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SCI論文不要功利化鍾南山:要重視論文轉化高福500多篇

2020-12-17 網易新聞

當前,我國的科研評價中,存在對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扭曲使用、急功近利的一些情況。

為了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規範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推動高校回歸學術初心。

日前,教育部和科技部發布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在意見中指出,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要破除論文「SCI至上」,學校在考核中,不宜對院系和個人下達SCI論文相關指標的數量要求,避免功利導向,並且不宜以發表SCI論文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針對這個政策,網上也是熱議一片,有網友表示,這是必須要走的一步。其實更應該做的是把各種帽子、稱號和人才聘用提拔分開。數文章,看帽子,都是懶政的典型例子。 貽害無窮。


科學研究和技術創造是兩條道,沒有市場撐腰的技術是不可能創新的……

不過也有網友說,對自然科學來說,SCI其實是公平的,比如基礎數學等學科。

也有網友建議,此舉必須同時配合去行政化的改革,早日形成學術共同體;否則也許會適得其反……

針對SCI論文的現象,我國院士鍾南山在此前也發表過相關看法

鍾南山院士

鍾南山:基礎研究不能停留在發論文

在去年《科創能見度》欄目採訪鍾南山院士的時候,鍾南山院士表示,基礎研究不能停留在發論文,如果光是發表高水平文章,沒有轉化是不行的。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沒完全解決,但是已經好了一點。要是這個不解決的話,是永遠趕不上世界的,我們要是很重視轉化了,中國會發展得非常快。

根據統計,今年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SCI論文方面發表的並不是特別多,迄今200篇過一些,平均每年發表的SCI論文,鍾南山院士保持在4篇左右。

