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雷特·丟勒開創了,德國美術「丟勒時代」

2020-12-16 西城拾光

今天小編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德國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簡稱(丟勒)丟勒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之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版畫家和理論家。德國美術史上稱他所處的時代為「丟勒時代」。

阿爾布雷特·丟勒

天才畫家丟勒少年時曾追隨父親習藝,他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歲時就能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19歲時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丟勒13歲就用銀針刻了第一幅自畫像,並在畫上寫道:「1484年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照著鏡子畫了自己。

自畫像

丟勒尤其精通版畫,他在中世紀木版畫的基礎上將人體解剖學,透視遠近法引入版畫中。用細膩重複的線條表現陰影,已取代僵直的線條形式是版畫藝術表現出前所未有魅力,他的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的畫風比較嚴謹,素描精準,線條流暢,而富有節奏感。版畫方面的代表作品有《啟示錄》《四使徒》《亞當與夏娃》等,還有美術理論著作《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四騎士

《啟示錄》為木版組畫其中的《四騎士》表現世界末日來臨時四位騎士,分別代表著戰爭、瘟疫、貧困和死亡。從天而降不分貧賤富貴對人類進行審判,四位騎士騎在疾馳的馬上,「戰爭」拉開弓,「瘟疫」揮著劍,「貧困」手持天平,「死亡」高舉三叉戟。馬蹄所到之處罪人們通通受到懲罰,一個主教倒在馬下頭被地獄之龍吞噬著,畫家借用它來隱喻當時的德國社會抨擊教會的罪惡。作品表現手法細膩精微,顯示了丟勒的高超藝術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

