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7月底,湖北共有6個縣建有大學
仙桃原名沔陽,擁有1500多年建制歷史,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仙桃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東臨武漢,西接荊州、宜昌。318國道、滬渝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許廣高速公路和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縱穿南北。仙桃地理區位優越,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裡半徑之內。
仙桃市國土面積2538平方千米,總人口152.9萬人。其中城區建成區面積60平方千米,城區人口50萬。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68.47億元 。
仙桃職業學院
仙桃職業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國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仙桃職業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39年的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到20世紀80年代更名為仙桃師範學校,200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在仙桃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仙桃職業學院,2002年仙桃衛生學校整體併入仙桃職業學院。
據2018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佔地面積1000畝,校舍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設有6個二級學院、26個高職專業,有教職工678人,有各類學生16000 餘人。
潛江是湖北省直管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是連接湖北東西部的橋梁城市,是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等湖北「兩圈兩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
全市總人口101萬,境內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轄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個國有農場、16個鎮處,總面積2004平方公裡,素有「曹禺故裡、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綠化模範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
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12.63億元,增長7.9%,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90位、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第82位、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第65位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學院前身是創建於1959年的湖北省潛江藝術師範學校,2004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2019年9月,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截至2020年6月,學校佔地面積1000畝,校舍面積2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50萬冊。
學院設8個教學院部:音樂學院、設計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管理學院、表演藝術學院、潛江龍蝦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中職部,各類學生10000餘人。有教職工515人,教授、副教授86人,另有知名藝術家、教育專家擔任的兼職教師40人。
天門市,是湖北省直管市,武漢城市圈、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 ,漢江流域主要的節點城市 ,地處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漢江,東臨武漢。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內天門山得名「天門」;1994年,國務院批准對天門市實行省轄直管。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27.23萬人。
天門古稱竟陵,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茶聖」陸羽故裡、竟陵派文學發源地、內陸最大僑鄉、中國蒸菜之鄉,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已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市、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市、中國創新創業中小城市百強市。
天門職業學院
天門職業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高等職業學院, 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學院位於武漢城市圈茶聖陸羽故裡,全國著名僑鄉、文化之鄉、教育之鄉、湖北歷史文化名城——天門市。
學校佔地面積80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擁有優美寧靜的園林式校園,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諧的人文環境,先進全新的教學理念,優績優酬的分配製度,靈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唯才是奉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為師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學校將遵循教育規律,強化辦學特色,注重就業導向,加強專業建設、實訓基礎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黃梅縣,湖北省黃岡市轄縣,位於長江中遊北岸,大別山尾南緣,東與安徽省宿松縣接壤,西與武穴市毗連,南與江西省九江市區隔江相望,北與蘄春縣山水相依。地勢北高南低,呈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1701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黃梅縣下轄12個鎮、4個鄉 [2] ,總人口100.73萬人。
湖北理工學院濱江學院
湖北理工學院濱江學院是湖北黃梅縣人民政府和湖北理工學院雙方為推動湖北理工學院轉型發展,提高湖北理工學院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湖北理工學院科技應用水平,促進黃梅和湖北小池濱江新區社會經濟發展聯合興辦,以普通高等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及科技項目的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教學科研機構。
大冶,湖北省轄縣級市,由黃石市代管,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遊南岸,和該省鄂州、鹹寧相鄰,西部和該省省會武漢市接壤。地跨東經114°31′—115°20′,北緯29°40′—30°15′,總面積1566.3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10個鎮、1個鄉,2018年常住人口91.09萬人。
大冶是華夏青銅文化發祥地。3000多年前華夏先民在大冶採礦煉銅,創造了青銅文明。境內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和「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獲評「持續開採時間最長的古銅礦」基尼斯記錄。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入選「201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
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由湖北師範大學舉辦的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以本科層次教育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學院位於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湖北省黃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大道東666號。
根據2018年9月官網顯示,校園佔地面積673畝,規劃用地1000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下設經管系,政法系,數學系,中文系,外語系等,開設32個本科專業和16個專科專業,普通本、專科生人數近6000人。 自有和聘任教師396名,其中教授55名,副教授145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277名。
紅安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區、大悟縣,南連新洲區,北靠河南省新縣,總面積為1796平方千米。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紅安正式建縣。曾養育了理學奠基人、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明代思想家李贄,現代翻譯家、文學家葉君健,歷史學家馮天瑜,經濟學家張培剛等一大批名臣學士。大革命時期,這裡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紅安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中南航空學院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中南航空學院(以下簡稱紅安校區)是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最大的專業學院,也是湖北省最早開設航空專業的學院,歐式校園建築融歷史、人文、生態於一體,是一座與國際教育接軌,文化氣息濃鬱的現代大學,被譽為「中南地區最美的專業航空學院」。紅安校區於2014年正式落戶紅安經濟開發區,佔地700畝,建築面積70000㎡,同年9月動工建設,校區總投資擬定2.2億元,目前已經完成投資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