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爾(Horinger)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轄旗縣之一。地理坐標北緯39°58』~40°41』,東經111°26』~112°18』之間,北靠呼和浩特市區、土默特左旗,西連託克託縣,南接清水河縣,東與涼城縣、山西省左雲縣毗鄰。面積3436㎞²。下轄4個鄉、3個鎮、1個經濟園區,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新民街北黨政大樓。
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
內蒙古師範大學(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師範大學,為自治區重點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自治區培養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師資和蒙漢兼通少數民族複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區各類體育專業人才和全國八省區蒙古族體育人才、中國北方民族音樂人才、自治區美術、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前身是內蒙古師範學院,1952年5月5日成立於當時的首府烏蘭浩特。1953年8月,由張家口師專和綏遠師專合併成的內蒙古師範專科學校併入。1982年,學校更名為「內蒙古師範大學」,並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大學。2000年7月,內蒙古教育學院併入。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有賽罕校區和盛樂校區,佔地總面積38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93餘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8億餘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7億餘元。館藏圖書263萬餘冊,電子圖書185萬餘冊。學校下設27個教學機構,3個合作辦學學院,1個獨立學院,4所附屬學校。開設95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工2137人,其中專任教師1373人,學校有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30971人,其中蒙古語授課本專科生6398人,有各類研究生4037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573人,各類留學生605人。2019年7月31日,第19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閉幕。
土默特左旗,簡稱土左旗,呼和浩特市轄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之間。地理坐標為北緯40°26′-40°56′、東經110°47′-111°48′。北與武川縣接界,南臨託克託縣、和林格爾縣,東與呼和浩特市區相連,西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相鄰。全旗東西最寬87千米,南北最長55千米,總面積2779平方公裡 ,總人口36萬人(2010年)。旗政府駐察素齊鎮,距呼和浩特市區48千米。
地處內蒙古高原,北部為山地,屬陰山山脈中段之大青山中部。屬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境內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烏素河。礦藏有石棉、煤、黃金、石灰石、石墨等。京包鐵路、110國道、209國道、103省道、G6京藏高速、S31呼準高速公路過境。紀念地有烏蘭夫故居、賈力更故居、萬家溝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旅遊地有哈素海、喇嘛洞召、大青山森林公園。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內蒙古工業大學金川校區
內蒙古工業大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大學。金川校區是內蒙古工業大學的一個重要的校區,校區內有多個院系(信息工程學院、電力學院、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輕工與紡織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礦業學院等)。
內蒙古醫科大學(金山校區)
內蒙古醫科大學(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醫學為主,集理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於一體的多科性高等醫藥院校,也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學校成立於1956年,原名內蒙古醫學院,是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當時隸屬於國家衛生部,1958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內蒙古醫科大學。 [1-2] 2017年10月,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教育部、自治區人民政府三方聯合籤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關於共建內蒙古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著學校正式進入全國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金山校區、新華校區、錫林校區三個教學園區,總佔地面積1848畝,總建築面積796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8531.93萬元,各類圖書文獻196.08萬冊(種);設有15個教學單位,有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0所臨床醫學院,開設32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949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450人。其中,本科生11185人、專科生2165人、研究生1922人、留學生108人,民族預科生70人。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土默特右旗,是包頭市下轄旗,介於東經110°14′~111°07′,北緯40°14′~40°51′之間,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黃河北岸,呼和浩特市、包頭市之間。東與土默特左旗、託克託縣毗鄰,南隔黃河與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相望,西和包頭市區相連,北與固陽縣、武川縣接壤。總面積2368平方千米。
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駐薩拉齊鎮。土默特是「數萬」的意思。經濟以農業為主,礦產資源以煤著稱,還有鐵、黃銅、銀、鋁等金屬礦。境內有古蹟美岱召和旅遊度假地清水溝。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是內蒙古農業大學「一校五區(西區,東區,南區,新區和薩拉齊校區)之一,學院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境內,北靠九峰山自然保護區,南接土默特右旗薩拉齊鎮,東臨百年名勝美岱召旅遊區,南傍土默川平原黃河灌區。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從1985年建院起就定位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最早的一所以培養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主的職業技術學院。經過二十年的不斷探索和艱苦創業,一座現代化的職業技術學學院在昔日的土默川戈壁灘上崛起。
滿洲裡,由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代管,是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單列市 ,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旅遊試驗區 。境內滿洲裡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滿洲裡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總面積453平方公裡,人口30萬,居住著蒙、漢、回、朝、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設有邊境經濟合作區、中俄互市貿易區、東湖區、國際物流產業園區、敖爾金區5個管理區。
滿洲裡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俄語名「滿洲裡亞」,音譯成漢語為「滿洲裡」。滿洲裡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內蒙古大學滿洲裡學院
