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文章,在刷爆了不少成都人的朋友圈,不僅教育界,就連地產圈、航空業等教育圈外的也在轉發並點讚這篇文章。
這是一篇什麼文章?作者又是誰呢?記者了解到,這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實際上是成都七中的一名高三教師,文章內容為其在學校舉行的百日誓師大會上的演講內容,因文章獨特的觀點以及慷慨激昂的用詞,引來無數點讚,甚至有網友直言「這是難得一見的教育界清流」。
朋友圈爆了:
2000字的發言句句珠璣成爆文
記者注意到,自3月5日這篇文章自發布以來,一度在朋友圈刷屏。除了不少教育界人士力挺外,更有來自其他領域的從業者為之點讚。
為何這篇文章會爆紅網絡,有網友稱,這是當下浮躁環境下,難得一見的教育界清流,也有網友表示:「有人文情懷,無狼性匪性,不愧是名校」,更多的網友在閱讀文章後,表示感觸頗多,可謂是句句珠璣。
成都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文中不少引發共鳴的堪稱金句的還真不少——「七中樹人而不是養狼」「七中學子的目標,絕不是壟斷天下最好的路,而讓別人無路可走」「在備考路上,我們最當關心的,不是去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衝進人群的餓狼越來越多,天災人禍還在發生並且還將繼續發生」「加倍的奮發和努力,不是因為『多考兩三分,幹掉一個軍』,而是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類似的觀點引發共鳴。
一名不願透露名字的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當下狼性文化雖盛行,正如作者所言,不應一昧養狼,更應當培育人性,「狼性是拼搏向上的一種品質體現,這絕不是教育想要的終極育人目標,一群狼投身社會中,那將是一場殘酷的廝殺」,談及這篇走紅網絡的爆文,該教育人士直言:「不論觀點還是字句中,都滲透著名校的大格局,以及教育的本質」。
不過,多數人都為這位真性情作者點讚之時,也有家長表示有些擔憂。王女士的女兒正值高三,看完這篇文章後,她表示文章中提到的多數觀點,自己均認同,唯獨在成績上,她對孩子不敢有一絲鬆懈,「育人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成績還是應當放在首位,這是接受更多高等教育的拍門轉,如果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何來成才之說」?
對話作者:
教育賦予學生人性而不是獸性
記者了解到,寫下這篇文章的老師名叫楊元林,系成都七中高三的一名教師。
對於自己的演講文稿走紅網絡一事,楊老師顯得格外淡定:「我只是想向即將離開七中的孩子們,重申人的本質和人學習秉持的方向。」
楊老師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在發言中呼籲要摒棄狼性,並不是讓孩子們失去積極向上的動力。而是要讓學生成人,自然包含自強不息,戰勝自我,養德日新。「狼性,取其修身立業之剛毅與智慧是可以的,但用以掘取與制人是危險的,如果將狼性定義為一種奮發向上剛毅智慧的品性,用於德行的養成,是值得提倡的」。
他直言,將狼性用於對個體的要求以及個體的剛毅智慧的追求,是可行的,這是激勵人奮發向上和自強不息的體現,但如果將狼性定義為向他人或者社會攻擊或者掠奪,那麼這樣的狼性不值得被鼓勵,「學生需要的是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己的品德與才華,既有愛的情懷,又有愛的能力,以此對他人、對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而不是像一群餓狼,貪婪自私,投入社會幹掉一群人」。
對於有家長提到成績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拍門磚,理應得到更多的重視,為此,楊老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在多數情況下,成績與品性的孰輕孰重,存在本末倒置,「不管是什麼考試,它都應該起到促進人不斷成長和進步的作用,養成良好的品質終身受益,單純將目標定在成績上,往往會出現一些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從而喪失品德,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它有悖於教育的初心」。「同時,獲得成績的根本,在於德行品質;不在德行修養下功夫,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有了好的德行,則不愁成績。所謂智者利仁。」
距離離校僅剩下90餘天,楊老師坦言,此番演講並非鼓勵學生不重視成績,相反,自己是希望學生抓住獲得學業的進步的根本——修身,以修身更有效地獲得成績,在擁有了成績的同時,更能注重修身以及品德的修煉,「教育應當給是教會學生人性而不是獸性,所謂人性,簡單的說就是需要有愛,而不是榨取別人,更不是搶奪東西」。當然,注重德行修養,也未必能有驚豔的結果,但可以無憾無悔,這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這就是「仁者安仁」。而且,注重德行修養的學生,即使高考不成功,以後的人生也不會差。
