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真的是新生代偶像團體元年嗎?

2020-12-16 新京報

今年上半年,兩檔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以下簡稱《偶練》)和《創造101》(以下簡稱《101》)一舉捧出了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樂華七子、ONER等不少新生代偶像組合。

依靠經營火熱的粉絲經濟,和極其迫切的大眾偶像需求,這些團體中的成員蔡徐坤、孟美岐、吳宣儀等人的流量甚至不輸於當年的「歸國四子」(鹿晗、吳亦凡、張藝興、黃子韜)。但繁榮背後,速食偶像的快消、綜藝與經紀公司的博弈,也為偶像團體市場蒙上了一層巨大的泡沫。這些新晉偶像,究竟有沒有蓋過「前輩」?他們的未來又會如何?新京報專訪多位經紀公司工作人員和業內人士,復盤「偶像團體元年」的虛虛實實。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新京報記者統計了《偶練》《101》中人氣選手和TFBOYS、「歸國四子」等藝人近半年的百度日均搜索指數、合作商業品牌類型和數量,以及截至11月26日的微博粉絲數量和微博超話閱讀數量,發現新生代偶像的人氣參差不齊,蔡徐坤、孟美岐、吳宣儀等幾位藝人,無論人氣還是商業價值,已經表現突出,但相比吳亦凡、黃子韜、關曉彤等出道多年的藝人還是差了一截。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歸國四子」、「三小隻」都試圖遠離流量標籤,卻仍離不開粉絲經濟囹圄時,市場的天平悄悄向新人傾斜,偶像市場的更迭遠比外界預期的更急切。

以下數據圖請橫屏觀看

少數練習生通過節目爆紅

26歲的李俊毅是最後一個確定參加《偶練》的選手。在這檔節目之前,他曾經在韓國做過五年的練習生。但回到國內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任何機會站上舞臺。眼看著愛豆(偶像)的年齡從20出頭變成十六七歲,李俊毅曾形容那段時期「觸不到光」。然而《偶練》播出後,李俊毅不僅籤約了覺醒東方公司,微博粉絲也從600漲到76萬,整整翻了1200多倍。「工作量開始變得很多,晚上睡的會比較晚,但我覺得很充實,覺得自己能夠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認識感到開心。」

無獨有偶,17歲的劉人語在參加《101》之前,已經在ETM活力時代練習了三年時間,然而所獲關注度與其實力遠不成正比,「一直默默練習和創作」是劉人語常有的工作狀態。但《101》的播出,一首被胡彥斌稱讚的《麻煩少女》,讓她的創作能力在短時間內被迅速知曉。節目結束後,劉人語在生日之際推出了自己的個人創作單曲《LRY》,之後公司推出的五人女子演唱組合ChicChili正式成團,劉人語在組合中擔當主唱。同名先行單曲《ChicChili》也在各大音樂平臺獲得不俗排名。劉人語坦言,「自己演藝生命的根本,是需要靠作品說話的」。

在《偶練》中一路C位的蔡徐坤,今年只有20歲,但已經有三四年練習、選秀、甚至出道經歷。2016年他參加了電視選秀節目《星動亞洲》並作為男團SWIN的成員之一出道。時隔一年,蔡徐坤便陷入沉寂期,直到《偶練》才成為真正走紅的偶像藝人。擁有這樣經歷的蔡徐坤,已經算是懷揣偶像夢想的眾多練習生中的幸運兒。

蔡徐坤。圖片來自網絡

藉助養成綜藝曝光2018年為何成為偶像團體元年?

