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免費」雞蛋
一場「專家會診」
一次「體檢贈送」
一聲「爸媽」
……
在這些「暖心的關愛」中
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的老人
很可能掉進了精心布置的消費陷阱
父母痴迷買保健品,
子女該咋整?
案例:
如今針對老年人的傳銷、虛假廣告增多,他們假借電視購物、會議營銷等之名,變著花樣騙走老人兜裡的錢,讓人防不勝防。
案例1
8旬老太半年買16萬元三無保健品 商家還郵寄來豐乳片
聽信電話推銷,陝西省漢中市81歲的退休教師王奶奶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來,她竟花了16萬元買回一堆保健品。而這些保健品中,不僅有豐乳片等根本不適合老人使用的產品,而且經工商部門鑑定均為「三無」產品。
「為了不讓她買保健品,我們都沒收了她8部手機了,但還是無濟於事。」王奶奶的女兒愁容滿面地說。
案例2
老人2700元買的保健品其實就是糖
看到廣告,長沙劉奶奶花了近三千元買了「中美雙認證」的氨糖產品,到貨後,老人卻發現,產品和廣告上說的完全不一樣。該產品不僅沒有保健品的「藍帽子」(標誌),也不是氨糖產品,產品類別明確寫著「壓片糖果」。老人再打電話過去,銷售人員稱「包裝不一樣,藥是一樣的」,要劉奶奶去找食藥部門驗貨,並信誓旦旦,「假一粒賠一萬」。
案例3
本想領個免費節能燈,可是後來不由自主地花了4000多
60歲的李阿姨已經退休了,在家無聊時在報箱裡看到一張會議通知,上面說送節能燈,又說是「節能減排辦公室」組織的,就決定去聽一聽。李阿姨心想,我只要捂緊錢包就行了,我不會買,我就是去領免費東西的。
到了之後第一天,主辦方說購買產品當場返現,好多人花100元買蛋白粉,就能返還120元。第二天,還是這樣的方式,買了當場返現,而且比第一天返的還多。第三天,主辦方說一種金槍魚油膠囊特別好用,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都有幫助,而且當天只有4個優惠名額,500元一瓶,買了還能當場返現600元。
到了第四天,購買產品不能返現。現場接入了全國視頻直播,廠家的副總說,這些膠囊只有在這個會上才能優惠買,買一瓶送三瓶,還送很多贈品,贈送的電飯鍋還是大牌子。到了這個時候,李阿姨有點心動了,心想金槍魚油膠囊就算吃不好人也肯定吃不死人,就花了近4000元買了一盒膠囊,主辦方送了一枝野山參和一隻貔貅擺件,還有其他一些贈品。
就這樣,一個看起來金光燦燦的貔貅擺件,被說成「開光足金」;一盒幾十元買來的野山參,被包裝成抗癌神藥;一款金槍魚油膠囊,說是治療高血壓「聖品」……持續四天的會議銷售,讓不少老年人心甘情願為這樣的「六件套」買單數萬元。
評判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兒女親戚連勸帶說:這可是騙局啊!爸媽們怎麼也不信。老年人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當?「銀髮收割機」緣何屢屢得逞?
