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多城密集出臺落戶新政,門檻一降再降。而在此背景下,流入人口如何由「量變」轉為「質變」,成為擺在各大城市面前的一道考題。
資料圖:山西太原大型招聘會。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無房也能落戶!這兩座城市落戶門檻「史上最低」
本月起,濟南、南寧兩城同時開始實施本地的戶籍新政,落戶門檻被媒體稱為「史上最低」。
依照濟南的《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施細則》,政策提供了人才、院校學生、居住、就業、投靠等多種途徑落戶,並放開落戶限制。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無房、投靠親屬者、靈活就業人員等均可落戶。
另外,畢業季到來,濟南還針對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出臺了便利政策。
根據濟南市委市政府日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濟南全面放開對高校在校生、畢業生的落戶限制,畢業生來濟南均可先落戶後就業。
在南寧,根據本月起施行的《南寧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戶口遷移實施辦法》,城鎮落戶條件也全面放開。
《辦法》以具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合法穩定就業為戶口遷移的基本條件,取消了以往的參保、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落戶條件的限制,申辦戶口材料進一步簡化。
另外,南寧還對新落戶城鎮的農村籍大學生實行「來去自由」的落戶政策,同時允許相關申報資料「容缺」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座城市已經不是今年第一批調整戶籍政策的城市。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包括天津、蘇州、瀋陽、重慶、青島等在內的多個大中城市出臺新政策降低落戶門檻,南昌、昆明兩城市也取消了落戶限制。
資料圖:西安大雁塔北廣場迎來了大量遊客。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成效初顯:特大城市再擴容
按照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國的城市按照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被劃分為五類七檔。
這其中,1000萬以上的為超大城市,500萬至1000萬的為特大城市,100萬至500萬的為大城市。大城市又以300萬為界,分為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
根據住建部今年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與2017年相比,中國城區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由13個擴大到了15個,西安和青島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而城市落戶條件放開已在穩步推進中。
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時隔一年,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又印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要求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政策鬆綁結合近年來的幾輪「搶人大戰」,效果已逐漸顯現: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常住人口都出現明顯增長。
如,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為1020.35萬人,比上年末淨增加19.98萬人。
成都2019年末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均出現增長,其中戶籍人口突破1500萬人。
杭州在2019年常住人口首破千萬達103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5.4萬人。
相反,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經連續三年負增長。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此前發布的《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萬人。
資料圖:成都天府廣場上演「雷射秀」。劉傑 攝
「量變」之下能否有「質變」?
各地的「人才爭奪戰」打得不亦樂乎,但人們更關心的是,除了人口數量出現變化,城市是否真正吸引到了需要的人才?
一些城市的調查數據或許能說明問題。
例如,來自西安市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3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實施,到2019年4月30日,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西安全市共遷入落戶115.1萬人。
另外,根據西安市公安局數據,截至2018年底,西安戶籍人口平均年齡為38.07歲,戶籍人口平均年齡比新政實施前下降了1歲多,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也降低了1%。而從遷入人口文化結構看,學歷落戶和人才引進佔比高達64.05%。
再來看成都,據統計,自2017年7月20日實施人才落戶新政以來,成都市已累計吸引大學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萬餘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佔比10.2%,30歲及以下年齡佔比達80.4%。
另外,2017年底,成都市新增戶籍人口36.4萬,人口老齡化率下降0.25個百分點,實現近10年來首次下降;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新增戶籍人口40.7萬,人口老齡化率進一步呈現出下降趨勢。
中青年、高學歷人才無疑是各大城市最為青睞的群體。他們對於優化城市人口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資料圖。劉新 攝
近年來,各大城市拋出的橄欖枝也一個比一個「誘人」。
例如,此前,杭州就提高了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給予A類頂尖人才「一人一議」最高800萬元購房補貼。
蘇州則瞄準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參照個人薪酬按比例給予重獎,最高每年可獲40萬元。
從科研經費,到安家費,再到購房補貼……各地政府拿出真金白銀,只為留住人才。其成效也將體現在最終的客觀數據中。
顯然,對于越來越多加入「搶人大戰」的城市來說,如何從「量變」到「質變」是未來需要解答的一道考題。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張尼)
責編:張永群
編輯:王遠方 孫岱 孫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