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李盈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的海外大學把課程轉到線上,有的學校宣布上漲學費。事實上,很多人出國留學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如今,只能待在國內的家裡上網課。面對交納高額留學費用卻在線學習的留學困境,許多中國留學生開玩笑說,「像花巨款在國內半夜上函授學校。」
大量留學生的入學、籤證、上課、畢業乃至就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後疫情時代,留學教育之路要走向何方?
出國留學大趨勢不會變
在全球名校長專題論壇上,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表示,受疫情和當下國際關係影響,出國留學雖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出國留學大趨勢不會有大變化。
CUSSA暑校聯盟創始人兼CEO、瀚光教育董事長李麟也持同樣的觀點。
據李麟介紹,過去十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3.9%,2018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66.21萬人,2019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近71萬。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疫情期間對國際學生的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地區的9000份調研報告中,只有1%的中國大陸準留學生表示選擇推遲或取消他們的出國留學計劃。
數據來自UCAS(大學和學院招生服務中心)發布的《2019-2020申請季最新數據報告》
在俞立中看來,首先,學生有需求。據美國考試中心中國地區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有二三十萬中國人在準備託福、GRE考試。還有很多小留學生有出國學習計劃。
其次,學校有需求。海外大學中,中國學生的比例非常高。招收中國學生可以為學校運行經費和優質生源提供保障,支撐整個教育體系。
而且,俞立中認為,如果國家間的政治和經濟貿易上出現對抗和摩擦,文化和教育之間的交流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留學的機遇和挑戰並存
在劍橋美國高中聯盟創始人Christine Lin看來,此次疫情帶給留學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受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申請美國名校及就業的人數減少,會產生更多的機會。
李麟認為,對於家庭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今年是彎道超車、衝擊頂尖名校的大好機會,今年很多名校降低甚至取消了對標化成績的權重和考核。
對於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優越,又非常想獲得海外文憑的留學家庭來說,今年的留學也是有價值的投資。比如,美國很多學校今年開設了網絡課程,學生可以在國內修完基礎通識課程和相對不那麼重要的選修課程的學分,既能及時完成海外學業,獲得文憑,又能大大節省相應的留學費用。
不過,Christine Lin認為,疫情期間,留學生在個人防護、生活花銷等方面的壓力都會比較大。同時,線上學習難度增大,老師同學面對面的學習互動機會減少,留學生對美國文化的融入了解機會也隨之減少。
對此,《財經》雜誌執行主編、《財經智庫》總裁張燕冬認為,「家長和學生要以不變應萬變。」如果計劃出國留學,家長要改變思維,並注意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應變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標準化考試之外,家長、學校、社會更要注重培養孩子包容、獨立、求實以及生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自我驅動。」張燕冬補充道。
著名旅美教育學家、邁阿密大學(牛津)教育學教授黃全愈認為,在資訊時代,留學不僅是學習科學知識,還要培養科學三要素:即科學的目的(去發現各種規律)、科學的精神(質疑、獨立、唯一)和科學的方法(邏輯化、定量化、實證化)。
「『三要素』是三位一體的。」黃全愈認為,申請留學不能掉進「考」的坑裡,要實現從「考生」到「學生」的轉變。而且,還應報有終點思維,即僅把留學畢業看作人生的「加油站」,把長遠的戰略眼光投放到畢業後的職場競爭、社會實踐和人生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