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型作文之審題立意方法

2020-12-11 宿老師語文課堂

一、審題四要點:

任務驅動型作文中的「任務」是作文的出發點、聚焦點和歸結點。如果忽略、罔顧任務,再好的寫作也是南轅北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關鍵在於找出並理解材料中的任務。具體而言包含四個要點。

1、核心事件或具體對象點

2、任務驅動點或權衡比較點

3、原因或本質點

4、解決問題的方法點

讀懂材料及其含意,審清任務要求,這是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前提。

1.感悟材料,由果溯因,把握內涵

對試題中的材料,考生必須明確「材料的內容及含意」。「內容」指向事件,「含意」指向事件所體現的旨意,一般採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把握其內涵。

比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的作文材料由幾個關聯的事件組成,女大學生舉報父親高速路開車接打電話是核心事件;警方對父親處罰及之後將事件公開到官方微博是後續事件;網友和媒體的介入引發大範圍討論,使之成為公眾事件,又是一件後續事件。幾個相關聯的事件,每件都可以成為思考的對象。不同的觀察思考角度自然會有不同的立意和看法,我們可以通過「由果溯因」把握其深層內涵。

圍繞核心事件,有不同維度的思考空間。其實如果拋開當事雙方的關係,在高速路上開車接打電話就是違規行為,舉報就應獎勵,違規就該處罰,這一點在任何人看來都無可訾議。此事之所以引發爭議,焦點就在於:女兒該不該舉報自己的父親?在有著親親相隱的人倫傳統的中國,女兒舉報父親違法,是否有悖倫理?能否稱「大義滅親」「人性之惡」?是否是「情」與「法」之間的權衡與選擇?以上這些都有辨析的必要。

觀察某一事件的性質,不能脫離其起因、動機和結果。從材料看,女兒舉報是在對父親多次勸說未果下的無奈之舉,其實質是通過提高父親的違規成本,引起父親對生命安全的重視,迫使父親文明行車,其動機和目的都源於善良與關愛,而非動機不純的出賣,更不是情與法之間的選擇,而是藉助「法」,珍視「命」,表達「情」。

我們還可以更深層次地追問,這一「女兒舉報父親」的行為如果遭遇曲解和誤讀,是否也是社會中信任有所缺失的表現?健康的社會輿論應避免惡意的揣度和不辨就裡的指責。當然,女兒的做法是否就是最明智的解決辦法,有沒有意氣用事的成分,還可以怎樣更智慧地化解矛盾不使親情受損,都可以成為進一步思考的內容。

通過這樣「由果溯因」地分析,我們就能夠把握到材料的深層內涵,從而為寫作找到方向。

2.審視材料,細讀要求,明確寫作任務

由具體的人與事把握了材料的內涵後,考生必須細讀試題的要求,也就是明確試題給了我們什麼具體任務。

比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作文試題在材料後有兩段文字: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這兩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題者設置的任務要求,考生必須明確如下的任務:一是從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中,選擇一個對象寫一封信;二是針對所選定的對象在事件中的表現,表明考生的態度並進行闡述。

3.權衡比較,彰顯個人智慧

試題要求中所謂「選好角度」,就是指要從核心角度(重要角度)來立意。就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來說,就應圍繞老陳、小陳、警方這三個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來寫作;當然,在核心角度這一前提下,應儘量選取自己積累的相關素材,用思想理論上的知識儲備來闡述。

高考作文是選拔性考試,既有規定性,也有技巧性。高考作文尤其要有亮點,要與人不同,就必須彰顯自己的智慧。那麼,「切入」角度就很關鍵。「切入」,就是先切而後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解讀材料的角度多了,確定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從眾多的角度中尋找一個最佳的角度作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也就是說考生在選擇最佳切入點時,既要考慮最佳角度,也要考慮最適合自己展開的角度,即感悟最深、最能彰顯特長的角度來確定立意。

二、審題五步驟:

一篇高考作文得分如何,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審題立意是否準確。高考作文閱卷場在制訂評分細則時,一般是運用逐句分層解讀和整體理解題目的方法來進行審題立意。可以按照以下五個步驟來審讀題意。

