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Hebiikids-London
『東西文化,合璧育兒』
【合璧兒按】看題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許是:不對,馬雲英語也很棒,而且馬雲沒有出國念過書!好吧,合璧兒小編無意挑起粉絲爭端,但馬雲是學英語出身的而李彥宏不是。北大才子加上商界大佬再加上高顏值已經鑄就李氏傳說,合璧兒本期分享由英語專業人士分析李彥宏英語到底好在哪裡,腦殘粉這次可以有理有據地膜拜一次啦!不服氣的歡迎提供反證哈。
過去幾天,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又一次賺足眼球,他在博鰲對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視頻刷屏朋友圈。
最有意思的是我高中閨蜜的評論:「覺得李彥宏的英語好,但又說不清楚好在哪裡~~」無視年齡感的花痴粉幸福溢於言表。但是,她很可能說對了一件事情。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可能有很多人跟她一樣,只顧著看三個大有來頭的人物,而忽略了對話本身最值得研究和玩味的地方。
我從進入大學畢業,兼職口筆譯到專職從事同聲傳譯、口譯培訓,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七八年了,也給一些著名或非著名企業家做過商務談判和大會發言的同傳。對於李彥宏在這場英語對話中的語言能力表現,我可以給他打高分。
第一、從英語教學的專業角度來說,是否受到母語語法體系幹擾,是評判一個人的英文功底的標準(之一)。這個也是我們與英語母語國家人的根本區別。很明顯,李彥宏就完全跳出了母語語法體系的思維邏輯,如果只聽聲音不看畫面,我會覺得這完全這是一場三個外國人的對話。在用語習慣及邏輯上,李彥宏不僅與蓋茨和馬斯克完全接軌,文法也值得認真研究,比如在開場,李彥宏談到在百度貼吧徵集問題時,使用了「solicit questions」的詞組搭配。通常情況下,中國人常用collect一詞來表達「收集」。而solicit要比collect多出一層「殷切希望」、「廣泛徵詢」的意思,顯然在該語境下更勝一籌。平時英語國家的人其實很少用大詞難詞。相反,一些特別不起眼的小詞卻詞義豐富,能真正體現深厚的英語功底。例如,在表達「利弊」時,我們通常會想到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但是李彥宏用了一組更加簡練但是地道的短語「pros and cons」,該詞組經常在正式及學術場合使用。在形容「頗多爭議」時,他同樣避免使用過於生硬複雜的詞,諸如difference、controversy、dispute,而採用「buzz」這一帶有比喻義的日常詞,形象又貼切。
整場對話的邏輯到用詞,三人都是純美式口語,李彥宏的發音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洋腔洋調,但發音準確,節奏自然,咬字清晰,長短詞駕馭自如,像characteristics,enthusiasm,philanthropist這些詞語,若不經常掛在嘴邊,常有可能會出現吞音或重音不對的問題,而這些詞在李彥宏口中卻能脫口而出。
態度熱情溫和、適度代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提問由淺入深、毫不生硬、轉換話題的輕重緩急也有不同…..能有這些表現,說明李彥宏除了語言功底紮實之外,他對於這些話題所可能涉及的背景知識非常熟悉,才會有這麼從容而生動的參與感。最好的例子,是在說到馬斯克創立Paypal之前是否還創建過其他企業時,蓋茨很自然地轉問李彥宏:「你在創立百度之前有嗎?」這可以看出蓋茨和馬斯克完全沒有把李彥宏僅僅當作主持人,而是當作一個同樣在參與討論的夥伴。當然我相信,李彥宏的行業背景,或許還有他和蓋茨馬斯克之前的交往讓他們很熟稔,但是在這樣備受矚目的場合下,李彥宏能讓他們順利進入到一個如此放鬆的狀態裡,讓我忍不住想起在《美國來鴻》節目中對各種線索、感悟信手拈來的阿利斯泰爾·庫克。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之前也關注過一些中國企業家的英文演講,除了個別有語言基礎的有一定表現力之外,大多數還是比較生澀。英語演講還是可以提前準備內容,提前訓練和練習的,但是現場英文對話基本無可準備,除了幾個重要問題做框架,剩下的完全要靠臨場發揮。比如,蓋茨使用了「mellow」一詞來形容扎克伯格代表的「隨和」的科技新力量,與賈伯斯「在某種程度上嚴苛到近乎偏執」(kind of crazy in a certain way)的行事風格做對比,李彥宏馬上準確理解這個比較的意思,接著問蓋茨「會不會覺得隨和是一種趨勢」。這裡「mellow」不是一個高頻詞,很少出現在中國人的主動詞彙庫中。在我所了解的中文語料內,極少有「隨和」的用法,即便出現也多用作「成熟的、老練的」——事實證明,現場同傳徹徹底底翻錯,使譯文邏輯極其詭異。
既然提到了同傳,就再多說幾句。這場堪稱經典的英文對話,個別精彩之處卻沒有被同傳很好地翻譯,確實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特別是對照視頻看網上的同傳實錄,我只能說你們不走運。面對這樣專業性強、信息跨度大,同時又極具美式思維的對話,對於任何一個同聲傳譯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挑戰。如果沒有強悍的專業功底、知識儲備和母語思維,很容易在原文面前變成乏味的機器翻譯。
而對於那些想真正了解英語思維的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來說,這場對話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學習對象,值得仔細研究,甚至作為規範教材都不為過。尤其是李彥宏的口語,從發音到斷句節奏,以及用語思維習慣,比很多所謂「寶典」更具借鑑價值。而且從中大家也不妨思考,自己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李彥宏對英文的駕馭水平?也可以由此給自己設置一個前行的目標和榜樣。
(本文選編自:網絡、美編:駱霞)
更多精彩文章請查閱:
回復3022查看:讓學好英語成為快樂的副產品
回復3023查看:數學的重要性在英國被低估了,在中國被高估了?
回復3024查看:海外留學的尷尬:你今天插上話了麼?
回復3025查看:華人學霸為何無緣耶魯哈佛?!
回復3026查看:留學選校看就業:LinkedIn基於就業推出新大學排名
回復3027查看:閱讀決定留學成敗:頂尖大學要求的閱讀量嚇到你了麼?
合璧兒 (ID: Hebiikids-London)
東西文化|合璧育兒
如非特別說明,合璧兒文章均為原創
轉載請聯繫:contact@hebiikids.com
搜索私人微信號 34261382 直接聯繫合璧兒凌潔
或 birminghamz123 直接聯繫合璧兒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