相關焦點

  • 」德國達文西「阿爾布雷特·丟勒:一名沉迷自畫像的大師
    1515年,德國,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 圖片來源: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視覺中國1498年,德國,阿爾布雷特·丟勒的自畫像,木刻版畫。
  • 藝術天才--阿爾布雷特·丟勒
    阿爾布雷 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被稱為德國達文西、自畫像之父。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復興這一歷史時代的那段著名論述中,把丟勒看作是和達文西一樣的傑出人物之一。他說「阿爾布萊希特是畫家、銅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築家,此外還發明了一種築城學體系」。這種美譽即便有幾分誇張,也足以說明丟勒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 阿爾布雷特·丟勒——西方自畫像第一人
    丟勒《自畫像》   德國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被認為是西方自畫像第一人,比達·文西晚年的自畫像早了幾十年,比以自畫像聞名的倫勃朗早了一百多年。一生中畫下如此多幅自畫像的畫家,丟勒之前還未有過,這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也是奇特之事。   他存世的各種材質的自畫像大約10幅左右,13歲的那幅素描就已技藝驚豔。22歲的自畫像中,他戴著布滿流蘇的紅帽子,身穿緊身睡袍,形象有點女性化,手裡拿著一棵代表愛情的刺芹,一般被認為是丟勒的訂婚肖像。
  • 德國最偉大的畫家,成功背後之人,丟勒的「祈禱之手」
    在十五世紀時期,本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內出生了,他就是阿爾布雷特·丟勒。 阿爾布雷特·丟勒 丟勒所在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貧困,丟勒有著17個兄弟姐妹,可是一個家庭的生活重擔都壓在父親一人的身上,父親即使一天工作18個小時,生活依舊困難
  • 【丟勒-祈福之手背後的故事】
    在德國美術史上丟勒所處的時代被稱為「丟勒時代」。 自1815年開始,德國每年都會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阿爾布雷特·丟勒節」 他的藝術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廣泛收藏 但是丟勒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還要數繪製於1508年的素描名作
  • 奚牧涼:丟勒的《犀牛》
    原標題:閒聊美術史 | 奚牧涼:丟勒的《犀牛》   1515年1月初,一隻來自印度的犀牛踏上了120天的海上旅途。   如今,在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的展廳中,我們能看到一張以這隻犀牛為題材的版畫,它是由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根據一張素描繪製的。版畫中,巨獸的頭頂上寫有「RHINOCERVS」(犀牛)的字樣,再其上的「1515」字樣是畫家繪製這幅作品的年份,而「RHINOCERVS」之下的「AD」字樣則是畫家名字的縮寫。
  • 外國美術史:德國自畫像之父——丟勒
    15世紀的德國經濟得到顯著的發展,手工工場日益增多,這裡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在強有力的社會風氣的衝擊下,德國的文藝復興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肖像畫和風景畫開始作為獨立的畫科出現,尤其是版畫到達了當時歐洲的最高水平,這離不開德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畫家丟勒。
  • 美還是真實的藝術——丟勒的《母親肖像》
    或許大家都知道,偉大的德國畫家、版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一生傑作眾多,如油彩畫《啟示錄》、《亞當與夏娃》、《兔》,銅板畫《騎士、死亡與惡魔》、《祈禱之手》等,被稱頌為「北方的達文西」,兼有「自畫像之父」的美譽。
  • 「自畫像之父」阿爾布雷特·丟勒,讓你感受自戀的另一種境界
    自畫像之父」一生中畫了將近十幅自己的肖像畫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地位吸引的畫家他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是畫家,也是雕刻家、建築家、藝術理論家他有著德國達文西之稱好像在思考著些什麼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似的手上拿海東青海東青的寓意是忠誠這是他送給自己未婚新娘的禮物「這是我在 26 歲時給自己畫的畫像,阿爾布萊希特丟勒
  • 丟勒憑想像畫了幅《犀牛》,卻騙歐洲人300年,至今仍深信不疑!
    16世紀的交通不像現在這樣便利,也沒有電視可以了解世界新聞,更不能到處旅遊看世界,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見過犀牛,因此在阿爾布雷特·丟勒的《犀牛》一經問世之後,歐洲人對他畫的犀牛深信不疑,一度以為犀牛就長他畫的那樣。
  • 比鄰達·文西的藝術大師,出眾的線條控制力:談丟勒的藝術風格
    在德國轟轟烈烈的藝術發展過程中,阿爾布雷特·丟勒可謂是藝術界的一朵奇葩。與當時絕大部分藝術家不同,丟勒所喜愛的繪畫方式以版畫為主,雖說也在素描、油畫等領域取得大量成就,但版畫無疑是他最為擅長的領域。驚人的線條控制力與情感、氣氛的烘託,使這位藝術大師的作品從一眾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名揚千年、萬古流芳。
  • 「德國製造」的代表,紐倫堡香腸為啥這麼小?
    「德國製造」的代表,紐倫堡香腸為啥這麼小?德國香腸種類繁多,我最愛的當屬巴伐利亞地區的白香腸,它也成為了德國香腸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另一個著名品牌當屬紐倫堡香腸,它只有拇指大小,烤制後非常香。
  • 13歲就畫出第一張自畫像的德國藝術大師丟勒
    同時期的德國出現了一位同樣具有藝術天才的大師,他就是丟了勒。 丟勒是德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擅長版畫、油畫、水彩等多種門類,從小就顯示出來他在繪畫上的天賦,13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課第一幅素描自畫像,並寫道:「1484年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照著鏡子畫了自己。」從畫面中就能看到那時的丟勒已經有了很強的繪畫能力。
  • 丟勒(Dürer):美與真理都在自然裡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1471 - 1528548年前,1471年5月21日,神聖羅馬帝國的紐倫堡 (今日德國) 誕生了一位北方文藝復興最重要也最優秀的藝術家之一: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Albrecht Dürer) 。
  • 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想下的北歐之風——賞析丟勒的《亞當和夏娃》
    說到十五世紀德國的偉大藝術家丟勒,學過美術的人應該都看過和臨摹過他的素描作品《祈禱的手》,那種曲線盤相交錯的組合表現形式所呈現出獨特的魅力,讓每一個觀摩者都為之傾倒。丟勒作品《祈禱的手》在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思潮對於德國等一些北方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和北方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產生了北方文藝復興的再次發展,丟勒在此期間對於文藝復興理論和基礎研究的相當透徹
  • 藝術:丟勒木刻:丟勒犀牛
    【藝術:丟勒木刻:丟勒犀牛】丟勒犀牛是1515年由德國畫家和版畫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執行的木版畫的常用名稱。圖像基於1515年抵達裡斯本的印第安犀牛的一位不知名藝術家的書面描述和簡要草圖。。丟勒從來沒有看到實際的犀牛,這是因為在歐洲看到的第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羅馬時代。 1515年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將這隻動物送給了教皇利奧十世 但它於1516年初在義大利海岸的一艘沉船中喪生。直到第二個標本阿巴達於1577年從印度的葡萄牙塞巴斯蒂安宮廷抵達後,才在歐洲再次看到活犀牛。1580年左右,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丟勒的木刻並不完全準確地表示犀牛。
  • 那不勒斯美術學院院長:德國畫家蒂施拜因Tischbein
    約翰·海因裡希·威廉·蒂施拜因 Johann Heinrich Wilhelm Tischbein(1751-1829年)德國畫家。生於德國一繪畫世家,1829年6月26日卒於奧伊廷。早年隨家人學畫。後到荷蘭學習肖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