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報導】 實習記者 張玉寶
隨著《金陵晚報》對起源於南京的成語典故的不斷深入報導,一個個南京戶口的成語被挖掘出來。迄今為止的二十多篇報導得到了眾多讀者的肯定和好評,更有一些讀者積極行動起來與《金陵晚報》一起繼續尋找起源於南京的成語。在讀者與記者的共同努力下昨天又有一個南京產的成語被挖掘出來。
現在的南京城一直被稱為是六朝古都,昨天有熱心讀者打電話告訴記者現在常被用來形容城市繁華綺麗的成語六朝金粉就是起源於南京的,「這個六朝就是六朝古都的六朝」。
王燦是第一個為探索南京成語之源提供成語典故的三江學院中文系大學生。她經常在外地同學面前炫耀南京深厚的歷史沉澱,還經常以地主的身份帶領同學遊玩南京的名勝古蹟。《金陵晚報》開始報導起源於南京的成語後她更找到了「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的資本」,雖然現在放假了,但王燦說她要把這些成語的報導都收集起來,開學後給她的外地同學看。
「我終於可以肯定六朝金粉就是起源於南京的了,它是出自元朝一部叫《醉花陰》的戲劇中的。」在跟記者交流她的戰果時王燦顯得很興奮。「這應該是最原汁原味的南京成語了,有的書上說它是專門形容南京的一個成語呢。」據王燦講,在《醉花陰·秋懷》中有這樣一句唱詞:「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單單單留下寫恨幾行書。」
文史學家蘇宏泉告訴記者在元朝王實甫的《西廂記》中也有:「香消化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這樣一句,這是崔鶯鶯被孫飛虎用五千兵馬困在河中府普救寺,孫飛虎要搶她為妻時她想起了張生遂唱了這樣一句。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其中的六朝指南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建都於南京的朝代,六朝古都成了南京人引以為豪的稱謂。金粉是指以鉛粉為主要成分的化妝品,在古代婦女流行把額部塗黃以示尊貴。據《使遼錄》記載:「胡婦以黃物塗面如金,謂之佛妝。」於是「金粉」在古代就成了女人的一種代稱。
但是王燦說「六朝金粉」可能是指青樓文化,沿秦淮河的夫子廟曾被稱為是「風華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王燦在一本叫《南史演義》的書中看到了這樣的記載:「或謂南朝風尚,賢者鶩於玄虛,不肖者耽於聲色,所遺事跡,類皆風流話柄,所謂六朝金粉是也。」這是清朝時人們對六朝金粉的認識。
另外在蘇小小墓前有一副楹聯寫道:「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蘇小小生前是南京秦淮河邊上有名的藝妓「秦淮八豔」之一,王燦說從她墓前這副對聯也可看出六朝金粉跟青樓文化的聯繫。
不管六朝金粉這個成語是不是帶有青樓文化的色彩,它畢竟跟南京城有著緊密的聯繫。王燦說一見到這個成語她就有一種親切感,會立刻想到南京。現在這個成語在《漢語成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常用以形容繁華綺麗,亦形容六朝的靡麗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