高福院士:500多篇SCI論文

不過也有一些科學家和院士,在SCI論文方面比較高產,如高福院士,高福院士今年59歲,根據統計,迄今已在各類期刊發表SCI論文500多篇,算下來的話,近年來,每年發表論文是10幾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勿以SCI論文論英雄?看看鐘南山等3名院士怎麼說
    特別對於需要做實驗的同學來說,有的實驗室需要連續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的,簡直要崩潰。而有時候自己碰到不好的導師自己寫的論文第一作者還不是自己,是不是很失望? 發表SCI論文那麼難為什麼還有這種要求呢?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這一篇論文將SCI打下神壇
    當地時間2月28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症狀」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在線公開發表。這篇論文的發表將會給其他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國家們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及中國的經驗。同時這篇論文讓小編想起了近日網上關於SCI至上的爭論。據統計,鍾南山院士現84歲,截止2010年,發表論文150多篇。到現在,200篇左右。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今年剛剛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人稱「強哥」。他作為網紅的一個重要標籤是——「論文等身」,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33篇,科研經費2300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520多篇。 他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
  • 李蘭娟院士最高科技獎提名,500餘篇SCI論文的高福,為何沒提名?
    其餘的12位院士,都是教育部、中科院或者省份直接提名,而專家提名的檔次級別更高。01李蘭娟院士在非典抗擊和2020年的新型肺炎防治中,做出突出貢獻。像李蘭娟院士的英雄,還有一位,他是鍾南山院士。他已經是84歲高齡,但在這次的肺炎防治中,深入抗戰一線、研發,以治療病人為自己的責任。他們兩個是民族的英雄,有他們國家幸哉!他們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鼓舞著我們這個年代的所有年輕人!
  • 職稱不再「唯論文」 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原標題:高校教師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餘篇SCI論文的網紅教授怎麼看?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日前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 程小帥:「論文買賣」是學術功利化結的惡果
    原標題:程小帥:「論文買賣」是學術功利化結的惡果  僅大多數高校獎學金評定與發論文掛鈎,而且,準畢業生們跨越保研、出國等「門檻」時,論文被「異化」為資格準入的敲門磚。本為鼓勵學生科研的這些政策,卻成為中介圈錢的工具。一篇5000字左右的論文,不問優劣,中介張口要價幾百元到上千元的版面費,而一份有影響力的核心期刊起步價竟達2萬元。
  • 高福SCI500多篇,鍾南山不足200篇:科學院和工程院的不同屬性
    近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正式公開發表,全面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死亡率等。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解釋,《意見》中不同內容的表述方式不同,在涉及到功利化傾向方面,使用「不得」,意味著明令禁止,堅決摒棄已有做法。有些方面則考慮到我國高校的發展水平還存在很大差異,不同學科的特點和要求也不一樣,採取非剛性的要求,是為了給學校一定的政策靈活度,發揮學校的主動性。
  • sci論文翻譯報價【乾貨】sci論文翻譯報價格式要求
    ,如何減少這種浪費時間,影響投稿心情的事情發生,就需要我們在投稿之前多下點功夫了。  2.寫作結構的錯誤,如今這種錯誤也比較常見,因為學術論文有自己特有的文章結構,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來寫作,如果出現文章格式不合要求,會被直接退稿,這也是必須注意的地方,要多閱讀所投稿的期刊,看看人家都在用的文章結構,這些結構是能直接套用的
  • sci論文翻譯價格【乾貨】sci論文翻譯價格格式要求
    例如論文內容學術、嚴密、科學,論文語言用語滿足專業習慣,英語表達習慣,很多sci論文是英語,因此國內合作者需要寫論文,可以聯繫專業機構的老師交流,提供專業的修改潤色服務。此外,作者還應注意sci論文與國內論文的差異。例如,此類論文的標題更為活躍,但它們必須符合國際標準。一些sci期刊對作者的職稱有特殊要求,他們需要按照要求寫作,其次是摘要。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今年剛剛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人稱「強哥」。他作為網紅的一個重要標籤是——「論文等身」,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33篇,科研經費2300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520多篇。
  • 一個月一篇,40年才能發表500篇—對高福500篇SCI論文的思考
    由此引發三點思考:第一個思考,如果一個月平均發表一篇SCI學術論文,500篇需要500個月,也就是40多年,高院士今年不到60歲,從20歲就開始發表SCI論文了嗎?我來大膽推測一下,如果高院士從20歲開始發表SCI論文,500篇論文平均每年需要發表12.5篇,也就是平均每月必須發表一篇;如果從30歲開始發表的話,平均每年需要發表16~17篇,也就是說平均每月需要發表大概1.5篇;如果從40歲開始發表的話,平均每年需要發表25篇,也就是說平均每月最少需要發表2篇。
  • 發表sci論文​_論文要求中sci索引是什麼意思​?
    發表sci論文_論文要求中sci索引是什麼意思?論文分為很多,總共來講可分為3種,一種是學歷論文,學術論文,還有職稱論文。而SCI也屬於學術 論文的一種,之前papercrazy給大家介紹了太多關於學歷論文的相關事項,而SCI方面的論文相對較少,今天papercrazy就為我們深入的了解一下SCI論文方面的一些知識。sci論文發表,論文要求sci索引是什麼意思?論文要求sci索引是什麼意思?論文發表後會有相應的資料庫檢索,而要求sci索引,意味著該篇論文要找sci期刊發表,要被sci資料庫檢索。
  • 搞懂SCI論文潤色,提升通過率
    一篇sci論文的發表通常決定了你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是否能成功畢業,是否能提升醫務工作者,是否能評估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職稱,等等。這種都和sci論文的發表密切相關。除了一篇優秀的sci論文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可以收錄在期刊上之外,關鍵是這篇文章的語言組織是否規範。
  •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sci期刊屬於金字塔頂尖的期刊,對於錄用論文的標準非常高,導致論文投稿sci期刊相比較其他刊物來說,錄用率更低一些。至於具體到某一篇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是高還是低,與該篇論文的學術質量有關,質量越高,錄用率往往會越高。
  • sci論文潤色到底是潤什麼?英輯編輯
    sci論文發表的重要性想必對學術界科研界的小夥伴們並不陌生,往往一篇sci論文的發表就能決定你的碩博能否順利畢業,醫務工作者職務能否晉升,教育工作者能否評上職稱等等,這些都與sci論文的發表息息相關。
  • 別炒作論文至上!三年發16篇SCI論文,大學並沒破格授予博士
    在我國推進破除「SCI崇拜」,打破「唯論文論」的背景下,還炒作一名應屆碩士生在讀期間發表多少了多少篇SCI論文,認為發表論文多,就可以破格授予博士學位,這本質還屬於「SCI崇拜」。按照這種邏輯,任何一名碩士畢業的教師,只要評為高級職稱,有不少都可以自動授予博士學位了,因為他們要評上高級職稱,發表的論文數量不會少。期刊論文是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論文。
  • SCI論文與sci會議論文的區別是什麼
    ,如果是有論文集出版的會議論文,在國內的認可度相對要好一些,對於sci來說,情況有不同,sci不同於ei,sci主要檢索的是學術期刊,會議論文極少被檢索。 論文集一般不屬於sci的檢索範圍,即便檢索會議論文,sci也主要收錄在期刊上發表的國際會議論文,如國際會議專刊、增刊,以及在期刊上刊登的國際會議摘要,sci一般不收錄國際會議論文集,如果是非常頂尖的國際學術會議,被檢索也是有可能的。
  • 上海復旦碩導為追女博士送5篇sci論文引熱議,這些論文價值幾何?
    愛情是無價的,所以上海復旦碩導為追女博士送房送車還送5篇sci論文都不為過,問題是,女博士只是利用他,沒有真正愛他,因此這5篇sci論文的價值變成了零,一文不值。當然如果這5篇sci論文用在應該用的地方,那將會有巨大價值。
  • 如何快速發表SCI論文
    發布sci論文早已變成了時下較為時興的發展趨勢,都是學界較為注重的學術期刊論文,而也是許多作者諮詢:sci論文發布高效率嗎?因而也提議各位多諮詢技術專業編寫教師的建議,儘可能挑選發布sci論文,這種論文文章投稿很容易,海外學術期刊較為注重論文的品質,假如論文性價比高的話,那麼是迅速能夠見刊的,自然sci論文的品質也在於早期扎紮實實的創新能力科學研究,文章投稿前仔細認真的創作與不斷改動,且對於文章選定總體目標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