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信資費真的優惠嗎?

2020-12-24 網易科技

香港的通信資費並沒有看起來便宜,國內的通信資費也用在了需要用到的地方。

文/丁傲西

「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68港元(約55人民幣)套餐包含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簡訊,無限上網流量。而內地移動的58元套餐,僅僅包含350分鐘通話和10MB流量」,最近這段時間,這樣一條微博在網上廣泛流傳。同一家公司在香港與內地推出的套餐,雖然價格相近,但是內容卻天差地別,這自然引起了大量網民的關注。不少網友認為:「中國移動在內地高價剝削用戶,而在香港卻低價討好香港人」,網上對於中國移動的討伐之聲更是此起彼伏。然而情況果真如此麼?作為一名在香港讀書生活多年的人,我覺得有必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剛到香港,一般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辦理一張手機卡。在香港使用手機卡,上臺不上臺(上臺=入網)資費有著很大的區別。和內地一樣,上臺需要身份證。由於一開始沒有香港身份證,我只能在機場的商店裡購買一種不記名的手機卡。這種卡最大的特色就是撥打和接聽內地香港等多個地方的電話只需要0.25港元一分鐘。你沒看錯,香港使用手機的最大特點就是雙向收費,撥打和接聽電話都要收費。可能你只是接聽了一個陌生人的電話,但是你也得為此付出一筆費用。這種卡雖然不太划算,但是其簡單方便的特性還是獲得了眾多赴港旅客的青睞。

由於這種卡資費偏貴,有了香港身份證後,我立刻放棄了這張卡,轉而上臺辦理了一張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手機卡。巧合的是,在換過幾個套餐後,我選擇的正是微博中所說的「68港元3G Lite服務計劃」。


這款套餐可以享受1700分鐘本地通話時間,也就是本地撥打和接聽加起來可以享用1700分鐘,這麼多的時間對於一般人來說當然夠用。當然,這1700分鐘是不能打往內地的。對於香港來說,打內地電話等同於「IDD國際長途」,還得另外加收「IDD國際長途費」。

除了打電話,套餐內的10000條本地簡訊也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不同於內地,香港的簡訊按照網內網外資費是有嚴格的區別的。套餐內的10000條簡訊只能發送給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用戶,如果發送到別的運營商,一條簡訊的價格高達0.6港元。大家可能還記得,在2008年電信重組之前,移動嚴格執行著網內網外差別定價的規則,發往電信聯通的簡訊不是標準的0.1元一條,而是0.15-0.2元一條。這種行為直接導致移動用戶不願意給非移動用戶發送簡訊,阻礙了市場競爭,進而在執行多年後被工信部叫停。然而香港的通信監管部門對於這種區別定價的行為並沒有任何限制,不僅如此,香港實行攜號轉網政策,一個運營商的號碼可以攜帶到另外一家運營商,因此單純從號碼上根本無法看出用戶使用的是哪家運營商。一個慘痛的例子是,我身邊一個用該套餐的同學一不注意多花了500多港元簡訊費,原因是發送簡訊的對象從移動轉網到別的運營商,事後卻忘了通知他。

這個套餐是3G套餐,數據業務自然是大家關注的重點。遺憾是是,套餐雖然寫的是本地「無限」流量,但是實際使用中卻給予了大量的限制。這款套餐不僅限定只能在手機上使用3G服務,而且還對網速進行了限制,不得超過384Kbps。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這樣的速度根本滿足不了我對手機上網的需求,甚至用手機看看視頻都卡的厲害。後來我們才知道,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在香港沒有自己的3G網絡,而是租用CSL和PCCW的3G網絡。可能是因為流量結算的關係,中國移動香港公司把該套餐的3G速度限制在384Kbps以下,而套餐宣傳中的「無限」流量在這種速度下只不過是一個噱頭罷了。


除了上面所說的限制,用這個套餐必須籤訂12個月的使用協議,同時每月額外繳納12港元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這筆費用顧名思義就是在港鐵、隧道等特殊地方使用移動業務所要額外繳納的費用。和內地不同,香港運營商認為,這些地方運營商是沒有義務進行覆蓋的。既然花錢覆蓋了這些特殊的地方,使用者自然要為此繳納額外的費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費用是由香港政府批准的,很多運營商都有收取。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給三家運營商頒發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而早在一年前的2012年,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就在香港正式推出4G業務。



買機上臺(相當於購買合約機)必須承諾使用24個月,每個月的費用需要98+33+12=143港元(約合114人民幣)才可使用本地1GB的流量,超出部分30港元0.5GB。

