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果蠅為什麼不挑食?

2020-12-20 騰訊網

遺傳學家最愛的黑腹果蠅幾乎啥都吃,但也有一些果蠅只能取食特定的植物。一項研究分析了它們具備不同飲食習慣的原因,這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飲食、代謝和遺傳的關係。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 京都大學

翻譯 頁一

審校 戚譯引

來跟常見的果蠅打個招呼吧。它是我們所有家庭的常客,沒準此刻就在享用你幾天前扔進垃圾桶的香蕉皮。

儘管名字叫果蠅,這種昆蟲吃的可不僅是水果,而是以各種各樣的植物為食。在Cell Report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解釋了果蠅飲食的多樣性源於它們對碳水化合物的靈活響應,這讓我們得以洞悉人類在飲食上的演變。

果蠅,或者說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很討厭,但對科學家來說,它們是遺傳學的支柱,為基因如何在我們體內運作提供了答案。像果蠅一樣,人類也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食物資源。這些果蠅和我們都被稱為「營養通才」(nutritional generalists)。

另一方面,果蠅的一些遺傳學上的表親被稱為「營養專家」( nutritional specialists),也就是說它們只能依賴非常特定的植物而生存。至於這些生物體如何在飲食習慣上產生了如此大的差異,即使是在同一基因家族內,這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答。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生物研究所的渡邊佳織(Kaori Watanabe)和服部佑佳子(Yukako Hattori),她們解釋說:「揭示營養通才果蠅和營養專家果蠅在分子機制上的差異,有助於了解生物體適應不同營養環境的方式。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改變了不同種類果蠅食物中的營養平衡,並比較了它們的營養適應性以及它們的轉錄和代謝反應。」

研究小組首先研究「通才」果蠅和「專家」果蠅的幼蟲是否能適應三種實驗性飲食,分別是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中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不出所料,包括普通果蠅在內的「通才」果蠅在所有的飲食下都能生長。另一方面,「專家」果蠅的幼蟲卻不能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環境中生存。

眾所周知,這些「專家」果蠅以特定的水果或花卉為食,並在這些食物上面繁殖後代。對它們天然飲食營養成分的測試表明,它們以低碳水化合物為食。研究人員據此假設,果蠅之間的差異在於控制它們對碳水化合物響應的基因通路。

研究作者解釋道:「一個稱為TGF-β/活化素信號(TGF-β/Activin signaling)的信號通路調節著機體對碳水化合物的響應。在『營養通才』果蠅中,這一信號通路相當靈活,在不同飲食下維持著代謝平衡。事實上,當它們的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時,約有 250 個代謝基因被下調。」

與此相反,「營養專家」果蠅在更高的水平表達這些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基因,並由此累積代謝產物,最終導致適應能力下降。當 TGF-β/活化素通路中名為dawdle的基因在普通果蠅中被禁用時,普通果蠅變得同樣缺乏適應能力。

結果表明,「營養通才」果蠅在進化過程中通過基因組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保留了強大的碳水化合物響應系統,而「營養專家」果蠅在不變的低碳水化合物環境中失去了這種響應系統。

該研究團隊總結道:「考慮到人類和果蠅有許多共同的基因和調控因子,我們可以開始開發一種跨物種的比較方法,為解決人類為響應飲食攝入而產生的遺傳變異提供一個信息豐富的模型系統。」

