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是武當派的創始人,創下了諸多武功,是唯一可以與達摩相比並論的人物。在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金庸先生更是著力刻畫,讓一位和藹可親的武林宗師形象躍然於紙上。
在小說中,金庸先生讓張三丰創下一套曇花一現的武功,這門武功的威力不可謂不小,然而在傳承上卻很有問題,只有武當七俠中的張翠山學了去,可惜這門武功最後隨著張翠山身亡失傳了。
這門武功被命名為「倚天屠龍功」!
其實就是那二十四個字的書法,正是「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因為這二十四個字,武林中掀起了無數爭端,不少江湖人為了爭奪屠龍寶刀送了命。後來俞岱巖無意中得到了屠龍刀,結果在回武當山的路上先是被天鷹教殷素素暗算中了毒,接著又被西域金剛門的高手打成殘廢。
剛被張翠山救回武當的時候,俞岱巖奄奄一息,當時正是張三丰九十大壽。看到自己的徒兒受重傷待斃,張三丰哪裡還有過壽的心情,於是用盡全力護住徒兒不死,不過俞岱巖終究不能恢復到以前,即使醫術得胡青牛真傳的張無忌奪得了黑玉斷續膏,也只能讓俞岱巖恢復行走,一身武藝算是廢掉了,這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
在俞岱巖昏迷不醒時,張三丰心有所思,在大堂上運指成筆,書寫了王羲之的《喪亂帖》,然後還反覆寫那二十四個字。恰巧張翠山在一旁看到了,這就是倚天屠龍功的由來。
從張翠山在江湖上運用這套武功的效果來看,威力固然是極大,不過限於張翠山的內力修為不高,這套武功也只能對付江湖上的一些尋常高手,如都大錦還有少林寺派出馳援龍門鏢局的好手,遇上金毛獅王這一層級的高手,張翠山也只是白給了。所以,王盤山揚刀立威大會就成了金毛獅王謝遜的揚刀立威大會了!
在王盤山上,謝遜要殺人,張翠山出於俠義心腸便出言阻止,結果謝遜說了個話非常驕傲:「咱們學武之人,真要死而無憾,卻也不是易事。因此我要和兩位比一比功夫,誰輸誰死,再也公平不過。你們年紀輕些,就讓你們佔個便宜。兵刃、拳腳、內功、暗器、輕功、水功,隨便哪一樁,由你們自己挑,我都奉陪。」
不過謝遜雖然實力非常強,卻未免小瞧了世人,於是這一仗謝遜輸了,輸給了張翠山。
張翠山外號「銀鉤鐵劃」,單純論武功當然不是謝遜的對手,若單論書法,他也未必能贏謝遜。在金庸筆下,謝遜是文武雙全的人物,而且權謀、韜略等等,謝遜也不差實在是位經天緯地的人才,只可惜拜錯了師父,被成昆弄得性情大變,成了殺人狂魔。
然而張翠山將武功和書法融合在一起,謝遜也就只好認輸了。於是張翠山以爛銀虎頭鉤鉤住石璧,用判官筆在石璧上寫下了那二十四個字,正是用上了倚天屠龍功。金庸先生還寫道:「要知『武林至尊』以至『誰與爭鋒』這二十四個字,乃張三丰意到神會、反覆推敲而創出了全套筆意,一橫一直、一點一挑,儘是融會著最精妙的武功。就算張三丰本人到此,事先未曾有過這一夜苦思,則既無當時心境,又乏凝神苦思的餘裕,要驀地在石壁上寫二十四個字,也決計達不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所以謝遜自然也就只能認輸了。
不過也是因為如此,這門武功曇花一現,連傳承都是問題,張翠山死後,也就告失傳了。
當時張翠山看張三丰寫完字之後,張三丰就說過:「我興致已盡,只怕再也寫不成那樣的好字了。遠橋、松溪他們不懂書法,便是看了,也領悟不多。」所以即使是創始人張三丰也不能使用這套武功,而張三丰創這套武功時的心情也著實讓人心酸,那一章叫「字作喪亂意彷徨」也就寫明了張三丰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