1、深入閱讀並剖析所給材料,把握命題者的傾向性

2、單則材料時,分層次抓要點,找出關鍵詞或中心句

3、給定多個關鍵詞句或多則材料時,仔細斟酌供選詞句間的聯繫、分析材料間的異同

4、結合任務指令,擬定寫作話題或論點、立意

5、根據要求明確文體、標題並構思腹稿。

(一)解讀材料明確方向

高考審題材料種類不一,信息量大,輻射面廣,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進行思考問題,方能準確審題。而深入頂層思考,從讀懂材料開始,讀懂材料的前提是把握出題者的傾向或暗示性。

任務驅動型作文命制屬於頂層設計,要求非常高,一般都會有一定的指向性,符合文以載道的理念。首先表現在對命題材料的選取必須遵從「一點四面」:「一點」即立德樹人,「四面」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的傳統文化、依法治國與創新思維。其次,選料貼近時代,更貼近考生的生活實際,力爭讓每個考生都有話可寫,不能出現城鄉差異。

從這一層面來看2019年全國三套卷的作文,無論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演講稿,還是「青春接棒,強國有我」的書信體,或是「畫裡話外,師生情長」的漫畫作文,都彰顯了德育為魂、智育為基、體美勞育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和立足實際生活需求、強化交際應用寫作的新動向。若了解了這一命題特點,審題時便有了大方向,不致於偏離題意。

(二)複合型材料審題方法:

1.關鍵詞型材料作文

(1)清楚關鍵詞的深刻內涵。如:

一帶一路:大國擔當,合作共贏,開放交流,傳承創新

長城:文化遺產,中國名片,民族精神

共享單車:創新思維,共享經濟,綠色出行,文明規範

高鐵:中國科技,中國速度,生活新方式,中國新名片

(2)確定關鍵詞的組合方式。

正向組合:長城和一帶一路,體現和平與合作的關係。

反向組合:共享單車和食品安全,體現誠信缺失問題。

逆向勾連:空氣汙染和美麗鄉村,體現美麗鄉村的建設,中空氣汙染治理的決心,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民族價值的共識。

主題式關聯:傳統文化(中華美食、長城和京劇)、科技進步、科技引領生活、環境保護、公民素養等。

2.多則材料或名句型

(1)領悟每一則材料或名句意思,擬出關鍵詞句

(2)用求同法,依據同一範圍進行立意,提煉出自己的論點。

(3)依據論點,擬定文章的題目。

根據不同類型的材料,做有針對性的分析。

故事類材料要注意抓住不同的主體及其各自的言行,從不同的主體出發去立意。名言類材料要注意抓住名言的含意,特別要注意名言的矛盾對立性;如果是多則名言,一定要注意這幾則名言之間的聯繫,從關聯點出發去立意。在這裡我們側重談圖畫類、詩歌類任務驅動型作文如何審題。

1.圖畫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

圖畫類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可能是漫畫,也可能是圖片。這種作文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我們同學一定要讀懂畫面,明確畫面中隱含的信息,然後去立意行文。

我們看2012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題:

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像,張大是創造的力量,捧起是收穫的快樂……

根據上述圖文,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這則材料只是一張圖片,沒有任務。我們可以設置一個任務:如果上面的圖片是你在某一次活動、事件中別人幫你拍下的圖片,請結合你當時的思考與體悟,寫一篇文章。

我們先看任務:首先這張圖片是「你」在某次活動或事件中的,你可以記述你在這件事或活動中的所作所為,寫成敘述性文章;也可以先簡單交代事件,然後闡述你的思考,寫成議論性文章。

要寫好這篇文章,還需要思考題目中的參考提示語: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像,張大是創造的力量,捧起是收穫的快樂……

可以寫自己溫暖他人、溫暖社會的一次服務,也可以寫對志願服務等的理解與評價;可以寫自己對夢想的追逐,也可以寫對放飛夢想的雙手的理解與看法等。

寫作圖畫類任務驅動型作文,需要注意的點:

(1)讀懂畫面,抓準畫面的主體

漫畫類作文材料,一定要讀懂畫面的內容,抓住畫面的主要內容,明確是誰,做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效果或危害等。同時,還需注意畫面真正的主體是誰,從主體的角度出發去立意。

(2)關注材料給的提示信息

對圖畫中的任何文字、數字及其變化等都要特別關注。

2.詩歌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

審題策略一:抓住關鍵語句,從總體出發,揣摩詩歌主旨。

看下面這則詩歌材料:

我仰望夜空

感到一陣驚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會變成流星

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

哦,不能!

