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我們經常用的句子,你知道原句是什麼嗎?《詩經》告訴你。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詩經》是怎麼寫的。
國風 · 王風 · 採葛
無名氏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出這首詩共三章,每章三句,短小精悍,膾炙人口。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他情人的思念。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用這種誇張之詞形容他對情人的殷切思念,實是情至之語。同時本體「一日」,喻體「三秋」,對比鮮明,也有力地增強了感情的表達效果。成語「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詩。
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全詩五十字不到,卻把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焦灼萬分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
詩中表現這個男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他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內心獨自,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誇以成狀,沿飾而得奇。
再次感謝小夥伴們瀏覽小編的文章!如果你也喜歡這兩首詩的話,請點讚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