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需要定時「掏耳朵」嗎?在沒出現這些症狀之前,其實沒必要

2020-08-16 錦鯉媽咪


耳屎不是你想掏就能掏的,尤其是小孩子,弄不好還會受傷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說起掏耳朵我們都不陌生,我們成年人大都習慣定期掏一掏耳朵,甚至有些比較講究的還會專門去醫院或者服務機構進行「採耳」。

不過一說到這掏耳朵,很多寶媽考慮更多的還是娃的「耳屎問題」,這件事上,大家都比較迷糊,娃到底能不能掏耳朵,什麼時候需要掏耳朵,掏耳朵有沒有風險等等。

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給娃掏耳朵的那些事。首先得搞清楚一些問題。

「耳屎」是什麼?它的存在有啥用嗎?

「耳屎」在醫學上的專稱叫做「耵聹」,主要是由耳道皮膚腺體分泌出的物質以及混合了灰塵和皮屑形成的物質。

耳屎一般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乾性,一種是溼性,溼性的一般也被稱為「油耳」。無論是乾性的溼性的都和遺傳有關,並不是什麼毛病,一般來說,我們國人乾性耳比溼性耳要多。

耳屎雖然看起來有些噁心,但也並非一無是處,一般來說有三個作用。

  • 保溼潤滑耳道,耳道如果沒有耳屎過於乾淨,會導致耳癢甚至出現皮膚灼燒感;
  • 避免異物進入耳道刺激或破壞耳膜,小的砂礫或者水滴都會被耳屎擋住;
  • 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不少油耳的朋友雖然耳屎較多,但幾乎沒有耳部感染的。

耳屎能長滿耳朵嗎?需不需要清潔?

人的一生都會「長耳屎」,如果耳屎堵住了耳道,這種情況被稱為「聹栓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誘發「耳朵漲」、「耳痛」甚至是「聽力下降」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才需要到醫院進行處理,否則是沒必要擔心的。平時我們定期適當的清理清理耳朵即可。沒必要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去醫院「掏耳朵」。

耳道本身就具有自排自潔的功能,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而且平時的咀嚼動作也會促進耳屎的外排。

另外,沒事不要反覆的掏耳朵,這會很容易破壞耳道的皮膚屏障,甚至誘發炎症。

因為掏耳朵而受傷的例子比比皆是。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失聰,所以說,只要耳朵沒啥有異常症狀,就不用掏它,隨他去吧。

小孩子的耳朵能掏嗎?

也不建議。

相比成年人,小孩子的耳道更窄,並且皮膚的免疫力也更加脆弱,稍不留神掏耳朵都會引發外耳道發炎。

和成年人一樣,除非孩子的耳屎已經將整個耳道堵滿了,並且誘發了一些類似耳痛、聽力下降等症狀時,才需要專業的耳道清理,但也不建議家長自己操作,儘量就醫諮詢。

醫院會採取兩種處理方式,一是醫生直視之後夾取耳屎,二是使用滴耳液浸泡3日左右,等到軟化了一定程度,再回到醫院用專門的設備進行衝洗。

正常來說,但凡娃的耳屎可以在直視下夾取,都遠算不上是「耵聹栓塞」,也不會有其他症狀,多數情況只有耳屎擋住了醫生檢查耳膜時,他們才會主動採取夾取的處理方式。

相比之下,耳道衝洗則是更加溫和的方式,多數4歲以上的娃也都會樂於配合。但還是想說,除非娃的耳朵因為耳屎出現了各種症狀,不然還是不建議處理的,掏耳還是衝洗都不建議。

