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當前,學校應怎樣認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答:面對仍然複雜嚴峻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全區各學校(含幼兒園,以下統稱學校)應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在思想和行動上要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僥倖心理、厭戰情緒和鬆懈狀態,要始終緊繃新冠疫情防控這根弦,牢牢守住校園疫情防線,切實保障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問:學校常態化防控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答:應按照2020年8月13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中小學校(託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和省疫情防控辦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個人防護措施指引》、市疫情防控辦的《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規定,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各項要求。
三問:學校如何落實大型會議活動的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答:目前,學校原則上不舉辦大規模聚集性會議活動。由市外人員特別是省外、境外等重點地區人員參加的大型會議活動,須書面請示區教育局並報區「兩辦」同意。規範落實會議等聚集性活動的防控措施(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
按照「誰舉辦誰負責」的原則,學校應切實扛起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對舉辦大型會議活動不報、瞞報或因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發生集聚性病例的,將對會議活動舉辦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進行追責問責。
四問:學校對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管理有什麼規定?
答:按「非必要不進入校園」的原則,學校應加強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管理。對於允許進入學校的外來人員,必須要求佩戴口罩、檢測體溫、出示健康碼並登記後方可入校,嚴控校外車輛進入校園。
五問:對師生員工出寧波大市有什麼規定?
答:大力倡導減少不必要的出行,積極引導更多師生留甬過寒假,確需離甬的,須提前向所在學校報告,併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學校應精準掌握師生員工行程動態和健康信息,師生外出期間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六問:目前,對於中高風險地區來甬的人員有什麼要求?
答:應要求其提供到達目的地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能夠出示包含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健康碼」綠碼;對無法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信息的,到達目的地後應立即引導其到綜合服務點等指定場所接受核酸檢測。對入境人員,應全面落實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集中隔離後7天居家健康觀察和7天日常健康監測工作。各學校要加強中高風險地區來甬返甬人員排查,相關人員要主動向社區報告。
七問:如何加強師生員工個人防護?
答:學校要加強健康教育,引導師生員工培養文明衛生習慣,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切實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少流動,少聚集,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佩戴口罩,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線」、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提倡家庭私人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個人防護,有流感等症狀儘量不參加。
八問:對進入校園的各類物資有什麼規定?
答:要高度關注進入校園的各類物資特別是進口物資、冷鏈物資的檢查和消毒工作,不允許沒有「溯源碼」的冷鏈食品進校園食堂,也不鼓勵學校從國外進口食材。對採購進入校園的其他各類物資,都要做到源頭可控、全程可溯、有據可查、閉環管理。
九問:學校如何加強環境衛生管理?
答:學校應持續開展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加強校園環境衛生整治,推進校園廁所革命,保障飲用水和食品安全。要加強教室、食堂、宿舍、實驗室、圖書館、快遞站等重點場所衛生管理。
十問:學校如何開展流感等校園聚集性傳染病防控工作?
答:秋冬季是各類傳染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多發的季節,學生感染諾如病毒、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情況時有發生,學校務必要將傳染病防控作為日常重要工作來抓,切不可掉以輕心。在防控工作中,特別是要突出健康監測、宣傳教育、規範處置(嘔吐物、糞便)、清潔消毒、開窗通風、及時隔離(醫治)、安全社交距離、信息上報、醫校協同等重點工作。一旦出現集聚性、群體性的感染病例,要立即協同屬地疾控部門啟動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