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

2020-08-08 柳州聖華英才教育

前言: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


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


從父母的焦慮開始


進入小學,孩子成長的比拼正式拉開大幕,起跑線的高低之爭讓父母們不得不盡責盡力:每晚盯著孩子的功課,對開小差、寫錯字、算錯題這些行為立即糾錯指正,布置額外的課外練習,嚴格控制孩子玩的時間,對各種課外輔導班格外熱衷,和學習相關的道理經常灌輸,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儼然成為了父母情緒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們逐漸失去了對孩子原始的愛。


父母們如此焦慮,那麼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我討厭做功課,媽媽每天坐在旁邊監督我,還總批評我,一會兒說我慢一會兒說我不認真,煩死了!」


「每次測驗考試,一看到我就問:考了怎麼樣啊?她們根本不關心我這個人,只知道關心我學習!」


「學習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課和考試!考得好,他們就高興,考得不好,他們就不高興!」


「我總是不能讓他們滿意,考了99分,媽媽會說你怎麼不考個滿分啊!」


「我覺得學習好像是爸爸媽媽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麼都由他們安排、決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試成績出來了,媽媽就會問,誰誰誰幾分啊,有幾個100分啊,就知道比來比去,真討厭!」


「我跟媽媽說我好累,媽媽說累什麼啊,你這個年紀不就好好學習嗎,現在輕鬆以後你後悔也來不及!」


當孩子放學到家,父母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考幾分啊?第幾名啊?最高分幾分啊?」這會讓孩子也越來越關注結果,小小年紀就充滿著競爭感和焦慮感,一旦沒有別人好就壓力山大;


當孩子狀態不好父母還逼著寫作業時,孩子對學習僅存不多的興趣也被磨沒了;


當孩子碰到難題不知所措,父母卻批評孩子不認真不努力時,孩子的委屈和憤怒轉換成的是對學習過程的痛恨;


當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卻一臉嘲諷「誰叫你平時不好好學!」,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動,孩子已經無法體會到真切的愛。愛是人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當愛缺失,成長會變得沒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從孩子否定自己開始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度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過程痛苦而無趣,父母們的傾力安排讓孩子們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一個人長期無法獲得掌控感容易變得悲觀抑鬱);


孩子們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成績考得已經很好了,父母們卻依然不滿意,學習結果帶來的總是挫敗感和自責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讓父母們喜笑顏開,孩子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


沒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學習上無法感受到自我價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評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們有條件的愛。


這份包裹了各種條件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讓孩子去做讓父母滿意的事,另一方面當孩子總是做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持續的內疚感和挫敗感,從而讓孩子失去積極的內在學習動力,進而開始不斷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愛、自己笨、自己沒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內在不斷否定自我的聲音會轉化成孩子長期低落的情緒、越來越糟糕的成績、越來越疏離的同學關係,越來越多的掩飾和情感隔離。

一個小學期間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進入重點中學後,面對幾次考試的失利變得非常沮喪,覺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學都比自己牛。父親對他說:「下降是暫時的,沒關係,下次會考好的!」孩子聽了父親的話,內心壓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後,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親對成績、對結果的重視,孩子覺得下次可能還會讓父親失望。


在巨大壓力面前,這位從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擊垮了,他不願再去學校,他用『不願學習』來挽回自己的尊嚴。


從家庭缺失愛開始


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和媽媽長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經常當著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爭吵,孩子有時因為害怕而大聲哭泣,可正在氣頭上的父母卻因為心煩而對孩子大發脾氣,呵斥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恐懼。


有時候為了讓自己想法在家裡得到實施,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又都來討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詆毀另一方。在這樣忽冷忽熱近似分裂的環境裡,這個孩子到了小學以後,根本無心學習,成績倒數,個性膽小懦弱,害怕人際交往。


後來,父母覺得孩子問題越來越嚴重才來諮詢,可就算在諮詢中,他們還在互相指責謾罵,都沒有意識到就是他們共同營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圍害了這個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親相愛,希望父母無條件地愛自己。在愛溫暖流動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發展自己,而在愛無法流動的家庭中孩子充滿著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懼感,試問一個長期心神不寧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學習?