為了拒絕這種「自由」

我願意變成一段樹根

深深地扎進地層

對這則材料,我們也可以加一個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要求:如果你是詩中的「我」,你會有怎樣的選擇?請結合你的經歷、思考與體悟,寫一篇文章。

這則材料的關鍵語句是,「失去引力,變成流星,無依無附,拒絕這種『自由」(這是原因);「願變成樹根,深深扎進地層」(這是結果)。由此詩歌的主旨就很清晰了:一是失去「引力」的「自由」不可取;二是拒絕這種「自由」,將根扎進地層。再結合我們給出的任務,就能較好地立意行文了。

審題策略二:品味詩歌意象

中國詩歌最大的特點是以一定的意象來營造一定的意境,因而要讀懂詩歌,就必須品味詩歌的意象。我們要從詩歌本身出發,看主要有哪些意象,其特點是什麼,分別有怎樣的象徵含義。

以上面的詩為例,其主要意象是「流星」和「樹根」。「流星」的特點是飄忽不定,無所依附,「樹根」則給人穩定、安全之感。因而在立意上,我們可以分別從這兩個意象出發。

從「流星」的角度,我們可以立意:人生沒有絕對的自由,約束力無時無刻不在;人生需要適當的約束;莫讓「自由」遮慧眼;絕對的自由意味著絕對的飄蕩。

從「樹根」的角度,我們可以立意:成功需要腳踏實地;實幹,成就別樣人生;既要有高遠的理想,也要深深地紮根地層。從綜合的角度看:人的內心必須有所依存,絕對的自由,只會讓心靈在真空中失重;可以仰望星空,但更要腳踏實地;拒絕誘惑,實幹才能成功。還可以從「流星」的角度去逆向思維:願做一顆流星,哪怕無依無附,也要追求閃亮的瞬間,以短暫的生命畫出美麗的風景。

(三)明指令,立佳意。

任務驅動型作文,並不獨立於新材料作文,而只是在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了任務驅動指令,明確了寫作任務。命題人將國家的教育理念和對「人才」的要求,以所謂「任務驅動」的方式呈現出來,要求眾多考生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之內,按照規定好的思考方式和路徑,完成對體式、內容、思維、對象和身份的確認,實現與閱卷老師的心靈交流。

寫作任務並非有意增加作文難度,刁難考生,而是有目的地引導考生去思考,去總結自己的觀點。總的來說,任務驅動型作文題考查的重點是考生的思維能力。

因此,無論你所在的考區是否採用全國卷,無論今後高考全國卷是否會延續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趨勢,備考思路都不需要有本質上的改變,主要應該專注於準確地識別任務。做好這件事,就等於牽住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牛鼻子。

任務驅動型作文有明顯的識別密語。從所給材料上看,明確增加了「任務指令」,即「雙給」:

一是給出寫作材料或背景材料。如:2019年全國卷Ⅰ就給出了寫作材料: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 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 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而2019年全國卷Ⅱ則給出了背景材料: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徵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

二是給出驅動任務或可選任務群。材料後面的寫作要求部分,一般帶「誰」「怎麼」等疑問詞,常指向「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這是作文的範圍,考生寫作時不能不實現這些要求,否則屬於離題。此外,材料還會明確給定寫作內容及限定寫作角度,包括文體指令、內容指令、思維指令、對象指令和身份指令等。很多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指令不止一個,在審題的時候不能遺漏。如:2019年全國卷Ⅰ給出的任務指令有五個:

①請結合材料內容,② 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③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④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⑤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而2019年全國卷Ⅱ給出的是一組可選任務群,要求考生五選一: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勳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所以面對任務驅動型作文,不僅要全面理解材料, 摳關鍵詞抓關鍵句子,更要注意審讀任務指令,從而有的放矢,確定最佳立意角度。比如2019年全國卷Ⅰ中心話題或論點為「熱愛勞動,從我做起」;2019年全國卷Ⅱ是針對熱點讓學生進行扮演,學生或者可以扮演1919年五四運動的青年學生,或者可以扮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學生……學生可以根據材料給出的相應年代,選擇一個背景,把自己置身其中。例如在1919年,學生可以從責任、擔當等方向入手;在1949年;學生可以從拼搏、信念角度入手;在1979年,學生可以從愛國、拼搏等角度入手;在2019年,學生可以從奮鬥、夢想等角度入手;在2049年,學生可以從感謝、學習角度入手。總體來說,這道作文題充滿正能量,主旋律意識非常強,並且學生可選擇的餘地比較多。

