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高考作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寫作體裁,寫作也在語文試卷中佔據著半壁江山。很多同學在閱讀作文材料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審題不清,不能夠準確地抓住作文的立意,而導致偏題、離題現象的出現,大量失分。所以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已經迫在眉睫,接下來,小船要給大家帶來3種方法幫助學生找準立意,助力高考!
一、抓住關鍵句
學生在閱讀寫作材料的時候抓住其中的關鍵句是議論文審題的關鍵一步,但是有很多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很難找到這樣一個關鍵句。一般來說,議論文寫作材料的首尾會出現關鍵詞句,所以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應該重點分析材料的首尾,抓住關鍵詞句。
比如,以下材料:小明問媽媽:「媽媽,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比自己的孩子知道的多嗎?」媽媽:「一般來說是這樣的!」小明:「媽媽,那你知道電燈泡是誰發明的嗎?」媽媽:「愛迪生。」小明:「那你知道愛迪生的媽媽發明了什麼嗎?」媽媽:「……」
很多學生在閱讀以上材料的時候都沒能準確地抓住其中的關鍵句,錯誤的審題,將文章的立意確定為「三思而後行」「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等,顯然這些立意已經偏離了材料的主旨。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材料中的關鍵句,通過分析材料的開頭部分「是否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比自己的孩子知道的多?」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篇材料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要敢於超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等。
二、總結邏輯關係
部分議論文材料中沒有直接給出立意或者關鍵詞句,而是間接通過因果、主次、總分等邏輯關係加以體現,學生必須善於總結這些邏輯關係才能夠明確材料的主旨,掌握立意。
比如,以下材料:一位老媽媽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染布店老闆,另一個嫁給了雨衣店老闆,老媽媽整天擔心,下雨天染布店的生意會不好,晴天的時候雨衣店那邊的生意會不好,每天都這樣擔心。後來,一個人跟這位老媽媽說:「你真幸福,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會有生意。」聽到之後,這位老媽媽樂得不得了。
很多學生面對這個材料時不知道如何審題立意,所以,我們就需要仔細地進行分析:「為什麼這位老媽媽之前每天擔心?」——「因為不同的天氣他都會擔心女兒們的生意。」——「之後為什麼會開心?」——「因為在被人的指引下,她換了一種思維方式,無論是什麼天氣,女兒們都會有生意。」以此來找到材料的主旨:思維方式的轉變能夠帶來快樂和幸福。
三、概括重複內容
在寫作議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有可能遇到多個材料的情況,對於這樣的寫作題目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學生在閱讀這類材料的時候應該注重概括多個寫作材料,找到這些材料中的相同之處,從整體上概括材料的觀點、話題以及情感,進而明確立意。
比如,以下材料: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本題要求的關鍵是在六個詩句中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所以學生在寫作時應明確每個詩句的含意,然後選出兩三個在含意上有內在邏輯關聯或者是相同之處的句子確定出一個立意,可尋每個句子立意的共同點,因果關係等。如以①⑥為基礎,可寫「自強、自信」;以②③為基礎,可寫「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鄉土情結」;以④⑤⑥為基礎,可寫「志存高遠」「胸懷祖國」「責任感」「使命感」等。所以,學生在閱讀多個材料的時候首先應該找到這幾個材料的重複的含義或者是相同相近的主旨,然後圍繞主旨和觀點展開議論。
以上是小船總結的高考議論文審題立意的3種方法和技巧,希望學生能夠重視議論文的審題立意,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