而如果是自購機入網的用戶,必須承諾使用12個月,每個月繳納128+12=140港元(約合111人民幣)才可使用本地1GB流量,超出部門30港元0.5GB。作為對比,內地兩家推出4G業務的運營商給出的資費標準都是70元1GB。這樣算起來,香港的手機資費雖然看起來便宜,但實際上也便宜不到哪去。

既然香港的資費和內地比算不上便宜,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抨擊國內的移動資費呢?一位網友道出了實情:「我就是覺得國內通信資費貴,要是民營資本或者外國運營商進入國內,三大運營商早就完蛋了!」我相信持這樣觀點的網友肯定不在少數,那麼我們的通信資費為什麼會這樣「貴」呢?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得從通信網絡的成本開始說起。我們知道,要想隨時隨地撥打電話,我們需要一張覆蓋完善的通信網絡,而網絡建設維護的成本直接決定了通信資費的高低。在北京上海香港這樣的經濟發達城市,人口的密度極高。運營商只需要在大廈商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布設基站,就可以覆蓋到足夠多的用戶。一個基站的布設成本一般在幾十萬左右,服務的人越多,每個人所分攤的成本就越低。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和山區,由於人口密度低,建設一個高功率基站也僅能覆蓋十幾戶人家。一戶人家每月繳納20-30元的通信費用,一個村子一個月也不過幾百塊錢。一個基站幾十萬的成本甚至要100年以上才能收的回來,更別提盈利了。如果是民營企業或者是外國運營商,為了盈利是絕對不會在這些必然虧損的地方進行投資的。但是作為國企,不建設還不行。在國家「村村通」政策的強制要求下,運營商必須在這些地方進行投資,滿足偏遠地區的通信需求,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通信覆蓋率比美國、澳大利亞高得多的原因。

投資這些偏遠的地方需要大量的資金,國家不投入,運營商就得自己想辦法。舉個簡單的例子,無論是上海北京,還是中西部地區,我們的個稅起徵點都是3500元,不會因為生活成本高低有所不同。收入高,納的稅就多。收入低,納的稅自然就少。在中西部這些急需政府資金建設的不發達地區,僅靠當地的稅收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國家就會通過行政手段將發達地區的稅收投入到中西部這些需要資金建設的地方,從而實現「先富帶後富」的目標。同樣的道理,運營商將一些發達城市的通信利潤拿來補貼偏遠地區的通信建設,進而實現「村村通」的目標。換句話說,正是發達地區的手機用戶補貼了那些偏遠地區的手機用戶。

回過頭來說香港,雖然面積不算大,卻有著700萬的常住人口。這麼高的人口密度使得運營商不用花費多大的投資就可以覆蓋香港絕大部分人。也正因為如此,香港每個用戶分攤的成本並不太高。然而香港的手機資費和內地比卻算不上便宜,這中間的巨大利潤自然裝入了資本家的口袋裡。反觀國內,要想覆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筆投入自然是天價。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國內絕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搜到2G、3G的信號,有些網絡優化較好的城市甚至很難找到沒有信號的地方。而在香港,不僅在隧道港鐵等地方使用行動電話要多加錢,在電梯地下車庫等許多地方甚至完全沒有信號。幾年前甚至有人因為電梯故障手機又沒信號無法求助,在被困幾天後死去的報導,而這在內地是難以想像的。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明白自己繳納的話費用到哪裡去了。這十幾年的物價上漲大家感同身受,從大蒜到生薑,從汽油到房子,漲價的東西是數不甚數,然而通信資費在這十幾年卻是越來越便宜。運營商利用技術進步、薪酬管理等多種方法不斷降低成本,盡力滿足大家對通信的需求。大量基層員工背負著壟斷的罵名,不僅多年沒漲過工資,每個月到手的錢甚至和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持平。這在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的今天是難以想像的,但這卻又是鐵錚錚的事實。香港的通信資費並沒有看起來便宜,國內的通信資費也用在了需要用到的地方。與其生氣謾罵,不如冷靜想想,事情未必如此簡單。