立意提示:(1)青春應拼搏;(2)趁青春努力奮鬥;(3)青春當有信念;(4)我的青春,我的中國夢;(5)花樣年華,激情青春;(6)青年向上,時代向前。

既然任務驅動型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那麼理所應當遵循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求——在理解材料整體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寫作。而且,增加任務指令本身就是為了防止考生對材料摳話題和斷章取義,所以,任務驅動型作文對理解材料和把握材料整體內涵的能力要求,其實更高。它回歸新材料作文的本質,要求考生整體理解材料,擺脫摳關鍵詞進行話題作文創作的寫作慣性。社會熱點事件類材料往往篇幅較長,考生如果仍然將其當成哲理故事來讀,抓住裡面的幾個話題點就開始立意,而不耐心地讀完、全面地思考,就容易出現偏題的問題。

清晰任務指令,學會發散思維,從而搶佔立意制高點。從一個社會事件聯想到一種社會現象,從別人遇到的事件聯想到自己的經歷,將類似的事件綜合起來考量,考生才更容易找到其中的規律和本質。而普通立意與高分立意之間的區別,就在於考生是否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全面的社會景象。

1 .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出生於音樂世家而如今成為美國證券界風雲人物的蘇珊說:「如果重新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音樂,但我也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現在只能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歡建築藝術的荊青說:「我因為放棄了不喜歡的公務員職位,才在十年中設計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個獨一無二的樓房樣板間。」歌手王傑說:「我做過茶樓夥計、油漆工、的士司機……我喜歡並感恩做過的每一份工作。」

班級將舉行主題班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材料中的蘇珊、荊青、王傑三人,你最欣賞誰?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例文:

熱愛並感恩每一份工作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熱愛並感恩每一份工作」。

出生於音樂世家但卻成為美國證券界風雲人物的蘇珊沒有重新選擇音樂之路,但她選擇將手頭的工作做好;荊青因放棄了不喜歡的公務員職位,才能設計獨一無二的樓房樣板間。人生選擇有很多,我們要熱愛並感恩每一份工作。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份對人生的閱歷,都是一次修行。有著金句「其實我是一個演員」的周星馳在未出名前,因家庭貧困,早早出來打工養家,他曾做過飯店服務生,送外賣的員工等等職業,但是他在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後,仍很感激曾經多份職業帶給他的寶貴經驗,讓他體驗到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才能寫出令人親近開懷大笑的喜劇。

工作都是平等的,並不意味著令人矚目的歌星,演員工作更令你感受到人生。每一份工作,都飽含著辛酸苦辣,正是這不同的工作,才令人們感受到人生百態,才成就千姿多彩的社會。許多總裁,經理也是從不同基層工作做起,經歷一番摸爬滾打才有如今地位。難道這些不同的工作沒有給他們積累經驗嗎?難道這些不同的工作沒有讓他們具備一定的技能來勝任更重要的工作嗎?

熱愛並感恩每份工作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是對自己的重視,也是彰顯了對各種事物的接納能力。很多人初始出到社會,迫於無奈,只能找到一些簡單的工作,他們感到才能得不到施展,於是每天隨便了事,混過去,但同時進入公司,初始做同樣工作的同事卻早已升職,難道是資質不同?難道是他們比較懂上司的心?其實都不是。他們熱愛,尊重自己的事業,不管多小的事情都認真對待,慢慢熟練積累大量經驗,才能一飛沖天。隨意對待自己的工作,只能自食其果,這即是對工作的不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夢想與現實或許有時不可兼得,又或許還沒有擁有自己的夢想,不過沒關係,就像宮崎駿說過:我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做,但我已經在路上。

熱愛並感恩每一份工作,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素養。珍惜當下自己的所得,踏實過好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執著於每一個人生的選擇,我們就會發現,夢想並不遙遠!