內蒙古大學滿洲裡學院,是2008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的,是內蒙古大學下屬的二級學院,是內蒙古大學對辦學模式的大膽探索,故內蒙古大學和滿洲裡市人民政府籤訂協議從而創辦了滿洲裡學院。學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華埠大街,與滿洲裡俄語職業學院共用一個校區,教學資源同享。
滿洲裡俄語職業學院
滿洲裡俄語職業學院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又名國門大學、滿洲裡大學。學校擁有新聞實驗室、語音實驗室、同聲傳譯室、金融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和電子圖書閱覽室等現代化教學科研設施。與內蒙古大學滿洲裡學院公用同一大樓,法律上並非同一學校,但是可以享受內蒙古大學便利。
學院先後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赤塔國立大學、布裡亞特國立大學、貝加爾國立人文師範大學、東西伯利亞國立工藝管理大學等10餘所俄羅斯高校籤訂國際交流及合作辦學協議,進行校長互訪、師生交流、教師互派、學生赴俄留學、續本讀研等交流活動。
在國內學院先後與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合作,為學生升本提供便利條件和暢通途徑。
烏蘭浩特市,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盟東南部,東與扎賚特旗、吉林省鎮賚縣毗鄰,南與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洮南市接壤,西南與吉林省洮南市相連,西、北與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鄰。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的中段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丘陵地貌。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政府在這裡成立,是興安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8年7月27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市。
內蒙古師範大學興安學院
內蒙古師範大學興安學院成立於2009年6月16日,是內蒙古師範大學在其誕生地烏蘭浩特與興安盟行署共建單位。
經過內蒙古師範大學和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的不懈努力,辦學質量已有根本性提高。
「內蒙古師範大學興安學院」的成立,對興安盟高等教育、興安盟的發展都是具有裡程碑作用的貢獻。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是2001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其前身是興安盟師範學校和興安盟教育學院,其中興安盟師範學校始建於1970年,是全國六所示範性評估試點學校之一。2004年按照盟委、盟行署關於做大做強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的決定精神,將興安盟農牧學校、衛生學校、財經學校、交通技工學校、糧食幹部培訓學校併入學院。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大興安嶺南麓烏蘭浩特市。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成立的地方,素有「內蒙古延安」之美稱。學院現佔地面積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3億元,圖書館藏書50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000萬元。
學院現有教職工634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佔46.4%,碩士研究生84人,其中少數民族32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21人,正高級職稱26人,其中少數民族12人。幾年來,共引進各類人才134人,其中少數民族佔30%,教師隊伍結構明顯改善。內設10個黨政管理部門,13個教學部門和2個教輔部門。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792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佔40%。招生專業33個,現有自治區級品牌專業3個、精品課程10門。
錫林浩特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錫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地理坐標為北緯43°02′—44°52′,東經115°18′—117°06′。市境南北長208公裡,東西長143公裡,總面積14785平方公裡,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5平方公裡。2015年末常住人口26.3萬人,含蒙、漢、回、藏、布依、朝鮮、維吾爾、鄂溫克等30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09萬人,佔總人口的19.4%,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法治縣(市區)、全區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等稱號,2010年被中國馬業協會授予「中國馬都」稱號,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譽。2017年6月,錫林浩特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坐落於素有「草原明珠」之稱的錫林浩特市。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全日制綜合類高等職業院校。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為一所以蒙漢雙語教學為辦學特色,集醫學護理、機械電力、煤炭化工、草原生態、畜牧獸醫、民族藝術與體育等多專業協調發展,以高職教育為主、同時承擔職業本科教育的綜合類民族高等院校。學院是首批內蒙古自治區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內蒙古自治區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基地」。2014年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6年、2017年入榜「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院校。2018年入選「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院校。2019年榮獲「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成立於2003年5月,先後由錫林郭勒盟教育學院、師範學校、蒙古族師範學校、廣播電視大學、民族衛生學校、民族財貿學校、民族體育學校和錫林浩特牧業學校、牧業機械化學校等9所大中專院校整合而成。
截至2019年6月,校區佔地面積2000畝,校舍建築面積44萬平方;有專兼職教師805人,雙師素質教師454人,全日制在校生15111人,留學生298人;學院設有16個教學單位;學院與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赤峰學院合作開設8個職業本科專業;開設有52個高職專業及36個中職專業。
阿拉善左旗地處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接巴盟磴口縣、烏拉特後旗、烏海市;東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銀川市、青銅峽市、平羅縣相望;南交甘肅景泰縣、古浪縣,寧夏中衛市、中寧縣;西連甘肅武威市、民勤縣,阿拉善右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188.68公裡 。全旗總面積80412平方公裡,轄4個街道、9個鎮、6個蘇木,有蒙、漢、回、滿、朝鮮、達斡爾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28.3%,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旗。
旗因山得名,系「賀蘭山」一名異譯。系蒙古語,意為「金黃色的馬」。一說意為「肘」。蒙古語稱東為左。
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
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是2011年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受自治區教育廳和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雙重管理,是當地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學院先後由7所學校合併而成。
截至2017年5月,學院設有9個教學部門和9個管理部門;設有高職專業13個,中職專業 22個,國家開放大學專本科專業15個;在校生616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785人,電大及成人教育在籍本專科學生3375人);承擔各類社會培訓、專業技能鑑定每年6000餘人次。教職工403人,正教授3人,副高職稱 106 人,碩士學位教師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