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11月剛過,一汽紅旗照例率先公布了銷量數據,數據顯示,一汽紅旗今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達178100輛,同比增長102%。其中,作為一汽紅旗在轎車領域裡的銷量頂梁柱,紅旗H5可謂是功不可沒,今年1-11月份,紅旗H5的總銷量更是達到近6萬臺,超過了紅旗總銷量的1/3。
誠然,自徐留平掌管大局,再到H5上市以來,一汽紅旗就從一個年銷區區幾萬輛的「小企業」,搖身一變達到了月銷突破2萬輛的水準。
只是,銷量的背後往往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般美好。僅憑H5「一條腿走路」的紅旗,仍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旦這條「生命線」呈現出疲軟之勢,那迎接紅旗的絕不僅僅是「退燒」這麼簡單。可怕的是,紅旗自釀的悲劇或許已經悄然上演。
據知情人士透露,紅旗H5車型是由奔騰「改頭換面」而來,動力總成基本就是在奔騰基礎上改進,缺乏自主實力儲備。另外,「北京的網約車市場比如首汽約車之前已經幫助承擔了大部分紅旗H5的銷量KPI,現在也消化不了了。」
更何況,從產品大幅官降,到鼓勵內部員工購車,這一系列畸形的「以價換量」助銷量方式,仍在表明,紅旗距離全面開花仍尚有時日。
一車難撐大局
不可否認,作為一汽紅旗的銷量支柱,紅旗H5可謂是功不可沒,從數據來看,今年1-11月份,紅旗H5的總銷量更是達到近6萬臺,可以說,H5確實給紅旗注入了 "強心劑"。
在說紅旗H5之前,首先介紹一個人,不錯,正是徐留平。在接管紅旗後,徐留平首先揮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推出了紅旗H5這輛親民轎車,終於將紅旗品牌從天上拉到了人間,2018年紅旗汽車銷量猛增,時至今日,前11月6萬輛的數據,也足以證明,H5成了紅旗的救世主。
誠然,表面上看,紅旗H5這一「強心劑」非常給力,同比將近5倍的增長也紅旗品牌有了重振當年雄風的希望。但只要深入細究,卻發現在銷量的背後,紅旗仍面臨著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過度依賴H5。
從11月數據中不難發現,H5佔據了該品牌近三分之一的銷量總數,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一款車型支撐起品牌時,品牌銷量勢必會受其影響。對此,在廣汽傳祺身上就可見一斑。
2015年,國內SUV市場大爆發,傳祺GS4順勢而來,甚至一度威脅到神車哈弗H6的地位,也正因如此,GS4不僅在市場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帶動了廣汽傳祺整體的銷量增長。然而,成也GS4,敗也GS4。
隨著近幾年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GS4曾經的輝煌再也無法維持,從最初的月銷近四萬到月銷兩萬再到去年的月銷一萬多甚至幾千。時至今日,才稍有好轉,11月份勉勉強強突破了萬輛,達到了12389輛。
而主銷車型跌落神壇,自然也影響到了廣汽傳祺的整體銷量。數據顯示,其11月產量達36269輛,要知道,這一數據還不及此前GS4熱銷時單月的銷量。
反觀紅旗,當前,其在售的車型主要是紅旗H5、紅旗H7、紅旗HS5和紅旗HS7以及紅旗H9等產品車型,但真正走量的還是以紅旗H5為主,這不免引人深思:若H5呈現出增速放緩之勢,「一條腿走路」的紅旗不得不令人擔憂。
「緊箍咒」太緊難免出事
從近幾年的銷量來看,紅旗確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那麼銷量連續增長的背後,紅旗究竟做了什麼?
首先為了走量,紅旗在價格上給予了不少優惠,去年下半年紅旗就進行了一輪幅度較大的官方降價,其中紅旗HS5最高綜合優惠0.5萬,HS7最高綜合優惠1萬,H5最高綜合優惠2.2萬;今年在終端上,也再次推出了幅度較大的優惠。也有消息稱,隨著「雙十二」臨近,紅旗即將推出新的優惠政策。
其實,現階段的紅旗仍和大多數自主品牌一樣採取「以價換量」、「錯位競爭」的營銷手段。主要依靠高性價比吸引消費者,而當產品價格上升到30萬價位區間時,紅旗產品卻不盡如人意,例如紅旗H9,這輛在今年紅極一時的旗艦轎車似乎「叫好不叫座」,銷量遠遜於同級別的5系、E級和A6L,甚至落後於沃爾沃的S90。
更為關鍵的是,長期大幅降價用差位競爭的方式來贏得市場,勢必會讓品牌價值大幅縮水,而在生存「擠壓」和自我降價的雙重作用下,用降價來換取消費者的認可,對於紅旗而言,顯然是一條死胡同。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振銷量,紅旗更是把購車政策推廣到員工層面。據一汽集團總部人士透露,在基本完成了集團內部處級幹部「人手一輛紅旗車」的情況下,今年4月份,一汽開始「鼓勵」二級經理和員工購買車輛。
據了解,一汽集團總部之前發放的「用車補貼」標準分為「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級」、「部門總經理、部門副總經理級」、「總監級、高級主任級及以上(高級專家)」和「主任(專家級)」共4個級別,每月補貼金額從高到低依次為3900元、2500元、2500元和1250元。
而4月份調整的新標準增加了「一般員工」,補貼金額為每月500元。而這500元補貼的領取前提是,購買或者租賃了紅旗品牌的相關車輛,同時行駛證或者租賃合同為該員工本人或其配偶。據了解,一汽集團總部處級幹部約有600人,一般員工有3000多人。
或許,在不擇手段促銷量的背後,正是其不合規律的銷量目標所致,在今年的新紅旗品牌發布會上,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透露,2020年紅旗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
到了今年8月紅旗H9上市時,徐留平對於年初制定的目標再次進行了修正,提出「2021爭取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40萬輛」的「豪言壯語」。說真的,徐留平難免有些用力過猛了。
只是好奇,在徐留平接二連三的軍令狀面前,迫於壓力明年紅旗又會產出哪些「畸形」的購車政策呢?
徐留平在2017年加入紅旗的時候就強勢表示,必須要把紅旗做好。但又是否如此呢?仔細看銷量,所謂高速增長其實很大程度都是依賴紅旗H5苦苦支撐,泡沫一散又能剩下什麼呢?更何況,從產品大幅官降,到鼓勵內部員工購車,體現更多的卻是,紅旗缺乏自信的表現。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維基,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