【結構】

議論文的結構較為常見的是並列式、層進式和對比式。此題可採用並列式的結構行文,首先通過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觀點;然後採用並列的方式進行論述,並列式注意分論點的提取,如此題可圍繞「人生選擇有很多,我們要熱愛並感恩每一份工作」這一中心論點,結合事例進行論述,如周星馳等;最後回扣論點總結全文:熱愛並感恩每一份工作,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素養。珍惜當下自己的所得,踏實過好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執著於每一個人生的選擇,我們就會發現,夢想並不遙遠。安排結果時刻意凸顯一下標題、開頭、結尾的照應關係。

這是任務驅動型型作文。所給的材料是三個人說的話。寫作要求是「這三個人,你更欣賞誰?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和選擇。要求選好角度,明確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關於任務型作文的審題,一是應該研究「寫作任務」,這是審題立意的方向和著力點。此題的任務「這三個人,你更欣賞誰?」這是「對象任務」,要求在這三人中選擇一個你更欣賞的。「更」是說三個人都值得欣賞,優中選優,選擇一個;「更」字更表明了寫作方法,與後邊的「權衡」是一個意思,即「在多維度比較中說理論證」,它表明的是思維任務。材料的含意就是材料表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或者說哲理或道理。由於有三則材料,首先你必須一一分析出三則材料的含意,不準確分析出三則材料的含意,就無法進行「權衡」,也就無法回答「你更欣賞誰」。含意是你更欣賞誰的理由。先看第一則材料:出身於音樂世家而如今成為美國證券界風雲人物的蘇珊,出身音樂世家喜歡音樂,可目前沒有從事音樂工作;蘇珊是美國證券界風雲人物,她很成功;從事音樂工作不可能了,做好手頭的工作。注意材料中的「但」字,轉折句,顯然是強調後面的內容:做好正在從事的工作。(不喜歡的工作也可以且必須做好)蘇珊認為不喜歡的工作也應該且必須做好,那麼是一種責任,有了責任感就會自覺地做好工作。材料二:自小喜歡建築藝術的荊青放棄了不喜歡的工作,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喜歡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幹好。荊青認為喜歡的工作才能做好,那是一種興趣,又喜歡又有興趣,那是一種幸福。材料三:歌手王傑喜歡並感恩做過的每一份工作。王傑認為喜歡並感恩每一份工作,因為它帶來了財富,豐富了人生的閱歷,能更好地做好眼下的工作。二是理解「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這句話的意思。要求就是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範圍作文。概括材料的內容其實就是「求同」,即三則材料都在說什麼問題。此題的材料內容就是喜歡什麼工作。三是「體現你的思考、權衡和選擇」。這是思維驅動或說是思維任務。審題要思考,含意是什麼,選擇是什麼,權衡都要思考,在表達中體現自己的獨特的思考。權衡就是對比、類比,求同求異。使用的寫作方法是比較思維。選擇就是在分析材料含意的基礎上,選出「更欣賞誰」,這是明確立意。所以此題實際上規定了主要思維方式是:比較思維+因果思維。【立意】蘇珊是堅守自己的本職工作,做一行,愛一行。雖然不是自己喜歡的音樂,但是要尊重自己的選擇,做好當下的工作。做好手頭的工作,更是一種態度和挑戰,同樣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喜歡你的工作,你才能安於當下,做出成就。做好每一份工作,心懷感恩,才能歷練自己的人生。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種經歷,都是成功的積累,是成功的練習(前奏)。【素材】1.傲然挺立於飛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楊,創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蹟,它們追求的是與沙漠抗爭的堅強與不屈,卻從不嚮往微風吹拂、細雨飄落的江南水鄉。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們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認清了自我價值的真正所在。2.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實的追求。他沒有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同流合汙,而是發出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慨;他沒有在汙濁的官場中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寧願投身汨羅,也不願汙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從不忘自我的真正價值,在現實的考驗面前,他留給我們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3.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留給我們無窮的財富和智慧。他沒有因為仕途失意而忘卻自我的價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與豪放,是他內心品質的真正寫照。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靜與閒適淡遠,帶給我們無窮的享受。他們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價值,並沒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取向,才能更好地體味人生的情趣,而不應該盲目地追求,不應該忘卻自己的真實身份。

4.他穿著黑色的燕尾服,像一個紳士拿著一根指揮棒在幽美的音樂會上舞動著跳動的音符。但是在暴風雨的邀請下,在狂風那勁爆交響曲的伴奏下,混淆著烏雲無節奏的舞步下,他會毅然的伸展開他矯健的身姿,展現著最最鋼勁的舞姿,他尖叫著,高歌著,令人望而生畏。海燕像把利劍劃開深藍色的天空,天空中留下了他勇猛的身影。