各方說法
案例1中,漢中市工商局漢臺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主任藏宏傑說,經過調查,馮女士的母親王奶奶通過一本非法刊物上的廣告聯繫上一家保健品銷售公司。而該公司銷售人員通過「關愛老年人」為名頭,用噓寒問暖、甜言蜜語、小恩小惠等手段,通過電話向老人銷售保健品、藥品。每次銷售保健品,該公司都是通過快遞公司送來保健品和藥品,並代收貨款。「對方只有電話,送貨走的是快遞,查起來也很難。」。他提醒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藥品時,應先諮詢醫療機構,看是否需要、是否適合,還可到工商部門「驗明正身」,做到理性科學消費。
案例2中,食藥監相關人員介紹,保健食品必須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此外,只要是保健食品,一定要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審批認證的保健食品標誌,獲批產品外包裝標註「國食健字」字樣,也就是俗稱的「藍帽子」。食藥監提醒,老年人購買保健食品時,一定要認準「藍帽子」,要到正規商店、藥店購買,不要相信保健食品包裝或廣告中宣稱的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也不要參加保健品講座、培訓、旅遊、集會等活動。
案例3中,因在經營活動中開展虛假宣傳、誇大提供商品的性能,侵犯消費者權益,上海定元實業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工商局查處,沒收違法所得145萬餘元,並處以145萬餘元罰款。北京君澤君(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英佔認為,現有法律法規對於會銷類虛假宣傳欺詐行為的認定,缺乏明確規定,監管部門掌握的一些案件線索證據,往往因達不到立案查處標準而無法處罰到位。建議對相關法律法規中虛假宣傳及欺詐的定性進一步明晰,同時行政機關應從重從嚴處理違法經營者。
方法
在一場場「坑老」騙局中,老人為何屢屢受傷,抑或心甘情願被忽悠?與保健品推銷員之間拉鋸式的戰爭,仍在許多家庭持續上演。
揭秘保健品的套路
這麼多老人上當,保健品的套路,讓很多老人毫無抵抗力。
老年人多數存在對健康的焦慮心態,容易被暗示,主觀上願意相信一些保健品的所謂功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心理暗示的催眠場,讓老人特別相信某一產品的功效,以及所有相關的說辭。
焦慮,是騙子的最愛,上當受騙,從來都是如此。
年輕人焦慮賺錢,容易被傳銷騙,老人不焦慮錢,焦慮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騙。
第一招:誘以免費量血壓、邀請參加免費體檢的名義接觸老人,藉機詢問電話號碼家庭地址等個人信息,然後進一步糾纏。第二招:嚇用或真或假的數據,恐嚇老人加劇對自己身體狀況擔憂,然後介紹自己推銷的產品,虛構治病效果。第三招:哄組織老人免費體檢、旅遊,打親情牌,在情感的感召下,讓老人上當。有的平素節儉的老人礙於面子,最後只能購買價值不菲的保健品。
保健食品消費提示:
購買保健品時,清醒頭腦最重要
老人需正確認識保健品,保健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改善機能、調節身體狀況,但是不能治病。
如果還是需要購買保健品時,務必要弄清楚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請認清保健食品標誌。保健食品產品外包裝上有藍色草帽樣標誌,標誌下方為批准文號和批准部門。不要購買無保健食品標識的非法保健食品。
每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消費者可以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www.cfda.gov.cn)「數據查詢」欄目查詢產品的真實情況。
其次,應仔細閱讀保健食品標籤說明書,按需購買。看清楚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項、保質期等相關信息。最後,要索取、保存發票、小票。一旦出現侵權情形,儘快撥打12345,向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舉報,維護自身權益。
一旦中招怎麼辦?
消費者一旦上當受騙,該如何維權呢?
1、向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舉報
利用會議、網絡非法營銷保健食品,給食品、保健食品變換包裝,塗改生產日期以次充好,消費者一旦發現上述這些違法行為,可撥打12345電話舉報。
2、可以依法要求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涉嫌犯罪的要及時報案
如果發現商家的保健食品,具有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應當保留好相關證據並及時報案。
不讓騙子鑽空子,家人要做到這幾點:
老年人的善良,為騙子提供了可趁之機,可你是否想過騙子拿著「關愛」的幌子為何屢試不爽?
做子女的應讓親情圍繞父母
隨著年齡變老,身體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老人們會過度自身關注健康,可以說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
一些老年人寧願相信保健品營銷人員,也不相信自己的子女和執法人員。這說明,作為老年人的子女、家人或親朋好友,介入得太晚了,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他們的關心也不夠,才被騙子搶了先,鑽了空子。
1、做兒女的有時間要多陪在老人身邊,讓老人不再孤單,讓騙子無可趁之機。如果老年人子女和家人平時多關心一下他們的生活,多了解一下他們的思想,通過現實案例讓他們提前了解保健品營銷常用的伎倆,也就等於是提前在老人心裡築起了一道安全防線,那麼他們上當受騙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2、子女要多和老人交流探討,不要直接批評、指責老人的做法。勸說老人時,耐心了解老人內心的需求。3、子女多帶老人進行正規的體檢,聽正規的健康講座,讓老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讓老人感受到子女把他們的健康當回事,讓父母覺得自己被親情圍繞,被兒女所需要。4、正確的引導老人,找到適合他們並且是他們喜歡的事情。比如,參加社區唱歌、茶話會的活動;或是為他們報老年旅行團,讓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編最後提醒:如果你都沒有賣藥的了解你父母,你說他們信誰? 作為子女,多抽出點時間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