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愛亂咬東西?說明到了「口腔敏感期」,這幾點寶媽要注意

2020-09-03 小萱媽媽育兒經

文 /萱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從小到大的成長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表現,真是難為了帶娃的寶媽。有些經常帶娃的細心寶媽可能就會發現,有一段時間寶寶就開始特別喜歡亂咬東西,什麼都想往嘴裡放一放,有時寶媽看都看不住,甚至還會「傷害」寶媽。

表姐在帶娃時,小侄女已經長出了乳牙,表姐在給她餵奶時,小侄女就咬了表姐一口,給表姐疼的眼淚都下來了,但是為了孩子不挨餓,只好忍著疼痛給孩子餵奶。其實,當寶寶有了這些表現,就說明寶寶已經到了「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就是寶寶通過口腔進行味覺和觸覺的體驗過程,或者是通過口腔來判斷不同的物質,然後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不同認知。一般在寶寶1歲左右,「口腔敏感期」基本就會過去。

但是如果寶寶一直延續這種行為,直到2歲多還不能戒掉的話,那家長們可就要引起重視了,一定要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引導孩子,讓孩子一點點的戒掉這個習慣才行。如果老是咬東西,可能會因為細菌進入身體,從而影響健康。

那麼,寶寶在「口腔敏感期」還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

(1)拿到什麼就吃什麼

「口腔敏感期」的寶寶還會拿到什麼就想把它放在嘴裡,讓寶媽很是擔心,只好形影不離地看著寶寶,生怕寶寶吃了不能吃的。但是如果是處在「口腔敏感期」的寶寶有這種行為,寶媽最好不要過多人為幹涉。

因為通過口腔來感知物質,這是孩子的一個認知過程,並不能破壞掉,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咬一口咀嚼後吐出來。所以寶媽們只要多注意好寶寶吃的東西的衛生情況就好,不必太過擔心和幹涉。

(2)吃手吃腳

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吃手吃腳,我們也時常會見到。這也是寶寶通過口腔來感知物質的現象,但是千萬要注意寶寶的衛生情況,勤給寶寶洗手洗腳,保持乾淨,否則容易產生細菌。

如果寶寶超過了「口腔敏感期」還有吃手吃腳的現象,最好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檢查一下孩子的身體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千萬別因為馬虎大意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問題,這一點寶媽們可要多加注意。

(3)愛咬人

寶寶快到1歲左右,可能不少寶媽都經歷過,在餵奶的時候被寶寶咬傷的情況。而一旦被寶寶咬傷,可能至少要疼上十天半個月的,尤其是被已經長出牙的寶寶咬傷。但被寶寶咬完,寶媽們還得忍著疼痛給孩子餵奶,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當寶寶處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寶媽們還是應該要儘量多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在不影響認知的情況下提早結束咬人的行為才行。

處在「口腔敏感期」的寶寶,寶媽應該注意哪些呢?

(1)不強迫孩子改正行為

寶媽們看到寶寶有以上幾種現象時,會考慮到寶寶容易感染細菌或者是擔心寶寶會養成不良習慣,總是阻止寶寶。但我們前面也說過,這是寶寶的認知過程,不要強迫孩子改正,而且在給寶寶選用品時,一定要選擇材料安全的,保證寶寶的健康。

(2)放好家裡的危險品

雖然寶寶「口腔敏感期」有這些現象是正常的,寶媽也不刻意阻攔寶寶,可安全意識還是要有的,由於寶寶拿到什麼就吃什麼,最好把家裡的危險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比如藥品或者是打火機、刀具等,以免發生事故,危害孩子安全。

(3)儘量別大聲地呵斥寶寶

雖然寶寶還小可能也聽不懂家長們的話,但是他們對情緒的觀察還是比較敏感的。而如果一看到寶寶咬東西就大聲的呵斥寶寶,這樣容易嚇到孩子,讓寶寶提前結束「口腔敏感期」,這樣反而影響認知的建立。

家長們最好是多和寶寶互動,多做遊戲,讓寶寶在遊戲中逐漸忘了咬東西、吃手的想法。這樣對寶寶建立良好認知有好處,而且也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好的影響。

結語:

寶寶的「口腔敏感期」是寶寶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寶媽不要過於擔心,只要好好看住寶寶,別讓寶寶處在危險中就好,也要防止寶寶有誤吞的現象發生就好。這是寶寶認知的重要階段,寶媽配合好寶寶,不強制寶寶改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

