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萱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從小到大的成長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表現,真是難為了帶娃的寶媽。有些經常帶娃的細心寶媽可能就會發現,有一段時間寶寶就開始特別喜歡亂咬東西,什麼都想往嘴裡放一放,有時寶媽看都看不住,甚至還會「傷害」寶媽。
表姐在帶娃時,小侄女已經長出了乳牙,表姐在給她餵奶時,小侄女就咬了表姐一口,給表姐疼的眼淚都下來了,但是為了孩子不挨餓,只好忍著疼痛給孩子餵奶。其實,當寶寶有了這些表現,就說明寶寶已經到了「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就是寶寶通過口腔進行味覺和觸覺的體驗過程,或者是通過口腔來判斷不同的物質,然後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不同認知。一般在寶寶1歲左右,「口腔敏感期」基本就會過去。
但是如果寶寶一直延續這種行為,直到2歲多還不能戒掉的話,那家長們可就要引起重視了,一定要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引導孩子,讓孩子一點點的戒掉這個習慣才行。如果老是咬東西,可能會因為細菌進入身體,從而影響健康。
(1)拿到什麼就吃什麼
「口腔敏感期」的寶寶還會拿到什麼就想把它放在嘴裡,讓寶媽很是擔心,只好形影不離地看著寶寶,生怕寶寶吃了不能吃的。但是如果是處在「口腔敏感期」的寶寶有這種行為,寶媽最好不要過多人為幹涉。
因為通過口腔來感知物質,這是孩子的一個認知過程,並不能破壞掉,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咬一口咀嚼後吐出來。所以寶媽們只要多注意好寶寶吃的東西的衛生情況就好,不必太過擔心和幹涉。
(2)吃手吃腳
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吃手吃腳,我們也時常會見到。這也是寶寶通過口腔來感知物質的現象,但是千萬要注意寶寶的衛生情況,勤給寶寶洗手洗腳,保持乾淨,否則容易產生細菌。
如果寶寶超過了「口腔敏感期」還有吃手吃腳的現象,最好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檢查一下孩子的身體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千萬別因為馬虎大意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問題,這一點寶媽們可要多加注意。
(3)愛咬人
寶寶快到1歲左右,可能不少寶媽都經歷過,在餵奶的時候被寶寶咬傷的情況。而一旦被寶寶咬傷,可能至少要疼上十天半個月的,尤其是被已經長出牙的寶寶咬傷。但被寶寶咬完,寶媽們還得忍著疼痛給孩子餵奶,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當寶寶處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寶媽們還是應該要儘量多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在不影響認知的情況下提早結束咬人的行為才行。
(1)不強迫孩子改正行為
寶媽們看到寶寶有以上幾種現象時,會考慮到寶寶容易感染細菌或者是擔心寶寶會養成不良習慣,總是阻止寶寶。但我們前面也說過,這是寶寶的認知過程,不要強迫孩子改正,而且在給寶寶選用品時,一定要選擇材料安全的,保證寶寶的健康。
(2)放好家裡的危險品
雖然寶寶「口腔敏感期」有這些現象是正常的,寶媽也不刻意阻攔寶寶,可安全意識還是要有的,由於寶寶拿到什麼就吃什麼,最好把家裡的危險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比如藥品或者是打火機、刀具等,以免發生事故,危害孩子安全。
(3)儘量別大聲地呵斥寶寶
雖然寶寶還小可能也聽不懂家長們的話,但是他們對情緒的觀察還是比較敏感的。而如果一看到寶寶咬東西就大聲的呵斥寶寶,這樣容易嚇到孩子,讓寶寶提前結束「口腔敏感期」,這樣反而影響認知的建立。
家長們最好是多和寶寶互動,多做遊戲,讓寶寶在遊戲中逐漸忘了咬東西、吃手的想法。這樣對寶寶建立良好認知有好處,而且也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好的影響。
結語:
寶寶的「口腔敏感期」是寶寶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寶媽不要過於擔心,只要好好看住寶寶,別讓寶寶處在危險中就好,也要防止寶寶有誤吞的現象發生就好。這是寶寶認知的重要階段,寶媽配合好寶寶,不強制寶寶改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
你們家的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有哪些表現呢?歡迎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我是小萱媽媽育兒經,5歲男寶和3歲女寶的二胎媽媽,生活中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都可以跟我一起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