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家裝行業負面新聞不斷,消費信任度持續走低,即便是家裝龍頭企業也是負面「纏身」。而且隨著全裝修政策在全國的推進,屬於裝修公司的市場份額一直在「縮水」,而且知名上市裝修公司的業績也大幅下滑。近日,東易日盛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公司今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700萬至-5500萬。
不少業內人士預測,家裝市場的紅利期已過,裝修公司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局勢。未來,業務單一、缺乏供應鏈系統的大多數家裝公司必將被市場淘汰。
2016年後增幅快速下降,東易日盛今年上半年虧損嚴重
今年7月11日東易日盛發布業績預告稱,2019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700.00萬至-5500萬,同比變動-710.76%至-601.37%。
東易日盛作為「家裝第一股」於1997年創立,多年來一直在精品家裝路線上發展,2014年成功登陸深交所,東易日盛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成了家裝行業名副其實的標杆品牌。
東易日盛一直強調整體訂單穩步增長,從對外公布的財報也可以看出,自2014年上市,東易日盛業績逐年增長,並在2016年達到了最高的增幅——淨利潤同比增長達到了75.74%。但2016年後,無論是營收增長率還是淨利潤增長率,東易日盛的增長幅度均快速下降,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嚴重。
面對上半年的虧損,東易日盛將原因歸結為上半年持續推進業務宣傳、銷售團隊擴充、客戶資源拓展等項目費用上升所致。
根據公開財報可以看出,從2015年開始,東易日盛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增幅明顯上漲,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成立速美超級家,投資上海易日升金融公司,全國範圍擴張店面,甚至跨界做起了長租公寓。
攤子鋪的太大,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根據中國經濟網數據顯示,速美超級家2015年虧損3200萬元,2016年虧損擴大至4500萬元,2018年達到了新高9000餘萬。
家裝公司上市之路並不平坦,不少公司想上市卻遇「尷尬」
家裝公司大部分在2014年前後上市。對裝修公司而言,上市贏得的不僅是利,更是全國美譽度,以及在4萬億家裝體量中的機會。像東易日盛、金螳螂、元洲裝飾等裝修公司一樣上市,成了不少家裝公司發展的目標。但歷經多年,消費者熟知的上市家裝公司仍是那幾個老品牌,即便是乘著網際網路東風2018年成功上市的齊家網也沒有造成多大的轟動,反觀齊屹科技(齊家網母公司)財報,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不佳,以發行價4.85元測算,四個月已累計下跌超過五成,市值合計蒸發約30億港元,發展明顯乏力。
「家裝行業受限因素太多,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受上遊房地產調控影響,受消費區域限制,受季節影響,甚至業主思維方式也不同,一個案子不能繼續使用,1000戶裝修就要有1000個不同的方案。今年裝修人多,也許明年就會有差異,不可控因素太多。加之行業競爭加劇,企業之間搶佔份額,網際網路裝修平臺湧現,陌生行業躋入,小米、京東電商平臺也開始做裝修,家居關聯行業如歐派、尚品宅配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裝修渠道,因此裝修行業每年都有不小的變數。」居然裝飾總經理徐靜介紹,龍發裝飾、土巴兔等知名裝修企業籌備多年宣稱準備上市,卻遲遲不見動靜,即便上市了發展之路也未見得平穩。
受全房裝修政策影響較大,裝修企業營業收入下滑
「作為房地產業的下遊行業,裝修裝飾行業的景氣度與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2013年到2014年,房地產開發增速放緩,同年的裝修裝飾行業訂單量增速也同步下降。到了2015年雖然房地產行業開發商投資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家裝行業仍然表現出了明顯的滯後性。到了2016年房地產開始平穩發展,家裝才有了提升。」峰光無限董事長由峰表示。
從2016年開始,全國多個省市陸續推出全裝修政策。據了解,在廣州等一線發達城市,精裝修成品房已經佔到市場80%以上。2019年1月西安市也正式開始推行全裝修政策,預計2021年後到達100%全裝修。全裝修政策推行後半年時間,峰光無限、宸億隆裝飾等不少家裝企業表示,今年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比相比下滑25%到30%。
以西安家裝市場為例,由峰表示,受全裝修政策影響,大品牌地產開發商主攻精裝房,直接影響了毛坯房的數量。居泰隆裝飾副總經理李強也表示,受限購政策影響,毛坯房存量不如往年,另有一部分非剛需投資性購房也間接影響了毛坯房存量。
李強表示,未來毛坯房的存量會越來越少,家裝公司的路會越走越窄,必須轉型尋找新的出路,有些可能會直接跟開發商談合作,有些或轉型二手房市場或者走高端線路。
家裝行業發展多年,裝修公司的市場份額卻不提升