海闊天空是他演出的舞臺,狂風烏雲是烘託他的背景。如果說海燕像一個劍客,而遲遲未登臺的暴風雨則更像他決戰的對手,劍客揮舞著手中的寶劍,在屬於他的戰場上無所畏懼,即使對手再強悍,在他的眼中,好像只要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學會勇敢面對一切,再恐怖的魔鬼都會在他心中轉化成溫柔的天使,他便是最勇猛的武士,是最勇敢的英雄。向著天空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點睛】任務驅動型作文題主要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爭議性的實事或時事;二是材料儘可能體現時代價值觀多元化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就事論理,把理說清,話道明,並且分析事件要貫穿寫作始終;三是帶有明顯的驅動任務。這些驅動任務包括文體、內容、思維、對象,考生要根據這些任務來寫作,而不能脫離這些任務。寫作這類作文,首先要明確寫作要求,弄清任務。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實,明確是非。

第三,選好角度,圍繞是非,確立觀點。所謂「選好角度」,就是指要從核心角度、重要角度來立意,同時應兼顧自己擅長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積累了相關素材,有思想、理論上的準備的角度。在寫作時,可圍繞是非來設置分論點。這樣確立觀點,就準確、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對學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圍繞材料就事說理,類比論證展開寫作。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發出觀點外,還應把「分析材料、就事說理」貫穿在具體的寫作中,這是任務驅動型材料的一個顯著特點。

