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專稿】一、吳基傳的「緩兵之計」
當手機單向收費這一問題再一次被關注的時候,人們驀然回首,發現這已經與2年前金口救市的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沒有太大關係了,因為年齡關係行將屆滿退休,再有幾天,人大就要宣布他的繼任者,新的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告別信息產業這一政府主管部門,轉任群眾組織的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
這意味著,吳基傳成功地將手機單向收費這個皮球踢給了信息產業部新一屆領導。
而我們到現在才晃然大悟,為什麼在2000年底時,吳基傳告訴香港財經界「2001年、2002年還不可能提出行動電話資費調整的實施方案,報請國務院審查批准。」我們那時候根本就沒考慮2003年的初春,吳基傳會退休,會揮手告別信息產業部。當時,吳基傳的潛臺詞實際上就是「2003年初我就退休了,單向收費問題就與我無關了。至於以後實行與否,怎麼實行我也管不著了」。只可惜當時沒有人想到這一點。
吳基傳沒有為單向收費付出太多,因為他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了2003年,讓人們在等待中有期可盼。
吳基傳沒有為單向收費受累太多,但卻落了一個「金口救市」的美名,至今也為一些傳媒所津津樂道。
吳基傳同時無法為單向收費操勞太多,因為2000年底的手機單向收費誤報風波,不僅使當時的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的股價大幅下挫,而且受到國務院總理朱?基的高度關注,表態要「督促相關部門給予澄清」。如何既讓上至高層滿意,下至不挨老百姓的罵,又能穩定股市,不變化手機雙向收費政策,在赴港之前,吳基傳應該是費盡了腦汁,最後只有緩步之計當可行。而正是這一緩步之計使他度過了他政治命運中最大的一道險關。
當時,吳基傳在向香港財經界就手機單向收費誤報予以澄清與說明時,將自己形象地比喻為一個宴會的廚師,他肯定會端出一些精緻的好菜給客人享用,但客人要有耐心,不要跑到廚房裡去東看西看。這番講話不僅是在疏散香港財經界的疑慮,同時也在告誡信息產業部有關人員在幫廚時不得隨意洩密菜譜。
實際上,緩步之計就是一道絕好的菜。當客人翹首以待佳餚的時候,卻被告之宴會的廚師因身體原因不能滿足大家胃口的時候,客人只能深表遺憾,誰也不能說廚師這道沒讓嘗到的菜不是佳餚,更不能否定他的廚藝。幫廚的人更是無緣知道菜譜,當然無法洩密,更無法背後評論這道菜的水平了。
在手機單向收費上的緩步之計,顯示出吳基傳作為國家信息產業主管部門首腦為政的聰明之處。因為當時沒有比這個辦法更好的主意了。因為資費政策關乎國家、企業、個人三者利益,非同小可,沒有把握的改革當「緩」才是上策。
而實際上,當我們現在重新審視手機單向收費能否實行、如何實行的時候,想法與觀念可謂與時俱進,絕對與兩年前思想不同。
二、呼喚資費降價,暫緩單向收費
吳基傳的緩步之計,實際上也是對移動和聯通敢於在各地全面突破信息產業部所規定的每分鐘4角的通話費標準,並大量減免月租費和漫遊費的默許。吳基傳似乎是讓這種看上去似乎無序的市場競爭,來磨合移動和聯通逐步適應單向收費的能力,也是讓股市逐漸認可單向收費,它無損於股民利益。
在這裡想對電信專家闞凱力「支持移動資費降價,反對單向收費」的觀點做一下修改,即「移動資費儘快降價,暫緩單向收費」。這樣用戶魚和熊掌均可兼得。
如果將手機的資費水平降至2角錢/分鐘,即便是繼續實行一段時期的雙向收費,用戶的意見也不會很大。因為目前,在全國90%以上的地區事實上都實行了同網內手機受話不收費的優惠政策,現在所謂的單向收費,僅僅是移動與聯通網間、移動運營商與固話運營商網間的單向收費問題。
先將移動資費降下來,無形之中加大了移動運營商的壓力,其所熱衷的價格戰和種種移動資費違規行為也偃旗息鼓,轉向高質量服務,來吸引和鞏固客戶,同時也會讓小靈通的資費優勢減去一半。在此基礎上,經過一段時期的繼續磨合,轉而實行單向收費。可以說,先對移動資費降價,再實行單向收費,運營商能夠接受,股市也不會有太大動蕩,用戶更歡迎。
信息產業部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1個省份的行動電話用戶數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按此速度,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我國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將超過固定電話用戶總數。在這11個省份中,東部和西部地區各有5個,中部1個。