原本應該是父母給予孩子積極穩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圍壓抑冷漠、父母劍拔弩張的家庭裡孩子根本不敢真實地表達情緒和感受,孩子帶著超出年齡可承受的巨大負面情緒,如何有力量去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


一個孩子長期感受不到來自家庭最基本的快樂、滿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構想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又如何有動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會被強大的無力感拉進心靈的深淵,最後也許一根稻草壓下來,厭學拒學可能就成為了孩子的一種吶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們放下焦慮,讓孩子感受到無論是好的表現還是不好的表現父母都是愛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們都覺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潛力的、是值得被人愛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滿舒服溫暖的愛、充滿歡聲笑語。


那麼,也許厭學就不再存在。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不能不看
    父母只關注成績給孩子造成了無形的壓力,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可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真的都出在父母身上嗎?可能也並不見得就是如此,父母家庭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孩子「厭學」應該還要考慮到學校環境、自身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 通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發現孩子厭學背後的真正原因
    通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發現孩子厭學背後的真正原因求助的原因很簡單:最近女兒厭學、不願去幼兒園。見到芳飛老師以後,媽媽就非常焦慮地說:「之前孩子在幼兒園表現非常好,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就不願上學了。」看到小女孩一臉的委屈與還未擦乾的淚水,芳飛老師看得出,這是已經被責罵過的表情。芳飛老師跟媽媽說:「我可以先跟孩子聊聊麼?」媽媽看了看女兒,說:「你跟老師聊聊吧。」
  • 孩子厭學的原因 初中孩子厭學怎麼辦
    原標題:孩子厭學的原因_初中孩子厭學怎麼辦隨著中考的分流,在初中階段會有一種現象從初一就開始顯現,這便是有一部分孩子逐漸出現厭學現象,到了初二時這種現象達到了峰值。很多家長特別不理解,孩子在小學階段還不錯,為什麼到了初中就如此難管教?
  • 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建議老師和家長好好讀讀
    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 孩子厭學的3大真正原因
    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逐漸厭學,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動,孩子已經無法體會到真切的愛。愛是人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當愛缺失,成長會變得沒有方向和力量。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地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 孩子厭學的原因_高中孩子厭學怎麼辦?
    許多父母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天職,孩子可能會在學習中遇到各種挫折,或者受到父母的壓力,這會使他們厭倦學習。如果高中孩子厭學怎麼辦?現在孩子大了,跟他一說道理他都懂,之前試過強行沒收手機,但是爸爸剛把手機沒收了,亮亮就威脅爸爸明天不去上學了。果然第二天沒有上學,真的沒有辦法了,最後爸爸又把手機還給了亮亮。亮亮目前這種糟糕的情況,很明顯是父母沒有掌握正確的疏導方法,只會嘮叨和強制管理導致的情況,父母長期嘮叨會導致孩子麻木、厭煩。
  • 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老師和家長好好讀讀)
    ,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地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從孩子否定自己開始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渡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
  • 一生E本分享|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建議精讀)
    前言: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
  • 孩子厭學怎麼辦?
    厭學,其實很多孩子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厭學產生的原因眾多,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心理原因,生理原因都有。但父母究竟如何合理地幫助孩子調節厭學的情緒呢? 溝通溝通是解決任何問題的首要手段,沒有溝通就沒有繼續。對於孩子厭學這個問題,父母需要與孩子靜下心來好好溝通這個問題。
  • 清華教授:暑假期間,這三大學習「雷區」不能碰,容易讓孩子厭學
    清華教授:暑假期間,這三大學習「雷區」不能碰,容易讓孩子厭學暑假期間,家長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很多,這時候會涉及到很多教育上的問題,這時候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尤其是在學習這方面,清華教授就明確指出有這麼三大學習「雷區」,家長不能去觸碰,不然不僅起不到家長想要的效果,而且還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 孩子為何厭學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如何幫到孩子。