即便真有了異常症狀,也不建議父母自己操作,還是要去醫院掛個「耳鼻喉科」,找醫生來看看,讓大夫幫你掏。

錦鯉媽咪有話說

很多家長對於娃掏耳朵這件事都很糾結,其實完全沒必要,也不用擔心娃的耳屎太多會影響聽力,只要記住一個原則,娃的耳朵只要沒出現異常,就完全沒必要理會。


相關焦點

  • 把掏耳朵當時尚?真沒必要
    有些家長把去醫院掏耳朵當成一種「時尚」,孩子沒病沒痛也來掏一掏,真的有必要嗎?專家表示,有時真的沒必要,醫院掏耳朵也會有風險,希望家長謹慎對待。&nbsp&nbsp&nbsp&nbsp耵聹其實可以自行掉落&nbsp&nbsp&nbsp&nbsp耵聹,俗稱的耳垢、耳屎,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的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物。正常情況下,耵聹是可以用咀嚼、張口等運動自行排出,並且對耳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不建議家長經常給孩子掏耳朵。
  • 去醫院給孩子掏耳朵成「時尚」?醫生:沒必要
    去醫院給孩子掏耳朵成「時尚」?醫生:沒必要 2017-08-10 13:22:53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 小孩子的耳朵有耳屎怎麼辦?醫生:不是你想掏就能掏的
    經常能看到孩子側躺在床上,其父母為他掏耳朵。可以想像,耳朵裡面有耳屎,有時候確實會有刺癢的感覺。但是在耳鼻喉的門診室,經常有因為耳痛、耳悶來就診的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掏耳朵不當導致的。這種大人都無法避免的危險,更別提小孩子了。對於兒童來說,掏耳朵的導致的後果,還會大於成年人。那麼各位家長注意了,關於耳屎的這幾點知識,你知道嗎?一、什麼是耳屎?
  • 掏耳朵時不注意這件事,女子險喪命,醫生提醒:耳朵這樣掏很危險
    詢問後得知,原來該小夥平時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而這些,都是其當時掏耳朵不注意的殘留物。一根小小的棉籤,在給我們帶來將髒物清理乾淨快感的同時,沒想到還潛藏著這麼大的危機。而這,並不是棉籤第一次「闖禍」了!據《7 news》報導,澳洲38歲的媽媽small在2016年開始出現左耳偶爾失聰的情況。
  • 耳朵癢是怎麼回事?掏耳朵前,你需要了解這些……
    掏耳朵前,你需要了解這些…… 2020-06-02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5歲寶寶耳屎堵成水泥,一碰就哭!
    醫生診斷,孩子的耳朵已經發炎比較嚴重了,並且耳屎聚集得太多,耳屎堵住了整個耳道甚至到了耳膜,必須要把耳屎掏出來才能繼續治療炎症。醫生剛拿出工具,才伸進孩子耳朵裡碰了一下,孩子就疼得哇哇大叫。因為耳朵裡的耳垢常年不清理,已經硬得像水泥一樣。
  • 孩子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又長又寬的耳屎堵住耳道,家長需警惕!
    因為他之前剛剛生病感冒過,醫生懷疑是感冒所引起的後遺症,可一檢查才發現,孩子的耳道裡全部都是耳屎,外耳、中耳、內耳都被耳屎堵住了。問過孩子家長才知道,5年以來,他們從未給孩子掏過耳朵,一點兒耳屎都沒清理過,現在這耳屎都凝固在一起了,堅硬無比,難怪孩子會疼。
  • 耳朵癢,卻掏不出東西,是咋回事?經常掏耳朵的人,怎麼樣了?
    手指甲修剪乾淨看起來會比較舒服,但不少人會選擇性的修指甲,其它手指的指甲都能剪得很短,唯獨小拇指不行,主要就是為了掏耳朵方便。生活中有很多人有經常掏耳朵的習慣,每次一癢,就會忍不住去掏,但也沒掏出來啥,那為何還癢呢?
  • 人都需要掏耳朵嗎?
    耳屎;掏耳朵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掏耳屎,醫學上它有一個專業名稱,叫耵聹,是耳道內皮膚腺體分泌的液體,它於灰塵和皮宵混合形成耵聹(耳屎)。耵聹分乾性和溼性,黃種人乾性多見,白人和黑人溼性多見。1.它能滑潤耳道防止耳道乾燥,發癢;2.阻止異物直接進入耳道刺激耳膜;3.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耳屎有人會問,耵聹(耳屎)每天在分泌,是不是不定時清理
  • 耳屎到底能不能掏?不掏會不會長滿耳朵?原來我一直都做錯了
    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各路明星,又或者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會有耳屎,一旦耳屎長滿了就會把耳道給堵住,導致聽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但如果沒有什麼症狀,則不用處理。雖然明知道耳屎不用掏,自己掏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但一些有潔癖的人還是會想著掏耳屎,還覺得竟然自己不能掏,那能不能讓醫生幫忙掏呢?
  • 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浙江5歲男寶耳朵裡耳屎堵成「水泥」狀
    (圖片來源於CFP)出生後從沒掏過耳屎,耳朵被堵住了幾周前一個晚上,五歲的趙趙睡著睡著突然喊耳朵疼,兩隻手忍不住一個勁兒抓耳朵。第二天,爸爸媽媽就帶他去當地醫院就診。趙趙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太調皮了,每次想給他掏耳朵,他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出生五年以來,從來沒有掏過耳屎。看來只好請專業人士出馬了。但只要醫生一把工具伸進耳朵碰到耳屎,趙趙就疼得哇哇直叫,說什麼都不讓繼續掏。
