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社鼠」出生在南京?(南京成語之源)
(2005-08-25 10:28:30)
【金陵晚報報導】 實習記者張玉寶
成語是被人們廣泛應用的,一種漢語言特有的組合方式,其中成語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每個成語都有各自的出處。
由於這些成語的出處大多是記載於史書中的一些歷史典故,因此經常會出現一個成語有兩個或者更多出處的現象。
像城狐社鼠這個成語就有兩個不同的出處。社,是古時的土地廟。城狐社鼠也就是城牆上的狐狸,社廟裡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出處一:《晉書·謝鯤傳》提供這個成語的是曉莊學院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俞思義,他在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成語提綱裡說:「儘管漢劉向的《說苑·漢說》中有:『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臣未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燻,何則?所託者然也』但是,城狐社鼠作為一個完整的成語,卻是源於《晉書·謝鯤傳》。」
謝鯤是城南烏衣巷裡謝氏家族的第一代核心人物,他生活於兩晉交替時代。晉元帝司馬睿時他在王敦手下做長吏,王敦是跟謝氏家族同為烏衣巷裡兩大貴族的琅琊王家的核心人物,當時他掌握著長江上遊的幾乎全部兵力,對東晉朝廷形成潛在威脅。為了消弱他的兵力,司馬睿分別任命劉隗和戴淵為鎮北將軍,各撥萬人嚴加防範。名義上是防範北方各國的南侵,實際上是對付王敦。
王敦覺察到這些後,藉口說劉隗是奸邪,危害國家,必須清除他這個潛伏在皇帝身邊的「君側之奸」,起兵反叛。起兵前他就此事詢問謝鯤的意見時,謝鯤說:「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意思是說劉隗雖然是個禍害,但是他依靠的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力量,就像是藏在城牆裡的狐狸,躲在神廟裡的老鼠一樣,要想捕殺不得不有所顧忌。
之所以確定這個成語是起源於南京,是從《晉書》記載的這件事之後王敦的言行中,推論出來的。俞思義在給記者的提綱裡說:「(這件事之後)王敦大怒罵他(謝鯤)是庸才,要調他離開京城到外地去做官,可又留他在身邊不放他出京。」當時東晉的都城是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因此這個成語起源於南京。
出處二:《晏子春秋》俞思義在為記者提供這個成語的同時,也告訴記者學術上對其出處存在爭議,其另一個出處是《晏子春秋》。俞思義說他查閱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的《漢大成語詞典》,上面說:「語出《晏子春秋》,而《成語故事》說它源於《晉書·謝鯤傳》,江蘇古籍出版社的《漢語典故詞典》講的也是《晉書》上的事。」
記者沒有找到《晏子春秋》這本書,但在一個叫「成語寶典」的網站上,看到這樣一段引自一本叫《成語典故》的書的話:「所謂『城狐社鼠』,就是藏在城牆裡的狐狸,躲在神廟裡的老鼠,人們要想捕殺城狐社鼠,都不能不有所顧忌。因為捉城狐,恐怕要毀壞城牆,得罪君王;燻社鼠,恐怕要燒壞神廟,對神不敬。由於這樣,狐鼠之輩就仗著皇城和神廟作威作福。《晏子春秋》記載著管仲對齊桓公說的話:『社鼠者,不可灌,不可燻。』就是這個意思。《韓詩外傳》說:『齊景公問晏子:『為人何患?』曰:『患社鼠,出竊於外,入託於社;灌恐壞牆,燻恐燒木。今君之左右,出則賣君以效利,入則託君,此社鼠之患也』。」
您對這個成語的出處還有什麼看法,請撥探索南京成語之源熱線025-51953443發表您的意見。
(編輯 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