(丁傲西供網易科技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作者介紹:丁傲西,對網際網路產品和通信行業有著濃厚興趣,從事行業研究多年。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資費優惠、適老化改造 工信部多舉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隋靜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並推動部分網站、手機App的適老化改造。一是將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基礎電信服務。工信部將持續推進行政村行動網路的深度覆蓋,保留並完善面對老年人傳統線下「面對面」電信營業廳服務模式,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
  • 阿里通信品牌取名「親心」 承諾資費套餐透明簡單
    阿里通信品牌取名「親心」  承諾資費套餐透明簡單【TechWeb報導】5月12日消息,阿里通信今日對外正式發布了網際網路通信品牌「親心」。阿里解釋了取名的原因,稱「有心」才是親,「親」與「心」組成阿里通信對「親」的理解。阿里通信同時承諾,資費套餐透明、簡單;積極聽取反饋意見,一切不合理都是敵人;設置用戶特權回饋;保證7*24小時客服在線。5月9日阿里通信通過微博對外展示了170號碼段的手機卡,並寫到「親,下周一見」,此微博迅速引發了網友圍觀評論。
  • 通信三大巨頭中哪個便宜?國際長途漫遊收費及流量套餐資費誰降得多?
    通信市場的三大巨頭中誰最划算呢?自2017年5月1日起,中國移動將21個國家和地區國際長途直撥資費從6.88元/分鐘或1.88元/分鐘下調至0.49元/分鐘,49個國家和地區國際長途直撥資費從6.88元/分鐘或1.88元/分鐘下調至0.99元/分鐘。
  • 關於中國移動國際及臺港澳漫遊統一資費標準和一卡多號業務資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關於國際及臺港澳漫遊統一資費標準計劃和一卡多號業務資費方案的報告》(中移市[2006]195號)中已將國際及臺港澳漫遊統一資費和一卡多號業務資費報我部備案,特此通知。
  • 工信部:運營商要為疫情防控期間寬帶網絡教學提供資費優惠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工信部:運營商要為疫情防控期間寬帶網絡教學提供資費優惠 2020-03-09 11:29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聯通騰訊大王卡/支付寶螞蟻寶卡/百度大神卡資費對比 - 通信運營商...
    最近幾個月內,運營商三巨頭之一的聯通突然宣布與網際網路三巨頭(百度、阿里、騰訊)合作,推出適用不同消費群體的定製型號卡產品,令人驚喜的是在套餐資費優惠力度上無人能出其右
  • 怎樣才能享受中移動的優惠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中國移動第一次因為香港資費套餐爭議而「中槍」。早在一年前,此話題就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舊聞」被「翻新」,仍迅速點燃公眾不滿情緒,引得網友吐槽不已。可似乎公眾並不關心中國移動解釋了什麼,人們的不滿集中在「如此大的資費優惠,為什麼內地老百姓享受不到?」  對此,中國移動也滿腹委屈,其解釋說,香港套餐針對的是特定用戶群體的促銷套餐,並稱,區域定價是跨國企業正常做法。  這話還真道出了香港與內地電信運營市場的實情。因為即便中國移動香港資費如此低廉,但其價格在香港也並非最低,也還要經受香港消費者的「挑三揀四」。
  • 2019香港新生入學通信上臺實用攻略,get起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先把通訊設備搞定,無論是向家裡報平安,手機支付購物,還是要上網衝浪等,現代人沒有網絡,在香港真的是寸步難行~所謂手機上臺就是到各電信運營商的網點憑有效身份證件辦理手機卡、選擇合約計劃的過程,特點是資費便宜,優惠多多,又可以申請不同的增值服務。但是面對香港這麼多的運營商和合約計劃,該怎麼選擇呢?
  • 移動資費的「魚和熊掌」
    而我們到現在才晃然大悟,為什麼在2000年底時,吳基傳告訴香港財經界「2001年、2002年還不可能提出行動電話資費調整的實施方案,報請國務院審查批准。」我們那時候根本就沒考慮2003年的初春,吳基傳會退休,會揮手告別信息產業部。當時,吳基傳的潛臺詞實際上就是「2003年初我就退休了,單向收費問題就與我無關了。至於以後實行與否,怎麼實行我也管不著了」。
  • 揭秘中移動香港68元「逆天」套餐7大「潛規則」
    (二)要享受該套餐,必須籤約承諾使用套餐至少一年,且原有已選擇的優惠方案或者籤約期間有更加優惠的方案,客戶不能更改套餐。  (三)該套餐所包含的通話、流量還是簡訊僅限於本地,出港另行收費,出港就比照國際漫遊資費收費。按照大陸國際漫遊1/2/3元(人民幣)資費區估算,香港國際漫遊資費的平均資費是中國移動大陸用戶資費水平的近10倍。
