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地裡的地膜什麼時候除掉好?
芋頭地裡的地膜,在播種時是為了提高土壤溫,催發芋頭種塊儘快生根發芽,生長幼苗。其次是為了保墒保水,減少水分蒸發,保持水分在地膜下循環,避免乾旱,影響芋頭正常生長發育。還有地膜在地裡由於下雨泥土粘滿表層,降低了透光能力,遮擋了太陽光線,能夠抑制雜草種子發芽,阻止綠色雜草的光合作用,控制雜草的生長,特別是黑色地膜具有良好的抑制和防止雜草生長的作用。因此,芋頭在種植期,沒有必要地收理已經失作用的地膜,等等收穫芋頭時,再集中處理。
目前,所用地膜都是綠色環保型農膜。由於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許多的植物性填充料,如澱粉等等,幫助地膜已經失去使用作用時,在日光照射下,加快自然風化降解破碎的速度,從而自然消化,一般在土壤表層不到半年,就會自然消失,根本不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和危害。若是在芋頭收穫後,播種下茬作物時仍然存在少量的地膜時,妨礙播種,可以收拾起來,放在田邊地頭,讓其自然風化,不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不能燃燒,讓煙塵汙染大氣。
總之,芋頭地裡的地膜失去作用後,暫時沒有收拾的必要,等待芋頭徹底收穫後,再集中收起,堆放在一處時自然風化降解消失。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