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貓淘氣三千問》,探索求知,科普文明;《圍棋少年》,傳承傳統文化,啟迪國志;《虹貓藍兔七俠傳》,江湖俠義,盪氣迴腸;《神廚小福貴》,人生百態,盡在百味中。
我們曾經有過不少挺優秀的動畫片,相信80後、90後們應該都曾看過這些動畫片,而00後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00後們,基本都沒有「福氣」看到這些動畫片。曾經的這些優秀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基本都成為了教育失敗的藉口,被人舉報而禁播了,可惜了00後們。
萬物都是教育的有機成分
教育是什麼?這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有的時候最簡單的問題,就是最複雜的問題。就比如說這個,短短五個字的問題,你就是讓孔子回答,他恐怕也不太容易說出來。古今中外,所有的大教育家,也沒能說的出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麼。
可是,有一點是確定的,教育一定不是單一的。教育不僅僅是指在學校念書,不僅僅是父母的諄諄教誨,也不僅僅是孩子生活裡的挫折……凡是生活裡遇到的,現在都可以成為教育的一部分。一個好的教育者,一定是懂得因勢導利,懂得利用身邊所有的機會,去教導自己的孩子的。
就比如上邊的那些動畫片,如果善於利用起來,他們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這些動畫片都專攻於孩子,他們肯定都已經刪減去了很多不合適的內容,這些動畫片其實都是教育意義和娛樂意義結合的好產物。筆者當年就深深的為《圍棋少年》傾倒,還專心學過一段時間的圍棋,雖然沒什麼成就,但是修身養性還是可以的。
舉報這些動畫片,其實只是為失敗找個藉口
很多人其實不明白為什麼教不好孩子,很多人都把原因強行歸結給了一些東西。就像十年前,一位家長直接舉報《虹貓藍兔七俠傳》,導致這部國漫的巔峰之作,直接在巔峰成為絕響。很多人不需要知道教育為什麼失敗,他們只需要知道有一個東西可以背鍋就行,這個東西十年前是電子遊戲,二十年前是早戀,三十年強是金庸和古龍。
在不同的時代,都有屬於孩子的快樂被打壓。仔細回想一下,從開始的武俠小說,那個時候都是偷偷借出來,在班裡傳閱的,當初到筆者手裡的時候,筆者硬是一個通宵看完了《倚天屠龍記》,整個人興奮到不行。可惜後來,那本《倚天屠龍記》毫不意外地被老師沒收了。
當初被那些「不好」的東西荼毒的孩子們,現在都成長為了社會的棟梁,金庸和古龍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回憶,其幾天金庸去世,整個國家都在悼念金庸。武俠小說和類似的東西都是壞的嗎?只是失敗的藉口罷了。
搞好教育,先不找藉口
其實不好的東西,都是人自己的感受。一個人心裡有什麼,眼前就能看到什麼,對教育來說也是如此!動畫片比起很多東西,已經算得上很有益處了,只要不涉及限制的內容,動畫片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益的。
很多人不明白怎麼搞好教育工作,其實第一步就很簡單,不從任何理由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