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室效應」是傳播學中的概念,諸如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個性化閱讀推薦,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
然而,個性化推薦,在有效降低讀者閱讀成本的同時,亦可能使讀者畫地為牢,甚至還會形成一種「回聲室效應」——我們所獲取的一切信息都在支持已有的知識與觀點。
那麼,內容獲取便不再作開拓視野之用,你我反而會在汲取內容的爽感之中,收窄眼界,固步自封。
如果說早期的綜藝市場是模仿與借鑑的複合體,那麼2014年可以說是網絡綜藝揚帆起航的一年,隨著網際網路的洶湧發展,網絡綜藝終於找到自我,開始探索新興的綜藝模式。
在舶來品大勢擁擠的綜藝市場領域,2014年的《奇葩說》,無疑是「原創困境中長出的一朵奇葩」,持續的創意能力,不斷吸睛的爆點,很快開啟了網生內容的閥門。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得網絡平臺成為新的強勢內容傳播和共享端。隨著網絡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和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增強,部分人群更加偏愛通過網絡平臺觀看視頻,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網綜發展提供了土壤。
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網絡綜藝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網綜數量從13年的29檔上升到47檔,市場規模逐漸顯現。到2015年,網絡綜藝進入「迭代之年」,這一年,網綜在數量上穩步增長的同時,開始從「重量」轉向「求質」發展。
2016年,網絡綜藝進入快車道,節目品牌與影響力大幅提升,引來了海量關注,讓網綜擁有了和傳統電視綜藝相匹敵的姿態,同時大製作平臺也紛紛開始布局,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短暫的發展與過渡,從2014年的初具雛形到2017年進入超級網綜時代,市場規模的擴展,付費模式的成熟,大體量大成本製作的高投入等等,反映了網綜綜藝再次迎來新時代。
從小虎隊到快男超女,從TFBOYS、NINE PERCENT到偶像練習生、超級女團,近三十年來,偶像市場一方面反映大眾審美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記錄著中國偶像模式的迭代進程,網生內容的出現激活了中國偶像產業的「造血系統」。
根據藝恩發布《2018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偶像產業歷經30年的發展演變,從最初的個人粉絲行為逐漸向系統粉絲經濟轉化,偶像選拔也從「草根化」轉向「練習生」體系。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迅速點燃團體偶像的熱度,爆款頻頻,在這兩檔節目中突出的是團體的競爭,弱化了個人,「這標誌著中國的偶像經濟市場正在走向工業化的藝人培養系統。」
2016年前火爆的是各類音樂節目,滿屏的「好聲音」、「好歌曲」之類,還有「爸爸」第X季,「奇葩」第Y季,「跑男」第「Z」季,歸結起來,趨勢顯眼,橫向的同類節目大肆流行,縱向的綜N代已經後裔豐滿。
進入2017年,《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音樂類節目從規規矩矩的演唱模式,轉向邊跳邊唱。
到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偶像從單邊作戰轉向團體作戰,養成型陪伴方式這一新型星粉關係初具雛形。
養成類綜藝的興起絕非偶然,參照「韓團」與「日團」的發展,國內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中的養成模式其實是在二者基礎上的本土化借鑑融合。
造星模式已然從經紀公司助推轉向網際網路養成,用戶成為造星主導。真人秀式的直接檢驗,大平臺持續的曝光渠道,2018年成了當之無愧的「偶像元年」。
2014-2018年,中國綜藝市場規模從133億發展到2018年市場總規模達到331億,從2015年30%的增長率到現在21%的增長率,這一龐大的市場對於受眾而言僅僅只是一個數據,而對於市場背後的製作方來說,沒有人不想從中分一杯羹。
根據藝恩諮詢:《2018年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顯示,造星市場未來將呈現三大趨勢:
一是造星模式將走向工業化,深度挖掘產業鏈的粉絲經濟將逐漸成熟;
二是偶像養成周期將隨著質量的提升而拉長;
三是「偶像雲」養成將佔主要模式。
重金製作將偶像推向銀幕,剩下的都交給粉絲。傳統的藝人孵化過程中,經紀公司佔據主導地位,粉絲只是在製片方引導下的跟隨者。
近期火爆的兩款養成型節目,則是以「全民製作人」為概念,將男團、女團成員的晉級都交到觀眾手上,粉絲們在微博上呼號「救救孩子」「pick王菊」爭取票數,引發全民打榜、投票。
線上的互動,線下的粉絲見面會,頻繁關愛等等,直接抓住了觀眾親手「培育」偶像的成就感。
網綜在短短的幾年發展中,可以說是各類題材逐步引爆。從親子類節目火爆熒幕,再到音樂類節目出現,看似百變的類型卻緊緊圍繞著同樣的模式轉圈。
「偶像養成」模式剛剛進入發展元年雖然已經風生水起,後續的發展有待繼續探究。
人人都在喊創新,創新才能發展,而創新卻陷入死循環,玩得風起雲誦的「偶像」養成如同個性化定製的「算法推薦」。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受眾體系下,每個題材拿出來好好玩都能玩出新意,熱上好一陣子。
然而延續周期的時長卻十分令人唏噓,炒熱度永不過時,觀眾的記憶也十分有限,被塑造得越來越短的觀眾記憶與衰竭的節目熱度一起,將整個市場演繹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