    根據一項資料調查,在我國,46%的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孩子對學習是極其的討厭的,真正持有積極態度的孩子只有21%。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存在厭學的學生佔比還是不少的。 孩子為何厭學?個人總結分析如下: 一、孩子主觀上產生厭學心理。 1、學習上畏難,怕吃苦。
  • 孩子厭學不上課,原因不一定就是成績差,三招讓孩子告別厭學情緒
    其實,這就是孩子產生厭學的表現。1.學習體驗不好孩子厭學的原因和他們的表現一樣,總是多種多樣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因為厭學是因為他們的學習體驗非常差,老師講授的知識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就會非常辛苦,所以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想法。
  • 孩子厭學:家長們不知道的三個原因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厭學」的行為,從不肯上幼兒園到初高中時叛逆不去學校,孩子們討厭學習的理由各種各樣。但很少有家長真正去了解過孩子背後厭學的原因。 01 恐懼讓孩子厭學一位男孩走進警察局,看到警察叔叔便大哭了起來,問其原因得知媽媽輔導作業時太兇,自己害怕所以才求助警察叔叔。
  • 家庭環境是孩子厭學的原因?
    離異家庭更容易出現厭學的孩子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孩子的心理調整不當的話,就會表現出情緒低沉,抑鬱寡歡,自卑感強,不合群等,這些都會使孩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家庭成員之間的不和睦關係容易導致孩子厭學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父母之間經常吵架的家庭中比離異家庭的孩子更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低。
  • 孩子厭學的原因,家長?網遊?孩子?
    發布後,引來評論區幾百條留言,其中「家長」陣營和「孩子」陣營的網友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撕扯得差點就要打起來了。所以,今天我想就孩子不願讀書這個主題再深入地跟大家探討一下。我當過「學霸」,也做過「學渣」,冰火兩重天的感受我都真實體驗過,所以我想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談一談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 孩子開始有厭學心理,怎麼辦?(孩子厭學最全面的分析)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基本都是因為上課的時候胡思亂想太多,注意力無法集中,最終導致孩子上學後出現很累、很難受、很痛苦的症狀,隨之就產生了厭學情緒;當然也許我們看到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孩子身體不好、生病了最後導致不去學校;有的是因為孩子與同學、或是老師發生矛盾了,然後不去學校,有的是因為遇到刺激或是挫折了最終不去上學;有的是因為孩子的人際關係不好才導致不願意上學等等,看上去好像真的是這些原因
  • 長期以來教育專家的認識也錯了,這才是你的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文/許允剛長期以來,孩子厭學是個家長頭疼,老師無奈的問題,而教育專家一直認為孩子厭學是由於以下因素造成的:1、學生自身學習目的不明確;2、學習難進步自我放棄;3、家庭教育方式當這些專家所認為的因素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強調的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外部因素!我們知道要想改變任何事物起決定作用的是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只是起著推動作用或者叫做促進作用罷了。事實上,導致孩子厭學的因素是內因造成的,這個內因就是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 濟南大千教育青春期叛逆:孩子厭學的3大真正原因?
    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逐漸厭學,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動,孩子已經無法體會到真切的愛。愛是人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當愛缺失,成長會變得沒有方向和力量。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 每個厭學孩子的背後,都有怎樣的原因?
    孩子厭學的原因千千萬!通過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每個厭學孩子的背後,都存在一定的原因,比如:學習目標不明確。有的孩子學習目標模糊,不知道未來要讀什麼樣的大學或什麼樣的專業,一切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勁頭不足,進而導致成績一般或比較差。
  • 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對於厭學的孩子來說,厭的可能不是學,是被別人逼著去學!02 教育孩子永遠繞不開「關係」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是什麼?可能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心生疑惑,也可能引起爭議。在我看來,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絕對是關係。就拿孩子厭學這件事來說,每個厭學孩子背後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痛苦,但他會告訴你嗎?絕大多數孩子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