你們家的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有哪些表現呢?歡迎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我是小萱媽媽育兒經,5歲男寶和3歲女寶的二胎媽媽,生活中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都可以跟我一起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口腔敏感期」標誌,什麼都往嘴裡塞,家長需要注意這幾點
    即使你再使勁盯著,看到的時候,可能他已經將隨手撿的東西塞到嘴裡了。有這些表現的,說明你的寶寶已經進入口腔敏感期了。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將寶寶出生到一歲半之劃分為口欲期,蒙特梭利此基礎上提出了口腔敏感期的概念。
  • 寶寶屬老虎的?為啥總愛咬各種東西?其實是娃到了「口腔敏感期」
    從孩子身心發育的角度考慮,他們愛咬東西,說明了「口腔敏感期」的到來。愛咬手、腳、玩具玩具、手、腳是寶寶們最容易接觸的三種東西,所以在這個時期也最常見到寶寶們咬手、咬腳、咬玩具的場面。3. 特別喜歡咀嚼這個時期的寶寶,因喜歡用口腔探索世界,所以不僅會在吃東西的時候開始出現頻繁的咀嚼食物的行為,而且往往是自己拿到什麼就放進嘴巴裡咀嚼。
  • 寶寶口腔敏感期怎麼辦?學會四個小方法,寶媽輕鬆應對~
    前段時間去閨蜜家做客,在和她家寶寶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了她家寶寶不停地在往嘴裡塞東西。剛開始我也沒注意,直到寶寶兩個小時後我發現寶寶都要嗆到自己了還在不停地塞,就問閨蜜需不需要制止寶寶,沒想到閨蜜說她也正在為此發愁,制止寶寶他會哭鬧不止,不制止又擔心他的健康。
  • 寶寶見到什麼都往嘴裡塞?說明口腔敏感期到了,三招輕鬆應對
    孩子往嘴裡亂塞東西的習慣讓同事這位新手寶爸著實有些苦惱。看到同事如此為難,身為過來人的寶媽同事們卻打著哈哈說「小孩子都有這樣的階段,你越不讓他吃,他就非得吃給你看!」「這是孩子進入了口腔敏感期,不是什麼怪癖,沒必要太當回事。」聽到大家這樣說同事心裡的石頭可算是落地了,可是究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同事還真有些摸不著頭腦。
  • 小孩喜歡吃手指咬東西,父母別著急,可能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喜歡啃手指是很多小寶寶都會有的一個習慣,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寶寶總是時不時把手裡的東西放到嘴巴裡去啃,媽媽們看見寶寶這樣子總是會很擔心,害怕寶寶將髒東西吃進肚子裡鬧肚子。但又聽別家媽媽說,這是孩子的嗅覺和觸覺的敏感期,孩子就是靠著啃手指來鍛鍊手眼的協調能力,兩邊的說法不一樣,到底該怎麼做呢?這可難倒了一眾媽媽團。
  • 小孩喜歡吃手指咬東西,可能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正確引導很重要
    因為處於0-2歲的寶寶,往往會經歷口腔敏感期這一階段,因此會做出一些家長難以理解的行為,例如他們會將東西往嘴巴裡面塞。 所以,家長如果能夠充分了解小孩的口腔敏感期,那麼面對小孩在這一階段,做出的一些奇怪舉動,往往就不會感到著急和擔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
  • 【31個敏感期】第三彈,口腔敏感期
    註:寶寶現在16個半月(尚兒媽) 現象二: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 陽陽4個多月了,在最近一段時間總是把他能拿到手的所有東西都放到嘴裡,又是咬,又是啃。把東西從他嘴裡拿開,陽陽就開始哭鬧,怎麼哄都不行。給他一個玩具,他又很快的送到嘴裡啃咬起來。
  • 聊聊口腔敏感期
    註:寶寶現在16個半月(尚兒媽)現象二: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陽陽4個多月了,在最近一段時間總是把他能拿到手的所有東西都放到嘴裡,又是咬,又是啃。把東西從他嘴裡拿開,陽陽就開始哭鬧,怎麼哄都不行。給他一個玩具,他又很快的送到嘴裡啃咬起來。
  • 娃逮住啥「咬」啥,嘗試這幾個做法,幫助孩子度過「口腔敏感期」
    咬吃的倒是有情可原,咬那些長長的東西真擔心他受傷,咬那些髒髒的東西又擔心他「病從口入」,看孩子真要隨時提防。跟幾個朋友說起二寶的這種狀態,她也深有同感,看來不光二寶一個這樣,其他同齡的寶寶也都存在類似的問題。我查閱了一下資料,發現這是一兩歲的寶寶都要必經的階段,要小心處理,要不然可能會影響心理髮育。
  • 怎麼抓住寶寶的口腔敏感期?
    敏感期,對寶寶來說是黃金一般貴重的時期,是寶寶在對外界探索,感知這個世界,認識周圍的一切的重要時期。口腔敏感期一般在2-12個月出現。一般表現為:愛吃手,愛咬人,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塞。如果在口腔敏感期,家長能給寶寶提供自由的環境和選擇,允許他們的各種「吃」,敏感期就會很快順利度過,如果老是因為不衛生,怕咬壞了等原因阻礙孩子用口去探索世界,那麼這一敏感期變會持續很長時間,反覆出現到三四歲甚至更久。
  • 娃愛挖鼻孔吃手指,當「口腔怪癖」敏感期來臨,糾正錯了惡循環
    例如寫作的敏感期,孩子開始塗鴉,語言的敏感期,孩子變得ba不休等,口腔的敏感期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敏感期,通常被稱為要像「壞習慣」那樣被父母強力糾正,結果不好。並非每次他都掏鼻孔時都會「收割」,但他的兒子仍然習慣於在吃飯之前挖東西。寶媽兩次矯正冠冠後,她發現這種現象基本消失了,但是有一天她父親說她看到孩子蹲在房間的角落裡撿鼻孔。寶媽非常生氣,嚴厲地問了孩子。關關還承認,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寶媽還毆打兒子的手以示教訓。後來,寶媽發現她的兒子不再pick鼻孔,而是開始咬毛巾。