有報告顯示,2007到2017年這10年間,已出道的男女團體和即將出道的團體共計150個,但其中45%都已經停止活動,僅有17個團體存活3 年以上。10%的存活率,證實著偶像市場的一地雞毛。不少衛視也曾經試水養成綜藝來助推偶像,但《星動亞洲》《蜜蜂少女隊》《燃燒吧少年》都沒有成功培養出霸屏式走紅的團體。大多數團體都停留在偶爾出一支沒有水花的單曲、接一接各地的商演、不時參與名氣不大的網劇、網綜錄製的階段。然而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橫空出世,卻為沉寂已久的偶像圈子帶來了一批新鮮血液。

讓曝光和養成更有針對性

曾參與《中國有嘻哈》但未走紅的朱星傑,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偶練》挽救了他岌岌可危的歌手生涯。即便他只獲得了第14名,但比賽後他已經為愛奇藝兩部自製劇演唱了主題曲和片尾曲。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偶練》和《101》的成功,在於其極大發揮了粉絲經濟「圈層自萌」的特點。這兩檔節目的受眾群體明顯更針對粉絲,以及對練習生感興趣的年輕人。他們可以迅速在節目中對焦自己的新愛豆。「同樣的練習生如果放到《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這類泛眾的音樂節目當中,肯定不會有這麼火的長尾效應。因為普通觀眾並不具備粉絲經濟的消費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小鬼和朱星傑通過《嘻哈》沒有紅,卻因《偶練》紅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綜藝評論人坦言。

NINE PERCENT。圖片來自網絡

某經紀公司經紀部總監李楠(化名)坦言,此前公司的腰部練習生無法消化,頭部出道的藝人曝光渠道又太少,《偶練》和《101》無疑為沒有名氣的練習生群體,提供了更具針對性的曝光渠道,且在嚴苛的淘汰真人秀之下,為藝人塑造了更具故事性的「人設」,「偶像產業一直以來都相對小眾和細分,這兩檔節目讓圈外更多人了解到什麼是C位,什麼是團,什麼是『擔當』。如果說上一個階段練習生還在暗處苦苦掙扎,這兩檔節目無疑為他們提供了站在眾人面前的專屬舞臺。」

後續資源提供就像售後

《偶練》和《101》提供的不僅是出道機會,還有後續一條龍的質保服務。這是之前不少養成綜藝望塵莫及的。

《加油!美少女》的總製片人宋小歌曾表示,養成是一個布局非常大的產業鏈,這並非電視人能夠自己做好的事,「很多綜藝出品方並不是專業的音樂公司,很難直接提供更多的後續資源。節目想要真正捧紅這個團體,就必須要後續給他不停地寫歌、寫作品、拍MV。歌還必須要好,不能把他培養成綜藝咖。所以必須和非常多的頂尖公司合作,才能實現共贏,這種談判成本太高了。」

反觀姜濱為《偶練》請來了韓國SM公司的製作團隊,為上遊選手們打造專屬的Battle歌曲;比賽結束之後,NINE PERCENT展開了全國多地區的粉絲見面會。火箭少女101更是「天之驕女」,出道後便為電影《西虹市首富》演唱插曲《卡路裡》成為「神曲」,接洽了《明日之子2》的錄製,拍攝了多家一線時尚雜誌封面,近期演唱了電影《毒液》的中國區推廣曲。

火箭少女101。圖片來自網絡

「經紀公司誰能掏幾個億來做一檔節目?」1CM領譽傳媒創始人、CEO周昊坦言,以往經紀公司只能為藝人拼命爭取一線資源,沒有流量的時候,只能靠公司拍的電視劇和歌曲來助力。但騰訊視頻、愛奇藝就是一線資源,背靠的音樂、綜藝、劇集儲備是任何一個經紀公司都很難提供的。

網絡互動性提升粉絲黏性

在大眾文化語境中,偶像與粉絲之間最重要的便是互動性和伴隨性。而網絡平臺在「全民」選擇上的操作優勢,已遠遠高於衛視平臺。例如《偶練》和《101》的核心不再是技能的比拼,而側重於由「全民製作人」也就是節目觀眾通過投票選出晉級和淘汰人選,這符合目前粉絲經濟的操作邏輯——讓粉絲通過網絡平臺,更切實地在每個環節參與偶像製作過程,使粉絲和偶像之間存在著隱形的契約關係。這是這兩檔節目能夠長期「固粉」的核心所在。

