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近乎完美的可控脈衝環形剖面的新型光學渦旋

2020-12-11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圖1 可控脈衝環型剖面的完美光學渦旋(POVs) 示意圖

光學渦旋 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螺旋波前奇點包圍的相,並且具有獨特的性能,如可以攜帶環形輪廓的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該特性具有一個十分令人興奮的應用,如受激發射損耗納米顯微鏡分析( 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 nanoscopy)、光學操控、同時應用在經典和量子狀態下的軌道角動量(OAM)倍增光學通訊、增強光學成像以及最近新發展的高強度渦旋物理等等。然而,傳統渦旋所產生的環形輪廓的尺寸強烈的受攜帶拓撲電荷的影響。

圖2 實驗的示意圖

在2013年,Ostrvsky及其合作者首次提出一種完美光學渦旋(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的概念,這是一種在傅立葉平面上形成一種脈衝環的狀態,此時它的半徑在拓撲電荷的作用下處於準獨立的狀態。就在同一年,採用動態捕獲微粒的辦法顯示了完美渦旋光束及其相應的亮環。同時也表明這些完美的渦旋提供了沿亮脈衝環將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轉換成捕獲粒子的可能性。

圖3 電荷作用下鑲嵌螺旋相的CDG所產生的黑色POVs的模擬和實驗結果

一年後,這一新型的光學渦旋被提出用於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的光纖通訊中的倍增,它可以提供耦合倍增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光束到一定的環狀纖維中。然而,過去報導的完美光學渦旋的脈衝環都是亮的環狀形態,這會阻礙在某些情況下的應用。

最近,一種通用型的,建立在在圓達曼光柵(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CDGs) )基礎之上的可控脈衝環型剖面的完美光學渦旋(POVs)被提出來,並且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給予了證實。這一研究成果以題目「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for enhanced control of the ring profile of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發表在近期的期刊《Photonics Researc》上。

圖4 電荷作用下黑色POVs在離焦平面下幹涉圖的模擬和實驗結果

隨著這一設計理論的發展,圓達曼光柵(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CDGs) )在光學測量、光學圖像編碼、結構光泵浦雷射器和環形雷射照明等領域得到應用。然而,傳統的圓達曼光柵(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CDGs) )所產生的脈衝環並不能處理任何軌道角動量。

基於該公開報導的研究結果,圓達曼光柵(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CDGs) )中的每一衍射級的傅立葉頻譜均包含一個螺旋相,其重量幾乎為兩個脈衝環的總和,一個朝裡,而另外一個朝外的脈衝環。

於是,這就有可能來控制環形的脈衝形狀鑲嵌在螺旋相中任意的改變兩個脈衝環的加權係數。

在驗證實驗中,可編程的螺旋調製光用於模擬圓達曼光柵(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CDGs) )的相,鑲嵌在螺旋相中。此時的結構優化後用於獲得兩個脈衝環之間理想的加權係數。

圖5 電荷作用下黑色POVs在離焦平面下相分布的模擬和實驗結果

結果顯示完全黑色的完美光學渦旋(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被兩個亮的葉環在不同的邊所包圍,顯示出完美的環電勢,沿這些黑色的脈衝環進行捕獲穩態的低折射率粒子、胞或量子氣體等。

圖6 藍色光學旋渦造成的視錯覺

而且,幾個不同脈衝環的完美光學渦旋(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包括傳統的包含亮環的完美光學渦旋(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以及前面提到的黑色的完美光學渦旋(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和可控脈衝環的完美光學渦旋(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均給予了展示。

圖7 飛秒雷射產生的光學渦旋

這一工作為任意軌道脈衝環的重新塑形而得到完美光學渦旋提供了可能。這一成果在光學操縱,不論是量子光學通訊還是經典光學通訊,增強光學成像以及新型結構光泵浦雷射器等方面均有非常有意義的應用前景。

完美光學渦旋(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 )提供了解決由於經典光學渦旋在拓撲電荷作用下的強相關的解決方案。然而,傳統的完美光學渦旋是將其沿發射方向全部重塑成單個的樹葉的形狀。來自上海光機所的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基於調製原形的正餘弦函數的徑向函數的原理來調製增強控制完美光學渦旋(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OVs) ),通過鑲嵌螺旋相的徑向的達曼光柵來實現。

