繼續溝通,就會想讓雙方冷靜一下,等會再去聊剛才的話題。
  • 「抽離與掙脫——2020藝術家日常的觀看」在線上開幕
    「抽離與掙脫--2020藝術家日常的觀看」於5月20日在線上開幕。人們在驚恐和疏離中產生了對日常的不真實感。而疫情的持續延燒,也讓人們重新審視自我與他者,人與環境的關係。無論身處城市或鄉村,個體都會不自覺地確認存在感,時刻感受著世界的變化。可謂人生在世,無法逃脫生活。相比普通人的日常觀看,藝術家更像是某種「敏感的存在」。通過作品,他們不同於常人的目之熟睹,而是一群獨特的小眾,浮世圖像的敏感製造者。
  • 孬孩兒影評《金凱瑞和安迪考夫曼》:帶你認識「自我抽離」的藝術
    一個是關於作家Joan Didion,片名是《瓊·狄迪恩:中心難再維繫》(Joan Didion: the Center Will Not Hold),另一個則是關於喜劇演員金凱瑞(Jim Carrey),名稱是《金凱瑞和安迪考夫曼:超越偉大》(Jim and Andy: The Great Beyond)(下稱《金與安迪》)。
  • 「抽離與掙脫」線上展,且看9位藝術家如何抽離日常,描述時代
    抽離與掙脫「抽離與掙脫--2020藝術家日常的觀看」已於5月20日在線上開幕,本次展覽由廣州疊石文化主辦,鄧渭亮博士策展,展出韓建宇、黃偉鴻、黃一山、劉聲、孟濱、沈瑞筠、謝莉斯、許東生、喻旭東九位藝術家作品約40件(套),作品以繪畫為主要創作媒介,推出的視頻是藝術家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呈現,
  • 歌手碧昂斯將品牌Ivy Park抽離出來 Topshop自身難保了
    在英國快時尚紛紛跌落泥潭之際,美國歌手BeyoncéKnowles決定出手把其與Topshop母公司Arcadia合作的品牌Ivy Park抽離出來。 Ivy Park的名字源於BeyoncéKnowles與其丈夫Jay Z女兒的名字「Blue Ivy」,儘管該品牌於2014年就已成立,但首個系列在2016年才正式在市場中發售,產品設計以街頭運動風格為主,旨在向消費者傳達女性也可以很強大的品牌理念。
  • 人民日報評論部: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幹出來的
    靠拼搏、靠實幹成就偉大夢想,就要有那麼一股子韌勁、拼勁、闖勁、幹勁,就要有那麼一種愈挫愈勇、愈險愈進的精神追求      「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連日來,一張「總書記為你點讚」的海報在網上熱傳,讓這個金句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