寫作指導:有「型」可依有「路」可行

高三寫作訓練:為蹭熱點盲目跟風炒作,你怎麼看

2021屆高考專項複習之仿寫詩歌+對聯

語言表達訓練: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陽,讓書聲與清風相應和

2021屆高三寫作訓練: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相關焦點

  • 高考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要注意什麼?
    高考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要注意什麼?今天要提綱挈領地為大家講一講。在高考的試卷中,作文是分數最高的題,它考的是我們的綜合能力。所以在講解作文的時候,也要綜合的來講,不能劍走偏鋒走極端。各位同學在學習的時候,也要認真琢磨,把所學到的方法綜合起來。
  • 高分作文寫作技巧: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全攻略
    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和擬題全攻略  古語云:「題好一半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靈的第一個交會點。作文標題擬得好,既能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又可以先聲奪人,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 作文講座|「任務驅動型作文」與「材料作文」的異同
    (上海《語文學習》2015第Z1期)簡言之,就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礎上增加任務驅動指令。2、舉例說明之。2015年課標1卷作文題在敘述完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這件事以後,要求考生選擇一個對象,寫一封書信。在這個材料作文試題中,「敘述完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這件事」是「作文材料」,「選擇一個對象,寫一封書信」就是「任務驅動指令」。根據材料內容要求,按照任務驅動指令去作文,就叫「任務驅動型作文」。
  • 作文指導: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四大能力
    要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並不能停留在表面結構上的模板套用,而是要思考和鍛鍊自己的觀察、思考、寫作能力。歸納起來就是:提煉挖掘思想價值的能力;具體材料具體分析的能力;有層次的思辨能力和精準鮮明的語言表達能力。具體闡釋如下:一、提煉挖掘思想價值的能力任務驅動型作文一般會緊扣「主旋律」,體現「時新性」。
  • 【高考作文】(一)兼及優選型任務指令型作文的審題立意訓練
    任務指令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在提供給考生的開放性、探究性的「敘述性新材料」後,增加「任務型指令」,要求考生按「指令」完成寫作任務。「任務型指令」一般表現為「敘述性新材料」之後的話:對這件事你怎麼看?你認為……?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 任務指令為哪般? 任務驅動型作文面面談 003
    《高考作文從零開始》課程主講人。微信號:hongkingxu(添加請註明實名及身份)從傳統的材料作文,到如今添加了任務指令的任務驅動型作文,不變的是材料本身,變化的材料的基礎上多了寫作任務。讓眾多一線師生深深惶恐的,正是這「任務」二字:命題人究竟會怎樣來給材料添加任務?
  • 材料作文怎麼寫最好?不會審題立意?我有很多種方法你要學嗎?
    總有學弟學妹問我,高考作文類型中,什麼叫做「任務驅動型」。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是換湯不換藥,沒必要扯那個有的沒的,可以還是按照材料作文去理解。鑑於很多學弟學妹寫不好這種作文,今天學長就更新了一篇關於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對於作文審題,先記住學長的話:高考作文審題立意一定要具體概括出來,上升到一個人生和社會的高度。
  • 2020高考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有效方法,學會高考作文就不難
    ,是基於材料作文發展而來的全新的作文模式,側重考查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學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方法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基於此,高考考生平時要加大作文審題立意訓練力度。新材料作文是一種全新的作文類型,是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渠道。所以考生關注點放在培養自身的審題立意能力上,把握寫作重點,確保立意準確,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能夠更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 高考作文,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務必挖掘所有指令按要求完成任務
    正在碼字兒,突然蹦出一個問題:任務驅動型的概念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我愕然,而後突然想明白,確實,長期的備考中,一些名詞會因為總被提起而太熟悉,因為太熟悉而讓人麻木,進而其具體含義,要是想不起,將來答題審題時,就會不由自主跟著感覺走。
  • 高考作文隱喻型話題的審題與立意
    江蘇東臺市安豐中學 湯長春  話題作文發展到今天,好題目層出不窮,學生習作異彩紛呈。充分體現了話題作文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各顯神通大膽發揮的初衷。不過,在淡化審題難度的同時,也有一些話題讓學生難以適應,隱喻型話題就是其中的一種。
  •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技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話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概括主旨讚美荊棘鳥以頑強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從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種角度分析立意:1、從鳥這方面立意:(1)超脫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麗(2)有頑強的意志,才敢挑戰生活中的荊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頑強2、從材料的議論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東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創來換取(2)以生命為代價,開出美麗的生命之花,也是對生命的一種熱愛
  • 寫不好任務驅動型作文?快來練練這14道經典作文題 | 附提分三法寶!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審題立意】本題仍然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形式。具體來說,一是題型的變化,即高考作文題型由傳統的闡釋型材料作文題型,轉變為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的任務型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基本特點是「試題往往是給學生創作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張開先生語)。
  • 多則名言的審題立意,多則名言的審題立意高,2018級調研作文解讀
    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多則名言選擇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每一則,而且要找到關聯,綜合立意。這就增加了審讀量,也賦予了考生選擇權,要求具有綜合創新能力。
  •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的10種方法
    作為高考作文的題型樣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觸、曾經操練的話,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實水準的。因為在考你寫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閱讀能力,即對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較之那種類似話題、內容寬泛、只要不超出範圍主題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絕用所謂以往操練過的不變「經典」來應對萬變考題的套題弊端。
  •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的9種方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
  • 2020「最牛」高考作文審題立意10種方法,學透了作文滿分
    審題立意是寫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核心。我發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的作文都存在問題。先不論學生作文寫得好不好,只要審題出錯了,很多學生就算寫得天花亂墜,那麼作文也很難上42分。在參加高考評卷的過程中,不得不很殘酷地告訴很多學生:你的文章寫得很好,字也漂亮,可是你審題出錯了或者說你沒有寫到最佳立意,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作文頂天就只能得到46分左右,甚至你不小心跑題,那麼只能說你的作文最高打到38分了。其實,不只是學生,老師也被審題這樣的問題困惑著。
  • 教師資格考試:作文如何快速審題立意
    綜合素質作文寫作-審題立意鑑於教師資格考試的特點審題立意:這則材料闡述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兒童品質培養的重要性,「壓服的教育方法」教育處保守教條的人,「智慧品質的方法」教育出獨立批判的人,由此可提煉出關鍵詞「教育方法」。圍繞這一主題,根據「或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可見陶行知是批判「壓服的教育方法」,而倡導靈活智慧的「活教育」的。
  • 真實與公允: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指令的設計
    關鍵詞: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指令設計;真實;公允 「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意圖摒棄傳統的「文章寫作」封閉型個人抒情的「小文人話語」體系,注重寫作的實用和交際功能,提倡思維的多維與辯證,提倡和尊重寫作的真正價值,體現了寫作命題的理性回歸與進步。
  • 任務驅動型作文怎麼寫?送你一個大大的乾貨
    4、提辦法(不足或危害在哪個角度方法就從哪個角度提出)  5、作結論(期望、號召)  二、「優選型」作文材料  提示:作文材料給出的是兩個以上的不同,甚至對立的對象、觀點等,讓你權衡比較、做出判斷選擇 。
  • 高考給材料作文十大審題立意方法
    分頁標題#e#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捨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