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正式公開發表,全面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死亡率等。
這篇論文的發表讓大家又把飽受爭議的高福院士和人人稱讚的鐘南山院士放到了一起比較,特別是在論文發表方面,有人統計得到:高福院士共計發表SCI論文500餘篇,而鍾南山院士則不足200篇。並且有人據此分析得到一個結論:高福院士是「論文型人才」,華而不實;鍾南山院士是應用型專家,是真正的國家脊梁……那麼是不是高福院士真的這麼無用,鍾南山院士卻是不但注重理論更注重應用呢?
要想高清楚這個問題,我請大家一定要對這兩位院士的身份做個區分:高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鍾老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福院士和鍾南山院士在論文發表、科研成就上的不同表現背後其實映射的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不同屬性。
1.學術定位不同
中國科學院搞科研、理論等,中國工程院則是搞工程、技術,這就如同教授和工程師的不同。因而,中國科學院院士註定理論研究強一些,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實踐應用能力強一些。當然,還有一些院士既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那麼就說明這些專家不但理論水平高,同時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很強。
2.國家定位不同
中國科學院是國內自然科學研究、基礎科學研究、理論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而中國工程院僅是國家工程領域的最高諮詢機構。因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科學院有下屬的大學,如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同時中國科學院各院所招受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而中國中國工程院則沒有這些。
3.形成機制不同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成長靠的是高校和前輩大師的培養和薰陶,而工程院院士的成長主要靠重點理工科大學和大量的工程技術實踐。因而,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在科學技術領域作出系統的、創造性成就的者;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則是在工程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成就和貢獻的專家。
4.申報條件不同
中國科學院院士申報條件為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申報條件是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
5.規模不同
中國科學院擁有300多名院士,培養了全國1/9的博士生,其一共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27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和眾多的研究所及掛靠公司,可謂陣容強大、規模龐大;而中國工程院不設分院、不設研究所,沒有院屬大學,不培養研究生,規模較小。
總之,中國工程院基本只是國家工程領域的最高諮詢機構,而中國科學院不僅是國家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諮詢機構,還是自然科學領域最高學府、研究生高等人才最強培養單位和高新技術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等等;同時從各個方面看,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是重基礎、重理論,而工程院院士則是重技術、重實踐。
最後總結為一句話:高福院士如果沒有那麼多論文可能無法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鍾南山院士如果不是在病毒、傳染病學上的重大應用成果也可能無法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