  • 1元免費撥打1500分鐘 各地新春資費集匯
    馬年期間,有那些途徑可以儘可能的經濟實惠的資費方案呢?小編以親身經歷為例,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幾種方式。預付費親情號碼網齡疊加包  筆者相信很多網友還是中國移動的老用戶,但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曉得網齡疊加包這個話費優惠。筆者覺得這是中國移動為廣東廣州用戶推出企業良心優惠。
  • 聯通開通香港一卡多號回撥內地0.48元/分鐘
    記者 邵崢怡    本報訊 近日,中國聯通向工信部申請推出香港方向的一卡多號套餐,這意味著,用戶花上一定的月功能費(聯通為18.8元/月),就可以在香港以優惠的價格撥打電話。  所謂一卡多號業務,是指聯通用戶可以申請一個香港運營商的號碼作為自己的副號碼,副號碼所屬的網絡稱為合作方網絡,用戶原來的中國聯通號碼稱為主號碼。當用戶漫遊到香港時,手機自動以副號碼登記到合作方網絡,從而可以享受優惠的香港漫遊通信資費。以聯通為例,用戶漫遊至香港合作方網絡使用副號碼時,主叫當地號碼0.28元/分鐘,主叫中國內地號碼0.48元/分鐘,被叫0.28元/分鐘。
  • 國慶遠遊 手機港澳臺及國外漫遊資費攻略
    在國內旅遊大家對手機漫遊資費不會太過在意,但到了國外或是行政特區,手機漫遊資費要比省際漫遊貴上不少,即便是發簡訊有時候也要收幾元一條,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國內三家運營商的國際和港澳臺漫遊業務情況。異國賞月  很多人都問到這個問題「動感地帶的卡在國外能用嗎?」
  • 中國移動與香港數碼通 「一卡多號」
    ——中港兩地通信「自由行」  近日,為迎合頻繁往來於粵港兩地同胞需求,中國移動與香港數碼通(SmarTone-Vodafone)及萬眾(Peoples)推出了全球通「一卡多號-香港」服務,亦即一張SIM卡同時具備中國移動原來號碼及數碼通或萬眾的香港號碼,在粵港漫遊時即可享受優質優惠的通信服務。
  • 臺灣進入5G時代 首個資費套餐公布價格不菲
    針對外界關注的資費方案,目前中華電信在進行「早鳥優惠」活動, 初期將其分為 8 個等級,最低資費每月新臺幣 599 元(約合人民幣 144 元),套餐內含 24GB 流量,超過上限後會降速至 5Mbps。早在2019年10月底,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宣布5G商用時代正式到來。如今,我國也正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發展。今年7月1日,中國臺灣5G首次亮相。
  • 打電話、發簡訊費用都用流量計算 網際網路公司推170資費 計費簡單但...
    不過,阿里通信昨天公布的170資費,用的就是這個我們以前覺得很不可思議的計費方式。在阿里通信公布的170資費方案裡,上網、語音、簡訊均以流量計費:通話1分鐘=0.75M,1條簡訊=0.5M;流量0.125-0.2元/M,單價隨使用量遞減;流量費每滿1元跳1擋,用多少收多少,帳單不足1元的零頭直接抹掉。
  • 中國電信國際長途資費自明年1月1日起下調
    而在電信新資費推出後,每月的國際長途話費最低可降到69.6元(按0.29元/分鐘計算),一共節省了1082.4元!優惠範圍覆蓋14個長途熱門地區和國家筆者從中國電信廣東公司獲悉,這次國際長途資費下調的優惠範圍覆蓋包括臺港澳地區、美國、日本、加拿大等14個長途熱點區域。
  • 聯通大王卡值得購買嗎 聯通流量大王卡資費詳情介紹
    聯通大王卡值得購買嗎 聯通流量大王卡資費詳情介紹時間:2017-06-01 22:22   來源:52PK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聯通大王卡值得購買嗎 聯通流量大王卡資費詳情介紹 聯通大王卡是 推出的,不是之前的騰訊大王卡,這個是專門推出的聯通大王卡,為了小夥伴們的流量專門打造的
  • 中國電信發布公告,套餐外流量資費降幅達90%
    提速降費政策執行三年後,我們普通消費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通信資費單價的日益下降。比如從長途費、漫遊費到全國不分本地長途一個價,再比如從此前的流量計費到現在不限量包月等,我們能在通信使用上毫無顧忌,真的需要感謝三大通信運營商的努力。
  • 郵政資費上調 業內人士稱解決不了郵政目前困難
    根據這一通知,信函資費首重100克以內,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調整為0.8元,外埠由0.8元調整為1.2元;100克以上的續重資費維持每重100克本埠1.2元、外埠2.0元不變。明信片資費由每件0.6元調整為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