從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月增長勢頭來看,行動電話的增長絕對量和增長速度均高於固定電話用戶數的增長。1月份,移動業務收入在電信業務收入中所佔比例最大,為185.9億元,佔總業務收入的52%,移動業務收入增長49.6%。行動電話新增用戶582.3萬戶,其中智能預付費用戶107.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12億,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6.2%。而固定電話僅達到2.18億戶,普及率達17.5%。
這些數字充分表明,移動資費必須降價,因為這麼多年來移動運營商賺取的利潤太高了,用戶為其多交的冤枉錢太多了。業內人士已有預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今年即便不能實現手機單向收費,但從現在起,手機用戶收費將比國家規定的標準有至少30%的下降。
任其惡性競爭、變相降價,為什麼政府不能主動引導一下,將資費予以適當下調呢?
三、將單向收費進行到底
1999年初,信息產業部曾提出了一個單向收費的意見,但遭到國家計委的否定,主要理由一是聯通公司年營業收入要減少1/3,經營會陷入虧損;二是行動電話單項成本尚不確定;三是中國電信」體制正在醞釀改革,在行動電話獨立核算後,改為單向收費對其影響尚難預測。
2000年底,手機單向收費的消息從開傳到否定,信息產業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當時中國聯通剛剛上市、中國移動剛剛擴股,這是我國兩個最大的海外上市公司。如果行動電話立即改成單向收費,政策的變化引起它們經營狀況的突變導致股票的暴跌,對國家利益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現在已經時過境遷,電信企業改革基本到位,在全世界移動通信公司的排行榜上,中國移動雄踞榜首,中國聯通也排在世界第三位(第二位是英國沃達豐公司),兩家運營商網絡規模龐大,加上技術的進步,成本已經大幅下降。中國的移動通信網已經實現了與世界同步,為何行動電話資費政策不能及時與國際接軌呢?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賺取巨額利潤的同時,並不領國家實行雙向收費對其利好政策的情,反而希望能儘快實行單向收費。他們認為,單向收費雖會影響收入,但長遠而言,手機單向收費可以大幅增加使用量,足以彌補單向收費的損失。例如智利及墨西哥等地引入手機單向收費後,客戶的使用量及每月每戶平均收益便有所提升。中國移動(香港)董事會主席兼CEO王曉初就曾指出,從一些南美和歐洲國家的經驗來看,採用「主叫方付費制」會使移動電信行業總體上受益。 中國聯通也認為,長期來看,實行「主叫方付費制」,對移動運營商有利,其他國家的經驗顯示,移動通信量將因此上升30%左右。
香港證券機構也對手機單向收費持樂觀態度:實行單向收費對移動營運商的負面影響不一定如市場理解那樣悲觀,這是因為電信資費目前仍然由政府制定並監控。香港股市對單向收費也多有準備,不會再度出現類似2000年底時的那樣劇烈的動蕩。況且當年是有圖私利「索羅斯」,想透過事先的策劃來操縱股市變幻。
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當時對於手機單向收費的觀點是:「雙改單不是簡單地把那一半砍掉,只收主叫的費用,被叫費用一分錢不收。雙改單以後,只向主叫方收費,被叫方不收費是一個事實,但是固定網的用戶在打移動用戶的時候,是需要適量地提高本地網的收費。」這個觀點現在依然符合理論。
各方都歡迎實行單向收費,政府實在沒有必要再為其實行後出現的問題考慮太多,更不能因噎廢食,停步不前。至於具體方案如何確定,運營商之間如何進行結算,該是專家們展示研究成果的時候了。老百姓只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單向收費能夢想成真。
儘快先將手機資費降下來,再實行單向收費,想魚和熊掌兼得的人們對新的信息產業部寄以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