「通過這類節目,粉絲能看到練習生從菜鳥到偶像的一個養成過程,通過分組激發大家的訓練和練習。但在《天生是優我》等節目中,這個過程就被弱化了。」綜藝評論人楊智帆表示,養成的伴隨性和網絡平臺在伴隨性上的優勢,使得這兩檔節目成功突圍,「無論是節目製作實力、粉絲、資本層面、藝人經紀等,這兩檔節目都達到了要求。而且還可以讓粉絲直接投票參與,這跟當年『超女』時代的簡訊是一個道理,有強參與感;再加上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成功其實是一種必然。」

繁榮下的泡沫一個行業無法迴避的問題

《創造101》播出之後,ETM的練習生招募又如期展開。過去前來報名的年輕人不足100個,但這次卻有近300人爭相加入,「數量翻了一倍,這是最直觀的變化。從頻次和人數來說,甚至超過了一些韓國公司的選秀人數。」ETM公司負責人坦言。反觀今年出道的練習生們卻陷入尷尬境地。除蔡徐坤、吳宣儀、孟美岐、楊超越等流量穩固的頭部軍之外,其他藝人的火爆程度遠不及預期。集結了陳立農、Justin、王子異、王菊的綜藝《完美的餐廳》,播出過半總播放量只有1.5億。無獨有偶,樂華七子、董巖磊、小鬼的節目《奇妙的食光》在愛奇藝上的單集評論只有55條。而那些沒有成功出道的練習生,有一些甚至快速成為其他綜藝的「回鍋肉」。例如《101》選手劉丹萌、倪秋雲、林君怡,《偶練》選手呂晨瑜、羅傑等均參與了東方衛視《下一站傳奇》的錄製。

偶像的順勢更迭和「偶像元年」的泡沫破碎,似乎比想像中還要急促。

偶像缺乏作品,後勁不足

「現在他們在一味地消耗人氣。」NINE PERCENT的粉絲阿凱向記者抱怨道,「成團之後就說在準備團體新歌、新專輯,這都快一年了,經紀約都快到期了,新專輯算是等到了,團綜感覺遙遙無期。」從成團到推出新專輯,粉絲等待了長達228天。眼看著火箭少女101一首首主題曲、新歌持續發表,NINE PERCENT的粉絲對《偶練》後續運營怨聲載道。

做偶像的邏輯是依託市場,但粉絲們不會一味為偶像代言、綜藝、商演買單,他們渴求新的作品和舞臺,通過經紀公司運營,讓偶像進一步在行業內拓寬影響力。「節目結束後,不能趁著有知名度就進行各種見面會和走時尚,去享受短期紅利,這是對藝人熱度的快速消耗。第二、第三季出來,第一季就會被遺忘,最終被人記住的還是藝人的作品。」

李楠坦言,她看到很多《101》選手在節目播出時有幾千條點讚,節目結束後才過去三個星期就減少到幾百條,「如今市場不能再依賴B端,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C端。你只有通過作品,更多去依託路人、歌迷的力量,才能夠產生真正像SHE這樣的爆款女團。」

共享經紀約考驗契約精神

經紀公司層面的利益分配不均,也讓偶像團體莫名遭到衝擊。NINE PERCENT出道後,除了舉行粉絲見面會之外,團綜、作品遲遲未上線;團隊成員朱正廷、範丞丞、黃明昊卻參與了樂華七子所有音樂和節目錄製。火箭少女101出道不過一個月,樂華娛樂與麥銳娛樂便聯合發表聲明要求孟美岐、吳宣儀、紫寧退團。