  • 掏耳朵還能開店?鄭州街頭出現專業採耳店
    1  小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媽媽總會給我掏耳朵。  我怕疼,每次掏耳朵,都挺害怕。  媽媽說:把髒東西掏出來才能聽的更清楚。    這是我對掏耳朵最深的記憶。  所以,後來去很多洗浴、足療店,裡面都有贈送採耳,我一次都沒做過。  前段時間,在朋友聚會上認識了個新朋友,聊天中得知他對採耳深有研究,還開了個專門做採耳的店。  我特好奇:掏耳朵還能開店?
  • 浙江5歲孩子碰到耳屎,疼得哇哇叫,家長透露出生後沒掏過耳朵
    愛乾淨是一個好習慣,每天洗臉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可是耳朵一些人並不會經常清潔,像是老年人,家裡如果孩子都上班忙的話,都沒時間幫老人打理,老年人因為眼花就會忘記,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有點耳背;像是小孩子耳朵眼太小,大人也覺得不進髒東西,也害怕傷害到孩子幼小的耳膜,就沒有幫孩子清潔過
  • 耳屎能自動排出嗎?人需要掏耳屎嗎?敲黑板劃重點
    你喜歡掏耳朵嗎?閒來無事時,順手拿個東西來掏一掏耳朵,是很多人的習慣之舉,還有少部分人會去外面找專業人士(專業說法「採耳」)掏耳朵,但耳朵真的需要掏嗎?有哪些隱藏的危險與注意事項?二、耳朵需要掏嗎?主要看類型耵聹(耳屎)分為兩大類:乾性和油性。幹耵聹就是比較酥脆的黃色薄片,如果你屬於這種耳屎一般不建議去掏,因為它會隨著我們咀嚼、張口、打哈氣、咬合運動等自動排出外耳道。
  • 浙江5歲孩子耳屎成「水泥」,碰到疼的哇哇叫,家長透露出生後沒掏過耳朵
    愛乾淨是一個好習慣,每天洗臉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可是耳朵一些人並不會經常清潔,像是老年人,家裡如果孩子都上班忙的話,都沒時間幫老人打理,老年人因為眼花就會忘記,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有點耳背;像是小孩子耳朵眼太小,大人也覺得不進髒東西,也害怕傷害到孩子幼小的耳膜,就沒有幫孩子清潔過。
  • 掏耳朵的誤區 這些誤區你知道嗎
    掏耳朵的誤區誤區1、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大家對於耳朵裡的鼓膜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都以為吱喲鼓膜被掏破了,俺麼就一定會出現耳聾的現象,事實並非如此,鼓膜損傷在平時生活中是一種很多見的情況,因為喲些人掏耳朵的時候掏的太深了,剛碰到耳膜就會很疼,那麼這個有可能就是鼓膜上被弄破了。
  • 用棉籤掏耳朵,看似衛生或許最傷身,正確掏耳屎的方法其實是這樣
    棉籤在耳朵裡面左右掏一下感覺好像很舒服,然而耳朵可能會面臨著一些危險。其實從健康的角度來出發,棉籤掏耳朵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習慣,並不值得推崇。掏耳朵是一件大事,我們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才可以。耳屎真的有必要掏嗎?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腫瘤!
    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 近日,杭州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就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醫院。 大伯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
  • 耳朵癢卻又掏不出東西?可能出現這5個問題了
    很多人肯定有過這情況,正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突然間感覺耳朵發癢難耐,如果不馬上用手掏一下,就覺得很難受。本以為是耳屎多,沒想到掏過之後,什麼東西都沒掏到。有人就納悶了,為什麼啥也沒有,耳朵還會發癢,到底是什麼東西在背後搞鬼。想要耳朵清淨,一定要揪出背後的推手。
  • 採耳很舒服,我沒聾之前經常去
    要不要經常掏耳朵?正常的耳屎其實不會影響耳朵健康。所以我們不建議經常掏耳朵。耳屎通常有「自淨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比如進食、運動等都會促進耳屎外排)。4個情形,去醫院「採耳」當耳朵出現以下4種問題時,最好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再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操作,不要自行進行採耳。1耳朵裡有明顯的堵塞感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狹窄,耵聹無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聹栓。當堵塞感十分明顯時,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必要時進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