  • 寶寶在口腔敏感期時媽媽要如何應對呢?
    寶寶在口腔敏感期時媽媽要如何應對呢?寶寶在學會用手探索這個世界之前,口腔會在一定時期內扮演一個探索工具的作用。這個時期,就是所謂的口腔敏感期。在這個時期裡,孩子喜歡把所有觸手可及的東西放進嘴巴裡品嘗,以此感覺物體的味道、質地、性狀等等,並以此建構著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並獲得心理的滿足。這種狀態,可能持續好幾個月(4-12個月),如果被強行終止,則可能出現口腔敏感期滯後的情況。
  • 寶寶愛鑽洞、扔東西?家長別著急,這說明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了
    今天朋友跟我說,她家的寶寶又解鎖了一個新的「遊戲」,那就是鑽洞,看著孩子偷偷把手指往插座裡塞的時候,朋友默不作聲的把家裡所有的洞都堵上了,因為她知道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來了,家裡的以後將要開始不「太平」了。
  • 寶寶到了長牙期,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注意了
    這種情況在寶寶六個月之後就比較常見了,現在天氣逐漸轉涼,寶媽們也要多加注意,不要因為寶寶踢開被子而著涼。表現二:厭奶寶寶在長牙期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厭奶的情況呢?表現三:咬東西在孩子長牙期的時候,如果寶媽依舊堅持餵奶,就會發現孩子喜歡用嘴咬,經常疼的寶媽想要呵斥孩子。
  • 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的怪舉動
    很多家長會問: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進入口腔敏感期了?其實很簡單,你可以通過寶寶的這些「怪」舉動來判斷哦!舉動一:手指腳丫好好吃寶寶愛吃手指也就算了,可連腳丫都啃的那麼香,這就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了。舉動二:到手的東西都得嘗嘗只要是寶寶能夠伸手拿得到的東西,他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先放到嘴裡「品嘗」一番,當你從他口中拿走時,他便會揮動手腳不停哭鬧,直到你再把剛剛拿走的東西給到他時,他會變得很開心很興奮,然後就是你不想看到的場面:繼續放到嘴裡去啃。
  • 寶寶總愛咬東西,可能是進入口欲期,寶媽們知道嗎?
    寶寶總愛咬東西,可能是進入口欲期,寶媽們知道嗎?初為人母者都不易,如果你是新手不好嗎?就來學習一下如何餵養孩子吧,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寶寶總是愛咬東西,可能已經進入口欲期了,那麼寶媽們應該怎麼應對呢?應該採取哪些正確的措施呢?
  • 寶寶出現這3個「怪異」舉動,說明牙齒正在發育,家長要抓住信號
    寶寶出現這3個「怪異」舉動,說明牙齒在發育,家長要抓住信號:寶寶愛流口水很多寶媽心細一點都會發現,寶寶有一段時間口水會流得特別多,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很呆萌,但也會不由得擔心寶寶這是怎麼了?其實,寶媽們不用擔憂,寶寶愛流口水是寶寶出牙前的典型表現,由於剛開始長牙寶寶吞咽功能未完善,又容易刺激唾液腺分泌,進而唾液量會變多,便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一般來說,寶寶在剛出牙到1歲半的階段被稱為「口水旺盛期」,同時也能說明寶寶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了。
  • 寶寶出現這3個「怪異」舉動,說明牙齒正在發育,家長要抓住信號
    寶寶出現這3個「怪異」舉動,說明牙齒在發育,家長要抓住信號:‍寶寶愛流口水很多寶媽心細一點都會發現,寶寶有一段時間口水會流得特別多,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很呆萌,但也會不由得擔心寶寶這是怎麼了,寶寶愛流口水是寶寶出牙前的典型表現,由於剛開始長牙寶寶吞咽功能未完善,又容易刺激唾液腺分泌,進而唾液量會變多,便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 自家寶寶吃手啃腳還愛咬人?別著急,多半是進入「口腔敏感期」
    聽完以後我哈哈大笑,並對閨蜜說:"別擔心,或許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到了"。其實有很多寶寶都像閨蜜家的孩子一樣,他們吃手,啃腳,甚至在月齡比較大的時候還咬人,這都是口腔敏感期的諸多表現,新手父母應該好好了解一番。
  • 寶寶愛吃手,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寶寶吃手、啃腳還咬人?別擔心,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寶寶喜歡吃手、啃腳、愛咬人,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到了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這樣寫到:當兒童出生時,他能夠使用的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眼睛和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