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已知的快樂 成為更好的自己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文 | 語音 | 又又
你好,我是又又,你是哪一位呢,那今天過得好嗎?
生活中,你是不是很多時候,感到自己特別委屈,總覺得為啥別人都那麼冷漠,為啥自己的要求不高,卻總也得不到理解和滿足,為啥自己一想說點什麼,就變成了埋怨和指責,真的是又氣又急又無奈...
這個Bug到底出在哪了呢?
你期待啥都不用多說,自己的心思就能被猜中,需要就能被滿足,情緒就能被安撫...
可是誰能有這種特異功能呢?誰也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你覺得什麼都說出來就沒意思了。
我們交往這麼久了,他自己看不出來嗎?你信奉,一切盡在不言中,代表親密關係中的默契。可是,這也把你的另一半,你的同事,朋友們害苦了,總得猜你怎麼想的,真的太累了,於是你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你們都成了生活中冷漠的人,不在乎你的人...
這是人際交往和親密關係中的常見模式,心裡怎麼想的是什麼感覺,以為不直接說出來,通過腦電波,彼此就都能接收到信號,如果對方沒接收到你的信號,你就會感覺很失望,很受挫,對方也會覺得莫名其妙,你怎麼就不高興了呢?
希望別人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並且滿足自己,這更像是一種嬰兒時的幻想,只有母親對嬰兒的需求,會有這種共生的,沒有邊界的,且非語言化的關係。
而成年人之間,就是通過語言的方式來表達的。也許你也嘗試表達過自己不滿的感受,但非常擔心這是一種攻擊,擔心別人會覺得你太敏感,太挑剔,更擔心自己表達之後,會受到更嚴重的疏遠和冷落。
其實這不怪你,或許在你的原生家庭和成長過程當中,所習得和體驗到的人與人之間的表達,就等同於抱怨,攻擊和指責。其實坦誠直接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才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良性循環...
首先,你可以嘗試清晰地表達自我,而不是情緒發洩。
也許你覺得自己實在是積壓了太多的苦悶,說出來很容易就成為宣洩情緒,沒關係,你只需要講明:
你因為什麼事情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
你的需要和期待是什麼?
這就夠了;
其次,成年人的人際關係,都存在自己需要擔負的責任。
在某種程度上一定是你本人,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你,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在人際關係中總是有沒有看到沒被滿足的無力感,那說明你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了小孩子的位置上,你得用成年人的方式去表明自己的需求,改善人際關係...
來,今天晚上的心理暗示訓練,需要你拿出一張紙:
寫在2019年裡,到現在為止,你做過的最不像成年人的事,然後看看哪些是可以成長和改變的,做一個對自己了解的人,比什麼都重要。
接下來開始進入我們的入睡訓練啦,
把燈光調暗,讓自己輕輕躺下來,
躺的舒服一點,閉上眼睛,
我們開始睡覺啦,
來,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