中國家裝行業經歷了20-30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市場找零工到成立施工隊,到現在有了眾多成規模的裝修公司,裝修模式也從「簡單粗暴」能住人,到現在的整裝拎包入住,甚至全案設計,一直在成熟完善,但裝修公司的市場份額卻不見提升。
根據2017年發布的《中國家裝行業優秀品牌企業發展狀況報告》,每年的竣工面積、銷售面積折算成套數,全國每年新房交付數量在1400萬套左右。城市存量住宅大概是35411萬到37781萬套,但作為家裝行業「正規軍」的十幾萬家家裝公司只佔到了市場總量15%,剩下的85%被家裝「遊擊隊」瓜分。現在這個份額也沒有明顯提升。
「原因很簡單,交付能力決定了你的經營能力,交付是經營的穩定依靠。家裝行業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市場份額是由施工端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完美交付能力。對於消費者而言,考量的最終結果就是房子能否按照約定完整如期交付到業主手裡。如果裝修公司辦不到,那麼在消費者眼裡也就失去了找裝修公司的真正意義,這一點當下不少裝修公司沒有辦法做到,自身競爭力還有待提升。」九朝裝飾工程總監秦繼安說。
多個知名家裝公司屢爆「負面」
消費信任度持續走低
裝修公司自身競爭力不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消費者找裝修公司是為了品質和完善的售後服務。但事實證明,目前家裝行業不少企業做不到品質與服務,就連最基本的誠信經營都是問題。偷工減料、偷梁換柱、增項漏項、跑路失聯接連發生,這些問題就連「知名」裝飾公司也未倖免。去年有蘋果裝飾、一號家居網等分店遍及全國的「知名」裝企先後跑路,今年有東易日盛被爆料用155元的立邦漆替代業主購買的價值3940元進口芬林漆刷牆被業主發現……不少知名裝企「負面」纏身,消費者信任度直線下跌。
根據中消協發布的《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62247件,其中,房屋裝修類投訴10474件,佔服務類投訴的2.84%,較2017年上升1.3%;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商品類投訴82866件,其中房屋建材類共14308件,佔商品投訴總量17.26%,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五……裝修服務成為投訴的重災區。
以西安為例,今年千百鍊裝飾、全家福裝飾,還有不少中小裝企紛紛倒閉,裝修維權新聞屢見不鮮。不少消費者直言,找裝修公司不如找施工隊,至少不會損失如此多的錢。還有消費者表示,再也不相信裝修公司,消費者對裝修公司的信任度持續走低。
知名裝修企業不少
產值卻沒有一個過百億
管理體制落後
人才缺失是短板
據了解,裝修行業有著4萬億的海量市場,卻沒有一個裝修企業產值過百億,就連「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2016年的最高營收也只有29億元。家裝行業有不少知名連鎖企業,但能夠成為標杆,引領規範家裝市場的品牌卻寥寥無幾,甚至上市公司多年來也就是那幾個。對於這些現象以及背後的原因,華商報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總結出以下幾點:
1、家裝屬低頻次消費行業,受關注低缺乏統一標準。
今朝裝飾總經理呂緒維表示,首先,家裝屬於個性化消費的行業,大多數都屬於一次性消費,因此行業關注度低,一個普通消費者平均來講一生也就經歷2-3次裝修。其次,家裝消費單值大,集中消費的周期長,平均2-3個月,涉及的環節、消費的類目非常多。家裝行業對人的依賴特別重,完成整個家裝鏈條需要有設計師、施工隊、材料商,而且很多材料都是個性化的訂製產品。還有,家裝行業作為服務業,門檻較低,施工鏈長沒有標準的執行方式,管理體制落後,所以無法形成規模。
2、自主創新能力差,落後於消費需求。
李強表示,裝企普遍缺乏創新能力,裝修公司應該是引領消費者,但是現在家裝市場卻是裝修公司跟著消費者走。消費者喜歡全包,裝修工公司就做全包;消費者青睞整裝,市面上裝修公司都轉型做整裝,不是引導消費而成了跟隨消費。同時裝修也受地域限制,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裝修標準,沒有一個標準的流程,在西安適用的裝修政策在其他省市可能水土不服。
3、人才缺失,經營者格局有限。
「現在家裝市場呈現兩極分化,一部分是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的付出有限;另一部分是老闆親自管理,老闆對成本、利潤把握嚴格,不願輕易改變,整體的思維和眼界不夠寬。施工人員稀缺,目前家裝市場從事施工的人員年齡整體在40-45歲以上,整個行業人才缺失是最大的短板。」秦繼安介紹。
4、口碑太差,相互信任度缺失。
城市人家裝飾總經理劉軍表示,裝修是典型的服務業,供應鏈長,每個環節都需要人盯著,對人的要求非常嚴格。目前不少裝企頻發偷工減料、增項漏項等惡劣現象,讓業主難以信任,導致企業難以擴大業務規模。同時,行業混亂,很多家裝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一錘子買賣」現象普遍存在,整體沒有共贏精神。
5、開工時間不一,設計周期長。
徐靜表示,裝修不能像餐飲一樣可以量產,每個設計圖都只能用一次,單一性消費,利潤很少。因不能量產,所以無法像工裝一樣批量化生產。一個新樓盤近2000多戶的交房量,屬於同一裝修公司的可能就是其中的10家左右。同時每家開工、竣工周期也不一樣,過長的周期也是造成家裝企業難以做大的原因之一。
來源: 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