雖然後者的鬧劇在契約精神的聲討之下,以三位成員歸隊告一段落,但「共享經紀」存在的利益分配爭議,讓節目的Slogan「打造團體」更像是圍截粉絲的一場騙局。「共享經紀太考驗契約精神了,這是中國和韓國不同的地方。」某養成綜藝營銷工作人員張斌坦言,「藝人紅了之後,經紀公司肯定想享受TA的第一手紅利,尤其像孟美岐、吳宣儀這種已經出道的藝人,讓她們暫時放棄過去的賺錢渠道,對經紀公司來說肯定是損失的。韓國的養成綜藝成功,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嚴格遵守限定組合的玩法。」

早在養成綜藝興起時,共享經紀約便是國內養成綜藝的「攔路虎」。據悉《加油!美少女》錄製完成後,團隊也曾試圖和幾個有潛質的藝人聊合約,最終未果,「主要是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的立場都不一樣,比如選出來七個人,有五個左右的經紀公司在後面,很多公司可能並不願意讓他的藝人進入一個團體。」

據知情人士透露,《偶像練習生》在共享經紀合同方面並沒有磨合好,因此一些藝人還是以本公司的活動為先,這也是團體作品遲遲未能推出的原因之一。而《創造101》第二季則在原有的合同上重新擬定了更加細緻的條款,以約束經紀公司。周昊坦言,楊芸晴進入火箭少女101之後,對於騰訊溝通的檔期他是認同的,「首先這個團成立不久,我們尊重平臺對她們的整體規劃。當孩子們都有能力單打獨鬥的時候,我們再出錢出力出資源。」在周昊看來,共享經紀約是非常好的方向,一定可以產生1+1>2的效果。「加入遊戲,就要遵守遊戲規則。當然,共享經紀約之前中國沒有搞過,磨合和完善也是必然的。」

【後記:綜藝之後,市場才是真正的戰場】

綜藝製作和團體運營層面的不完善,並不能掩蓋兩檔綜藝在國內引起的粉絲狂歡。NINE PERCENT新專輯上線10天,數字銷量突破48萬;火箭少女101的合體活動一票難求。「這兩個偶像團體在國內造成的轟動,是近10年都不曾見到的。SNH48也很難達到這個熱度。」李楠稱。

「偶像團體元年」,沒有業內人士否認,它確實顛覆著中國偶像市場的固有格局,並令之更強大。只是更迭速度太快,《以團之名》的練習生在秋集會亮相的第二天,就有粉絲扒出他們的個人資料,並迅速成立了三家粉絲站子;《偶練2》的練習生陣容,一條推測帖便有10萬+的閱讀量。綜藝結束後,誰又能持續佔領C位?市場才是偶像真正的戰場。

相比紅起來的少數人,更多的練習生是沉默的「大多數」,沒有通告、沒有流量、沒有舞臺。有數據統計,僅是中國國內的練習生便數以萬計,但每年能出道的寥寥可數。而出道過的藝人,很多也輾轉過多家經紀公司,參加過不少選秀、甚至勵志節目,但始終沒有迎來高光時刻。李子璇就曾經在海外練習多年,眼看著身邊其他練習生紛紛出道,她只能為其他偶像擔任伴舞。回國後,李子璇參加了《加油!美少女》獲得總冠軍,那時她已經22歲,在偶像裡屬「大器晚成」。但這仍沒有讓她走向更大的舞臺,時隔兩年,她再度出現在《101》的舞臺上。

不少偶像團體都在慘澹經營的偶像市場中掙扎著、放棄著。近期因參加《我就是演員》走紅的檀健次就是偶像團體出道,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他曾透露,剛開始成為練習生是因為公司承諾兩個月就能出道,但閉關培訓卻一下歷經了4年。直到2010年,他終於通過MIC男團出道,但音樂市場的不景氣,海外偶像團體的強勢,讓MIC很快淹沒在市場中, 「當時幾乎一年時間沒什麼工作,那段時間我開始每天看電視劇,研究表演,努力開拓演員事業。」