相關焦點

  • 搖啊搖能讓人睡得更香,這招對果蠅也適用|Cell
    果蠅的睡眠和人類睡眠非常相似,通過研究如何調控果蠅睡眠,我們能了解很多人類睡眠的秘密。12 月 1 日,《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報告,通過一種稱為習慣化(habituation)的簡單學習形式,果蠅會在搖晃過程中睡著。 「嬰兒喜歡被搖晃著入睡,但這個我們熟悉的現象背後的神經機制還是一個謎團。
  • 鍾毅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中央腦的扇形體區域在傷害逃避中的作用
    in the Drosophila Brain Regulate Both Innate and Conditioned Nociceptive Avoidanc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果蠅中央腦中扇形體區域在果蠅傷害逃避中的重要作用。
  • Cell Biol.:發現胰島素和營養物阻止果蠅血幹細胞分化
    「我們期待這項研究將促進科學家進一步探究哺乳動物血幹細胞可能直接利用的信號檢測機制」,Banerjee說,「鑑於患有II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病人表現出慢性炎症和髓樣細胞(myeloid cell )積累的症狀,這些研究將可能加深人們對這些症狀的了解。」對果蠅而言,它的腦部類似於人體內製造胰島素的胰腺,而且能夠產生胰島素信號。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 Molecular Cell | 環狀RNA調控果蠅壽命調節果蠅壽命
    在胰島素突變果蠅的神經元組織中circRNA累積隨年齡增長減慢在各種生物體中,circRNA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累積,但是circRNA在衰老中的作用還尚不知曉。為了探索circRNA表達隨年齡的動態變化,作者對野生型(WDah)果蠅和長壽的三個胰島素樣多肽(dilp 2-3,5)突變果蠅進行全轉錄水平的深度測序。
  • 果蠅為何挑食?《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13:20:5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David J.
  • 楊梅裡為什麼會有蟲子? 果蠅幼蟲為什麼喜歡鑽進楊梅?
    楊梅裡為什麼會有蟲子? 果蠅幼蟲為什麼喜歡鑽進楊梅?時間:2016-06-24 12:59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梅裡為什麼會有蟲子? 果蠅幼蟲為什麼喜歡鑽進楊梅? 楊梅的食用部分其實是它外果皮的衍生物外果皮外層細胞柱狀凸起形成的紅褐色多汁組織。
  • 果蠅不睡覺居然不會死,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睡覺呢?
    果蠅不睡覺居然不會死,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睡覺呢?而倫敦帝國學院的生物學家Giorgio Gilestro和他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實驗儀器,把果蠅關在一個管子裡,基於人工學習的實時視頻目標跟蹤技術,對果蠅進行高通量分析,一旦一隻果蠅不出現活動超過20s,儀器就會輕微地旋動果蠅所在的管子,把溫柔地它叫醒。
  •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4:58:32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Wei-Chung Allen Lee及其研究組通過使用自動化透射電鏡
  • Nature:果蠅大腦內存在「熱敏元件」
    生物谷報導:蒼蠅不像人類可以改變環境溫度,為了生存它們需要選擇溫度合適的地方活動,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大學研究認為果蠅體內有類似熱敏元件的組織。研究結果發表在11日《自然》雜誌上。生物學家Paul Garrity和他的同事們發現,果蠅大腦內有4個大型熱感應神經元細胞,它們將在環境溫度高於理想溫度的時候被激活,溫度改變通過細胞膜上的dTrpA1離子通道,該離子通道本身就擔任著溫度傳感的職責。果蠅能使用腦內的傳感器測量環境溫度。大型動物使用外圍神經元監控周圍環境溫度,而普遍的看法是像果蠅這樣的小型生物也是如此。
  •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2:29:57 美國紐約大學Claude Desplan、Nikolaos Konstantinides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 Cell reports:Sirt1 N端結構域調控Srit1去乙醯化酶活性
    2015年3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cell reports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去乙醯化酶Sirt1的N端結構域能夠促進內源性Sirt1與NF-kB
  • Cell Research|一種新型飽覺感受器可調節果蠅進食行為
    然而這種能力卻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其它被認為沒有人類「聰明」的動物,即便不需要這些科學合理性的指導,似乎也能通過高效的方式對它們的進食行為進行調節,達到能量狀態最優化的結果。它們能夠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實時地感知機體內部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儲備狀態,並通過外周感知系統「探測」到環境中食物的分布情況,進而及時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精確校準,時刻保持自身的代謝水平處於平衡。
  • Cell:長期睡眠不足致死,問題在於腸道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一個核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為什麼動物不睡覺會死? 現在,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發現了睡眠不足致死的因果關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4日的《Cell》雜誌上。
  • 為什麼果蠅是太空旅行的第一批動物?
    地球1947年2月20日,不起眼的果蠅勇敢地飛向了地球生物從未去過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次歷史性的旅行是用納粹最初設計的火箭進行的。同年2月20日,一架載有果蠅的V-2火箭飛入高空109公裡。美國宇航局目前承認100公裡的高度是太空正式開始的地方。因此,這些蟲子被認為是第一批造訪太空的動物。為什麼選擇果蠅進行太空旅行呢?從基因上看,它們與智人的相似之處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在人類所有致病基因中,大約有75%的果蠅基因編碼與之相似。
  • 楊梅季來臨 為什麼「得過」諾獎的果蠅喜歡「她」?
    楊梅季來臨 為什麼「得過」諾獎的果蠅喜歡「她」? 原標題:   從村裡通往楊梅山的水泥路,在山腳處止了,再往上只有一條能供一人走路通過的泥土山路。  土路邊零零散散地放著幾個空的大竹籃,等著被填滿。
  • 百香果上的果蠅,為什麼要放棄種植?
    果蠅對西番蓮的危害果蠅通常產於西番蓮的種子中,如果你仔細看一看,成熟時會腐爛成黃色,割完果後還會出現蛆蟲。果蠅不僅嚴重影響西番蓮的品質,也會影響消費者對西番蓮的認知,有時在百貨公司購買的水果中也會出現昆蟲,近年來,西番蓮出現了不少果蠅,一些果農也十分苦惱。
  • 果蠅的答案:碰到好吃的,人為什麼會停不住嘴
    「Gut feeling(直覺)的字面意思,不就是『腸子的感覺』的嗎?」一位朋友聽說了這一發現後說,「看來果蠅確實是靠『gut feeling』感知鮮味的。」果蠅的大腦中一共有10萬個神經元,這6個DH44神經元集中分布果蠅在大腦的中軸線上。
  • 碰到好吃的為什麼會停不住嘴 果蠅身上有答案
    原標題:碰到好吃的,為什麼會停不住嘴   有句廣告語說:「好吃你就多吃點。」   這句話,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遇到好吃的,自己喜歡吃的,總是忍不住食指大動,吃一點,再吃一點。   有意思的是,不僅人類是這樣,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博士生楊哲在果蠅世界也觀察到了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