另 中紅外高峰值功率的渦旋雷射在驅動高次諧波產生具有軌道角動量的X射線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因而光學旋渦的產生和操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由於螺旋相位板、空間光調製器等器件的損傷閾值限制和透射率低等因素,難以使用這些器件直接產生高峰值功率的渦旋雷射。近年來,光學參量啁啾脈衝放大(OPCPA)技術結合了光學參量放大和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兩者的獨特優勢,例如高增益、高保真度、低熱效應和可調諧波長等,在高峰值功率雷射系統中被廣泛採用。因此,利用渦旋光產生和OPCPA放大技術成為產生高能飛秒中紅外渦旋光的有效手段。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高能量中紅外飛秒渦旋光雷射源為強場雷射物理學領域提供了一種新工具,並且可以用作驅動產生攜帶軌道角動量、光子能量達keV量級的高次諧波以及其它次級輻射。該方法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其他波長以及更高峰值功率的渦旋光雷射系統,將極大地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

圖8 上光所基於OPCPA的飛秒中紅外渦旋光雷射示意圖

圖9 西工大兩種模式光纖的調製模型下的光學渦旋光纖雷射

參考文獻

1. Mighty Optical Illusions

2. APPLIEDPHYSICSLETTERS98,201101 2011, Radially polarized optical vortex converter created by femtosecondl aser nanostructuring of glass,optical vortex converter cre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3. Junyu Qian, Yujie Peng, Yanyan Li, et al. Femtosecond mid-IR optical vortex laser based on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J]. Photonics Research, 2020, 8(3): 03000421

4.《中國雷射》雜誌社

5.Optical vortex fiber laser based on modulation of transverse modes in two mode fiber

APL Photonics 4, 060801 (2019); https://doi.org/10.1063/1.5094599

來源:Junjie Yu, Chaofeng Miao, Jun Wu, and Changhe Zhou,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for enhanced control of the ring profile of perfect optical vortices, Photonics Research Vol. 8, Issue 5, pp. 648-658 (2020) https://doi.org/10.1364/PRJ.387527