「全球視野,中國脊梁」,這是成都七中的培養目標,何為全球視野?如何成為中國脊梁?在楊老師看來,如果因為七中學子的存在,社會、國家乃至世界能變得更好,就可以稱為「中國脊梁」。這才是七中學生應有的一種胸懷,「七中的學生都很優秀,如果他們將注意力放在私利搶奪,那麼對社會而言,將是一種災難,相反,我們引導孩子們將智慧與才華用在愛國、愛社會、愛人民之上,才是真正的讓他們發揮了所長,並有足夠的能力成為民族的脊梁」。「修己安人,同時也實現了自身人格的成長與個體生命的成就。」
成都商報記者許雯實習生應鑫
圖據受訪者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節選】:
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似乎應該為大家打打雞血。但是,在這個競爭無孔不入的時代,不管是雞血,還是雞湯,都已經太多。
我擔心的是,喝了太多雞湯,打了太多雞血之後,我們還能有多少人的血液,人的氣味。這兩天網上曬滿了不少學校的百日誓師,有照片,有視頻。會場拉滿了標語,什麼「清華北大在我腳下,X中學霸無敵天下」,有地動山搖的喊叫,諸如「誰敢爭鋒,我必成功」。一條條繃得僵直的脖頸,一雙雙血紅放光的眼睛,怎麼看,都像一群飢餓的狼。想到這一群餓狼不久就要衝向社會,我對他們,和社會的未來,無比擔憂。
作為一名七中教師,我懇求七中,堅定人文滋養的追求,樹人而不養狼。我期望七中學子,成人而不要成狼。
什麼是人的本質?孔子說,仁者,人也。仁愛才是人的本質。做人的最高理想,最大追求,是涵養一顆仁愛之心,做一個仁人。為了這個目標,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說這話是表達大病初癒的生命感受,但這話也能提醒我們,要以博大的襟懷和普遍的悲憫,關心我們的周圍和周圍的人們。
衝進人群的餓狼越來越多,天災人禍還在發生並且還將繼續發生。學校體育館的牆上,懸掛著成都七中的培養目標:全球視野,中國脊梁。在即將離開七中的時候,請大家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才華來迎戰世間的災禍與人們的苦難,自己的胸懷和德行有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擔當中國的脊梁。
如果我們的學習,只關乎個人的前途命運,你完全有選擇進退或努力與否的自由,但因為還有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我們義不容辭,當仁不讓,務必竭盡全力!
茫茫人海,每個人不過滄海一粟。人其實很渺小。物以稀為貴,聰明的你們,一定看到了人生究竟有多貴。只有才華和品德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的人們,才能因為稀少而真正可貴。
人之初,性本懶,作為大多數的平庸的人們,一生都擺脫不了懶惰的糾纏,只有極少數人能克服懶惰,不懈努力。人並非生而可貴,人生貴不貴,得看你是不是有足夠的努力,是不是抵達了人跡罕至的險而遠的巔峰。
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就在於它不甘卑微。每一顆種子都期待發芽,每一個花苞都期待開花,每一隻毛毛蟲都希望化身蝴蝶,每一條鯉魚都夢想躍過龍門。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但是,準備高考,最應當的追求,並不是高考的成功——對,你沒聽錯,不是成功——而是德業的成長,心性的修煉。如果只把目光盯在高考的成敗上,只把目標瞄在「只爭第一」上,我們勢必鼠目寸光,患得患失,浮躁冒進,俗不可耐,全然喪失七中的精神氣質。七中學子的目標,絕不是壟斷天下最好的路,而讓別人無路可走。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在備考路上,我們最當關心的,不是去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我們要關心,怎樣讓自己的品質越來越優秀,意志越來越頑強,胸襟越來越寬闊,智慧一天天增長。我們要關心,怎樣戰勝自己的懈怠與浮躁、脆弱與慌張、傲慢與自卑,狹隘與輕狂。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斷克服缺點,培養美德,成為更好的人。對於高考的結果,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正如孟子所謂「修身以俟命」。
七中之所以是七中,就在於在越來越多的學校淪為考試工廠把人變成狼的時候,能夠做到不跟風,不媚俗,堅守人文滋養,一心立德樹人。希望大家在七中的最後九十幾天裡,秉持七中精神,志存高遠,氣定神閒,立德立人,無問西東;希望大家在即將離開七中的日子裡,加倍的奮發和努力,不是因為「多考兩三分,幹掉一個軍」,而是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