某電商品牌創始人曾在2016年投資女團hello girls。有媒體報導她們在參加某企業年會商演時,儘管有一群員工熱情地跑來和她們合影,卻沒一個人知道她們組合的名字。馬劍越在《奇葩大會》上也以幽默的方式吐露過她所在的女團「1931」的辛酸史,「《奇葩大會》是我2016年唯一的通告」、「我們又沒有MV,又沒有新歌,又沒有通告」、「我們團30多個人有20多個真愛粉」。而「1931」也於2017年底宣布解散。該女團前成員範薇在《101》節目裡自嘲:「解散消息公布是我們團流量最高的一次」。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偶像團體運營人W分析當今的偶像市場,他看來,如今音樂市場早不是當年SHE、Twins走紅的光景,國內沒有舞臺和渠道讓偶像團體展現音樂和舞蹈,很多節目都因為團體沒有人氣紛紛婉拒。日韓偶像團體對中國粉絲資源也進行了大量掠奪,讓毫無曝光途徑的國產偶像只能圈地自萌。長此以往,很多偶像團體只能被扼殺在「沒有流量,就沒有舞臺」的惡性循環中。

夢想的無處實現,令那些在練習室徹夜練舞、創作,每個月都面臨淘汰和生計壓力的練習生們感到絕望。不少練習生都在訓練1年之後離開這個行業。李楠透露,她剛進入公司時練習生有50人,但兩年之後只剩下10人左右,「有些是淘汰的,有些是自己離開的。我們經常鼓勵他們,再努把力就能夠出道了,但當時的市場確實很難看到希望,尤其是他們看到很多身邊的人通過綜藝節目被更多人喜歡,自己也會覺得,那我還不如先出道當綜藝咖,為什麼要艱苦地練習。」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製圖 許驍 倪萍 校對 張彥君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Hickey出道在即 匠星娛樂偶像元年強打實力牌
    縱觀2018年整個娛樂圈,多檔綜藝選秀節目使得偶像團體的關注度從年初到現在一路飆升,屢屢形成話題,熱度持續不減。雖然大家對偶像團體並不陌生,但選秀成團的模式於今年才正式在國內大環境中開啟,也因此2018年被網友稱為「偶像元年」。
  • 日本新生代偶像白石麻衣的成名之路
    日本新生代偶像中,白石麻衣現在可以說是紅透半邊天,說她是娛樂一姐當然很過分,但是將來成為一姐接班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小編卻總是覺得,她的顏值其實就是路人甲的水準啊!你看你看,典型的大餅臉呀!1992年8月20日出生,身高:161 cm,星座:獅子座,體重:51 kg。也是路人甲的水準吧!目前身份:日本歌手、模特,原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那就先來看看她作為歌手都有過哪些成就吧!
  • 2018年1月偶像團體品牌評價公開!
    根據韓國企業評判研究所對偶像男團品牌評價大數據的分析,在2017年12月12日~2018年1月13日期間,共計112,053,324條大數據,以參與指數-Media指數-流通指數-Community指數為基準的分析評判中,#防彈少年團# 獲得了1月男團品牌評價一位,#WANNA
  • 「偶像選秀元年」之後,練習生選秀節目為何快速過氣?
    2018號稱是「偶像選秀元年」,隨著《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節目的播出,國內網絡練習生選秀綜藝迎來了春天,彼時沒有人能夠預料「偶像選秀」會面迅速式微的局面。「超國籍」策略的終結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十年是「韓流」撫過亞洲的十年,是韓國娛樂產業迅速發展的十年,更是韓國偶像團體迅速膨脹式增長的十年,練習生選秀也在這個期間內誕生。
  • LPL參賽定容照曝光,IG秒變偶像團體,UZI衣服疑似穿反了
    廠長一直被網友們稱為「LPL牌面打野選手之一」,曾經也被譽為「世界第一打野」,所以他的動態都是備受網友們關注的,不過在2018年,廠長的狀態並不是很好,所以出場率也大大減少了很多,這讓很多粉絲擔心,害怕廠長不會再比賽了,不過在S8世界賽上,EDG官方說本次打野首發廠長,聽到這個消息後粉絲們非常高興