相關焦點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納米光子學重點團隊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螺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
  • 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
    打開APP 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 殷飛 發表於 2020-05-04 17:22:00
  • 石墨烯微氣泡讓鏡片更完美
    它們已被用作微流體混合,噴墨列印和邏輯電路的晶片實驗室設備的致動器,以及光子光刻和光學諧振器。他們為生物醫學成像和DNA捕獲和操縱等應用做出了顯著貢獻。 考慮到微泡的廣泛應用,已經開發了許多產生微泡的方法,包括壓縮空氣以將空氣溶解為液體的氣流,超聲以在水中引發氣泡,以及雷射脈衝以使浸入液體中的基材暴露。 然而,這些氣泡傾向於隨機地分散在液體中並且相當不穩定。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相干性使人們可以把大量光子壓縮到超短的雷射脈衝裡作為超快光學的研究工具。與以往不同的是, Spence等人的雷射腔裡沒有飽和吸收介質, 被動鎖模完全是靠鈦寶石中的一種被稱為「克爾透鏡」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實現的。1993年,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Kapteyn和Murnane夫婦的研究組實現了鈦寶石振蕩器11 fs的鎖模脈衝輸出; 2001年, 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等單位的Ell等人利用鈦寶石振蕩器獲得了脈寬5 fs, 光譜覆蓋超過一個倍頻程的脈衝輸出。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國內阿秒雷射研究集中在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由於總體布局較晚,當前研究水平仍然相對落後。2009年,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測量了阿秒脈衝鏈的脈衝寬度,獲得了近傅立葉變換極限的阿秒脈衝雷射。2013年,物理研究所產生並測量了單個阿秒脈衝,獲得了脈衝寬度為160 as的脈衝雷射。
  • Nano Letter: 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展現超強非線性手性
    近日,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中心果尚志課題組與臺灣大學物理系林敏聰課題組、臺灣交通大學光電系安惠榮課題組、日本北海道大學電子研究所Hiroaki Misawa課題組以及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中心張書維課題組通力合作;提出一種光學遠場方法來觀測單個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引發的表面等離激元渦旋場和二維半導體材料
  • 【小麓講堂】偏振光學基礎知識(四):典型偏振器件:偏振片、波片、渦旋波片
    團隊成員全部是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以上具有博士學歷,團隊成員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及高校,深耕科研和工業行業多年,具備紮實的光學理論基礎,及仿真算法、生產工藝、實驗系統設計和集成器件開發經驗。在光學領域經常要用到這樣一類光學器件,用來產生、改變或檢測光的偏振特性,又或者利用光的偏振特性來進行一些物理參量的測試、信息的記錄與傳遞、特定光學現象的實現等,這就是偏振光學元件。
  • 研究人員使用新型空心光纖提升陀螺儀性能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來自霍尼韋爾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s 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re )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型空心光纖(hollow core optical fiber),克服了先前限制諧振腔光纖陀螺儀
  • Kagome光纖超快非線性光學研究進展
    Benabid 等在PBG-PCF 基礎上提出一種具有Kagome 晶格微結構包層光纖,其端面結構如圖2(a)所示。光纖結構與PBG-PCF 類似,不同之處在該光纖包層空氣六邊形孔與三角形孔相間呈網狀,纖芯孔呈六角結構,孔間隔板厚度為百納米量級,光纖諸多光學特性(如光纖損耗)主要依賴於隔板厚度。
  • 科學家在非晶態分子聚集體中實現可控的光學不對稱性
    科學家在非晶態分子聚集體中實現可控的光學不對稱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2:51:44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朱亮亮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在非晶態分子聚集體中實現了可控的光學不對稱性。
  • 雷射領域中國領先世界的技術盤點|雷射脈衝|院士|聲子|雷射|非線性...
    (中科院工作人員在觀察深紫外全固態雷射源平臺的運行情況)同時,中國也未坐視美國在這一關鍵領域反超。儘管KBBF晶體性能優秀,但其含有劇毒的鈹元素,且晶體層狀生長習性嚴重,必須尋找代用品。在2015年,新型無鈹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LSBO被福建物構所發現,這有望成為下一代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候選核心材料。
  • 最新尖端光學技術:有望大幅提升網際網路速度!
    導讀近日,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世界上首個利用渦旋光的納米光子設備,它能編碼更多的數據並更快地處理它們。該設備將釋放出渦旋光在未來光學與量子通信方面的巨大潛力。美國能源部所屬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聲波軌道角動量,在單個頻率上包裝更多的信道,顯著提升信息傳輸量,實現高速的水下聲通信。
  • 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光學研究獲進展
    表面等離子體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由外部電磁場與金屬表面自由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相干共振,具有巨大的局部場增強效應
  • 【十大進展】隨機光場中的渦旋產生和相干性退化
    由於微信公眾號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沒辦法準時收到「愛光學」的文章。為了讓您第一時間看到「愛光學」的新鮮推送, 請您:1. 將多給我們點「在看」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司徒國海研究員與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Jason W. Fleischer教授合作,對具有不同相干長度隨機相位光束經非線性傳播後所形成的散斑場的統計性進行了實驗測量,觀察到隨著自由光渦旋的產生,散斑場的自關聯函數從冪律衰減退化為指數衰減。
  •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新型天線將促進太赫茲電子器件的開發!
    導讀近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地採用尺寸只有幾個納米的等離激元微型天線,在晶片上生成頻率達10THz超短電脈衝,然後通過晶片運行這些電脈衝,並以一種可控的方式讀取它們。為了使大家能夠更直接地了解太赫茲技術的應用,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筆者以往介紹過的兩個典型案例: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太赫茲技術,對於一本合上的書中的書頁內容進行成像。這樣一來,你無需翻開書本,就可以閱讀其中的內容。
  • 上海光機所發現相對論渦旋光反射偏離經典光學反射定律
    經典光學認為,光在介質平面反射時,入射光、法線和反射光在同一平面,且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而對於相對論強度的渦旋雷射光束,這一基本原理面臨新的挑戰,相對論渦旋雷射和等離子體相互作用具有全新的非線性傳輸特徵。
  • ...Review Letters》發表了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陳險峰教授研究...
    在實際應用中,對不同拓撲荷的光學軌道角動量的分辨能力直接決定了對通信容量的提升程度。一些傳統方法使用光學幹涉儀或者衍射光柵將不同軌道角動量在橫向位置分開,從而實現分辨的目的。比如目前常用的一種方案是通過坐標變換將螺旋的相位「鋪平」,然後根據檢測平面上不同焦點的位置分辨出不同拓撲荷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另外一種方法則通過軌道角動量與偏振耦合效應來實現。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纖維素基載藥包封結構實現對藥物的可控...
    1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崔球研究員帶領的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和天津科技大學的相關科研人員合作,以水溶性廣譜抗生素——鹽酸四環素為模型藥物,基於前期對CNF和聚多巴胺(PDA)複合材料對改善藥物緩釋和促進傷口修復的研究,構築了一種新型的CNF基載藥包封結構,可實現對藥物的智能可控釋放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 更加逼真
    根據《應用物理快報》最近的一份報告,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的研發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以更逼真地模擬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在圖像識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帶來重大突破。目前,信息處理算法和架構越來越像人腦,但接收信息的方式仍然是為傳統計算機設計的。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據《應用物理快報》近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