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已經走了兩天了,依然恍恍惚惚,仿佛一場噩夢。先生這一生應該說過得十分精彩,名重學界,著作等身,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貢獻卓著,為人又寬厚謙和,廣結善緣。但生命的最後一程走得著實不易,飽受病痛折磨,踉踉蹌蹌,但他始終不言放棄。
作者與孫遜先生合影
2017年先生開始咳嗽不止,當時並未引起重視,只當是一般的風寒咳嗽,他依然從事繁忙的學術活動,如主持白先勇先生關於程乙本的講座、龔鵬程教授關於道教思想的講座,接受邀請到河北鄭定進行《紅樓夢》講座等。
2018年咳嗽已經比較嚴重,先生還繼續給研究生開課。因人數眾多,不得不分兩個班,每周有課,每次課都要持續3個小時。同時,他負責組織光啟大講堂的工作,先後邀請陳平原、夏曉虹、葛曉音、張福貴、譚桂林、王蒙、樊景詩等著名學者、作家為上海師大本科生開設光啟通識課程。
2019年3月上旬,春寒料峭,寒風凜冽,先生仍堅持親自前去批改博士生入學試卷,當時咳得直不起腰來,改完卷子已挪不動腳步回家。由此才開始求醫,數月內輾轉於上海六院、胸科醫院、肺科醫院之間,病情日益加重,醫生束手無策,只能靠吸氧維持。
孫遜先生與白先勇先生合影
2019年9月先生在無錫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對於一個年逾古稀之人,這次手術經歷的痛苦不言而喻,單是每周一次的氣管鏡檢查就非常人可以忍受。但因身體底子好,對治療配合度高,先生居然一關一關順利闖過,一個多月就出院了。
在無錫這座江南小城,他又結識了當地許多朋友,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種磁場,總是吸引著周圍的朋友。先生是極其熱愛生活的人,隨遇而安,享受著無錫的寧靜、文化氛圍和美食。
今年年初,我陪先生遊覽了薛福成故居、錢鍾書故居、東林書院,先生興致極高。又與潘建國夫婦等一眾親朋,到太湖邊品茗,吃湖鮮,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先生一面在無錫康復,一面籌劃著回上海開始新的生活,繼續完成他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孫遜先生與陳平原、夏曉虹夫婦合影
正因為先生是個閒不住的人,今年4月回上海後,因未注意休息和防護,再度引發肺炎,只得回到無錫治療。此次感染嚴重影響了他的肺功能,只能靠吸大流量的氧氣維持。即便大多數時候只能躺在床上,他還是堅持工作。
在最後的幾個月裡,先生修訂完成了長篇學術論文《儒家視域下的韓國漢文小說研究》,撰寫了重大項目《韓國漢文小說集成》的「前言」,並在《中華文史論叢》2020年第4期發表《從韓國漢文小說異體字的使用看漢字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一文。
他不太會用筆記本電腦,實際上也沒辦法長時間坐著,因此大部分文章是躺在床上,吸著氧氣,用手機寫作完成的。同門周建忠教授回憶,先生從不用手機,但迫於現狀,他不僅讓我教會他使用手機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同齡人中差不多成了高手,因為手機不僅是他和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還是他寫作的工具。
孫遜先生在日本參加中國古典小說研討會時與弟子們合影
而引用文獻則全憑他平日的積累和記憶,有時候實在想不起來,才讓我協助查找。就是這樣的狀態,他心裡還牽掛著尚未畢業的博士生周霄、羊紅,幫他們修訂、推薦論文,希望早日在核心期刊發表,擔心他們能否順利畢業。
雖然努力調適心情,但終日纏綿病榻,戴著氧氣管,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苟延殘喘」,這種狀態非先生所能忍受,於是動了二次手術的念頭。手術風險可想而知,但他想要的是有質量的生活。於是10月8日,距離上一次手術差不多一年之時,先生再度挑戰病魔,進入手術室。
掙扎了三個星期,各項指標終於穩定下來。他第一次脫離氧氣,扶著車子蹣跚地走出病房,到走廊散步。這一刻先生高興極了,他說從今後要走出病房,走到樓下,要重回上海師大校園,那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孫遜先生與龔鵬程先生合影
先生是上海師大中文學科的旗幟和靈魂人物,他常說學院和學科就像他自己抱大的孩子,無時無刻不惦記!今年是學科評估的關鍵年,他始終心系此事。
由於手術不久,身體非常虛弱,我不想讓他費神操心,只偶爾透露幾句情況,比如查清華院長主持的「文化潤疆」大講堂,他聽後對此十分首肯,立刻給查院長發去長篇微信,追溯上海師大中文學科支援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的教育事業其來有自,他本人以及老校長楊德廣、已故孫景堯教授等都曾親自授課,說起來如數家珍。
由我領銜的上海市戰略創新團隊要接受年度考核,他也要操心,為我的匯報出謀劃策,說由他主編的《韓國漢文小說集成》要爭取儘快面試,並敦促副主編趙維國教授加快三校工作,說要為團隊做出貢獻。
《越南漢文小說集成》
二次手術後,先生努力康復,但身體極度虛弱,恢復緩慢。可是他一直都不放棄,把一天的訓練安排得滿滿的。連醫生都說,量力而行吧,不要太拼了,休息好最重要。
12月8號開始,感染捲土重來,而且這一次來勢洶洶。幾天之內,眼睜睜看著先生衰弱下去。就是這種時刻他仍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自律的精神,戴著呼吸機還在努力屈腿、轉動腳踝,因為怕躺久了不動會肌肉萎縮。
他一直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不輕言放棄,直到生命的終點。先生啊,你太累了,這一路不肯停歇。
孫遜教授
感謝在生命的旅途上遇見你,讓我見識了人生最美麗的風景!慶幸陪你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體悟,也從你的身上汲取力量,變成一個更好、更強大的人。只是這段旅程太短太短……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想念你,摯愛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