  • 新生代偶像力量,引領衣服香氛新潮流
    面對95後年輕一代消費升級的精緻生活需求,寶潔公司在2017年引進了全球暢銷品牌Downy當妮護衣留香珠,讓衣服從此多了一個衣香維度的禮遇,為眾多消費者所擁躉。今天,Downy當妮護衣留香珠攜手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新生代偶像團體——樂華七子NEXT,以超乎想像的實力和人氣,再次引爆全新的衣香時尚新潮流。
  • 杜華造團「要做就做最好的」 這些年樂華娛樂實現杜老闆的願景了嗎
    「要做就做最好的,要玩就玩真的」,樂華娛樂(以下簡稱「樂華」)創始人杜華在最新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裡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做團的態度。然而,近些年來,從樂華七子NEXT到UNIQ,出名的藝人有一些,偶像團體卻顯得遜色。在追星女孩眼中,樂華是一家逃不開的巨獸,造星的同時也在吞噬偶像的前途。
  • 2018成為「街舞元年」,「跳跳」的策略是內容社區 + 賽事IP + 偶像...
    就是街舞》,2018年也被稱作「街舞元年」。目前全國有超過5000家的街舞培訓工作室,街舞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2500億元。而經歷「街舞熱」之後,2018年行業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今天要介紹的「跳跳」於2015年成立,是一個舞蹈愛好者的內容社區。
  • 顏值遭到網友瘋狂吐槽,臺灣偶像團體輝煌不再
    2001年隨著電視劇《流星花園》的播出,由言承旭、朱孝天、周渝民和吳建豪組成的偶像團體F4橫空出世,在全亞洲掀起了一股追星狂潮。 據悉薛忠銘從2016年就在大學開始招募團員,到現在已經連續招收四屆了。
  • 新生代女團向陽而生 火箭少女101成年度數據贏家
    當日,騰訊視頻公布了騰訊視頻年度指數榜單,火箭少女101多項成績在榜,獲得「年度最受歡迎音樂MV」、「年度團體」和「年度新銳之星」三項大獎,超高人氣流量和耀眼成績兼備,她們毫無疑問成為這次活動的最大贏家,成團五個月,火箭少女101的姑娘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鬥,逆風翻盤向陽而生,書寫著中國新生代女團的奇蹟。
  • 導師參差不齊,「偶像」更像一種速食品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不看資歷,不管出道時長,僅僅把選導師的標準停留在熱度、話題上,恐怕很難選出優質的偶像。2018年堪稱「中國偶像組合元年」,隨著兩大熱門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播出,各大視頻平臺紛紛轉戰「造星」領域,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在偶像團體速成、頻出的情況下,其質量是否真的「達標」呢?
  • 《少年如歌》開播,新生代偶像演繹逐夢青春
    2021年1月7日,由上海釵頭鳳影業和上海原際畫文化傳媒擔任出品公司、止於至善文化傳媒擔任聯合出品公司、新生代偶像易安音樂社林墨、傅韻哲、池憶、孫亦航、餘沐陽、易安中學閆鈳主演、R1SE何洛洛特別出演的校園青春勵志偶像劇《少年如歌》在愛奇藝全網獨播。一段關於熱血少年勇敢逐夢的勵志故事,正式拉開帷幕。
  • 被超級網綜激活後,中國偶像產業走向何方?
    根據藝恩發布《2018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偶像產業歷經30年的發展演變,從最初的個人粉絲行為逐漸向系統粉絲經濟轉化,偶像選拔也從「草根化」轉向「練習生」體系。《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迅速點燃團體偶像的熱度,爆款頻頻,在這兩檔節目中突出的是團體的競爭,弱化了個人,「這標誌著中國的偶像經濟市場正在走向工業化的藝人培養系統。」
  • 導師專業度參差不齊,「偶像」更像一種速食品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不看資歷,不管出道時長,僅僅把選導師的標準停留在熱度、話題上,恐怕很難選出優質的偶像。2018年堪稱「中國偶像組合元年」,隨著兩大熱門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播出,各大視頻平臺紛紛轉戰「造星」領域,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在偶像團體速成、頻出的情況下,其質量是否真的「達標」呢?
  • 2018年是「AJ元年」吧!?要不然怎麼那麼火!
    2018年是「AJ元年」吧! ?要不然怎麼那麼火!!回想起2018年,小編再次感受到了被「aj」支配的恐懼,雖然說滿大街都是aj有點誇張,但是似乎穿aj已然成為了今年的時尚。18年真正能夠成為「AJ元年」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接下來請看小編的分析(扯淡)。
  • 國內偶像經濟是偽命題嗎?
    偶像「爆雷」元年如果說2018年《偶像練習生》的熱播,將中國帶進了「偶像元年」,那麼, 2020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選秀偶像們的頻頻「爆雷」。偶像經濟,並「不經濟」?彼時的絕大多數偶像公司,剛經歷了漫長的培養期,或者推出組合後毫無聲響的尷尬期,借著兩檔節目才看到了破局的曙光。對旗下每個團體都投入了超千萬的麥銳娛樂,也是到了2018年5月才借著節目的熱度,才收穫了第一筆正向收入。而面對新人迅速增長的人氣,這些盈利周期較長、前期又投入了大量成本導致進展緩慢的公司,也漸漸失去了對偶像們的約束力。
  • Tfboys組合官博認證被改,Tfboys不再是少年偶像團體了嗎?
    是不是Tfboys3個人不做少年偶像了呢?Tfboys他們三個人是以偶像團體,他們三個人出道的時候都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還比較的小、未成年,當時他們三個人都還在學校讀書,他們三個人都是利用課餘時間、周末時間出來演出活動的。
  • 這些偶像在團體中是王牌,但也是著名的獨奏者
    以下是七名偶像,他們成功地做到了這兩件事,並以獨唱和偶像組合成員的身份贏得了聲譽。 1.WINNER成員宋旻浩 2018年11月,宋旻浩Mino作為獨奏者再次開始,並融合了小跑和嘻哈風格的歌曲「Fiancé」。 這首歌立即在MelOn,Genie和Mnet圖表中列出。 它獲得了Gaon Chart音樂獎的「年度最佳歌曲」提名,並獲得了金唱片獎的「最佳嘻哈獎」,鞏固了自己的獨奏家地位。 2.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跨次元新星」部分選手從「翎」到「跨次元新星」,國內為什麼突然熱衷於打造AI偶像?像翎這樣的虛擬偶像,真的能在沒有二次元文化基礎的中國火起來嗎?真人偶像頻翻車,虛擬偶像「搶飯碗」?對於愛奇藝而言,推虛擬偶像,算是「形勢所迫」。從國內公認的選秀元年2018年到今年,國內選秀市場熱度的「續航」並不強。愛奇藝自「偶像練習生」之後相繼推出了「青春有你1、青春有你2」等,但不論是從節目熱度,還是成團以後,團內成員的商業價值來看,都不如第一季的「偶像練習生」。
  • 《熊出沒》六一發單曲《肩並肩》與新生代共成長
    易安音樂社演唱《熊出沒》成長單曲,《肩並肩》唱響暖心陪伴1905電影網訊 6月1日,知名動漫電影《熊出沒》牽手新生代團體讓觀眾紛紛感慨「《熊出沒》已經陪伴我6年了」、「快樂與感動,陪伴我長大」。 六年暖心陪伴  成為00後最愛的動漫IP 暖心陪伴,歡樂相隨。六年時光,《熊出沒》一路走來,陪伴一代人快樂成長,給萬千家庭帶來了無限歡樂和感動。六年的創意打磨和技術深耕,使「熊出沒」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產動畫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