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乾淨冬,必是髒年」,啥意思?為什麼會是髒年呢?

2020-12-18 芷天說

農村俗語:「乾淨冬,必是髒年」,啥意思?為什麼會是髒年呢?

作為農業大國,由我國田間地頭誕生的生產經驗不勝枚舉。為了方便記憶,祖先們並把這些道理縮減成類似順口溜的句子,方便口口相傳。傳承到今天,幾千年有餘。在這個「雞湯」盛行的年代,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些道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而真正能讀懂的卻又覺得受益匪淺。

不管是介紹是人情世故還是生產技巧,放到現在來說依然歷久彌新,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俗語「乾淨冬,必是髒年」。

「乾淨」這個詞一般是用來形容整潔與否?用「乾淨」來形容冬天似乎有點不夠用,在大部分人眼裡,冬天其實就一個樣子,萬物凋零、白雪皚皚、寒風徹骨。那麼,怎樣的冬天才算乾淨呢?

眾所周知,說一個人乾淨,很多人會聯想到不僅僅是指其外貌身體看起來乾淨,更是指其內心非常乾淨,這樣一個純粹的人是很多人都願意相交的知心好友,只可惜這類人時間不多矣。在此處「乾淨」明顯是褒義詞。

然而在冬天,「乾淨」卻很容易給人帶來煩惱。我們都曾聽說過「鳥不拉屎」的說法,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的貧瘠。對於絕大多數的農村來說,「鳥不拉屎」不太可能,甚至有可能到處都是。毫無疑問在農村不能稱得上「乾淨」,以前曾有位老師說,但凡與水相關的都有旁邊都有「點水旁」,然而乾淨的淨似乎與其並無關聯,實則不然。

若要使得物品潔淨,便要用抹布蘸水細細擦撫。對於天地來說,要想使得大地乾淨,那便要下上一場豪雨或者一場大雪,來清洗天地間的汙穢,因此這裡的淨指的是用於清洗大地的皚皚白雪。

抹布入水,水自然渾濁,因此這水也就成了髒水。對於農業生產來說,雪對來年開春後的小麥有極大好處,既能保證溫度也能提供水分,增強土壤肥力,可以讓來年有個好收成,再加上嚴寒的低溫可以凍死很多蟲子。總的來說,下雪是件好事,所以有句老話說「瑞雪兆豐年」。在北方很多地區,冬天很少見到雪,說到此處,咱們就要聊一聊大家都在關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空氣汙染。

當天地間的水分極其稀薄之後,加上乾燥的冬季便會使得空氣瀰漫著很多灰塵。因此冬天醫院裡增加最多的病就是鼻炎。鼻炎患者最忌諱吸到冷空氣和「髒空氣」,而若沒有瑞雪的年份,這兩者必然同時存在。因此在所謂的「乾淨冬」地面因為沒有雨雪的緣故可能會很乾淨,但是空氣汙染程度絕對讓人不想出門。對此,很多城裡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

而相反在農村地區,冬天卻沒有那麼多要操心的事,畢竟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曾經那個每天盼著過年的記憶早已淡去,如今的想來很多人覺得越過越沒有年味兒了,原因就是很多地方被政府勒令不允許燃放煙火,沒有絢麗的煙花和響震天地的鞭炮,如何能讓人感受到年味?

其實也是政府的一番苦心,畢竟現如今的生態環境著實脆弱,咱們這塊祖輩們共同生活的地方早已大不如從前,因此必須要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遏制遏制生態環境的惡化,每年燃放煙花的大量灰塵足以讓一座城整日籠罩在霧霾之中,何其可怕。再加上其中的二氧化硫又會破壞大氣層,全球變暖的趨勢將來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很多地方連年不下雨?或者說降水量越來越少,與此脫不開關係。

最後,「乾淨冬,必是髒年」就介紹到這裡,如今還處在金秋十月,距離過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也算是能看得見了。不知道各位的家鄉通常是「乾淨冬髒年」還是「髒冬乾淨年」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晴冬至,爛大年;乾淨冬,必髒年」什麼意思?
    像我們農村的老人常說:「冬至大如年」,說到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包餃子了。因此每年過這個節氣,大家就會很忙,每個家庭都帶著笑聲和餃子,團聚在一起,談論著一年的收穫和快樂。有二句關於冬至的俗語,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乾淨冬,必是髒年;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流傳的俗語是比較多的,這些俗語都是以前的人一輩輩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在生活中也聽到了不少,有些細細品味的話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當然,在這些俗語中,有些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東西,需要我們從中仔細辨別。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農村俗語「乾淨冬、必髒年」是啥意思?今年是「乾淨冬」嗎?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我國古時的農村俗語多半和氣候、農事相關,這句俗語也不例外,講述的主要是氣候與農事生產之間的關係,即使在現在看來依舊是非常適用的,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
  • 農村俗語「不怕重陽連陰雨,就怕十三一天晴」,什麼意思?
    在農村,老話說「一春沒有三秋忙」。的確,在農村,秋天不僅是收穫的季節,也是秋播的關鍵時期,今年進入深秋後,北方很多地方降水少,這也讓村裡的劉大爺甚是擔憂。劉大爺是村裡的「種植能手」,靠著豐富的經驗以及俗語農諺的指導,每年收成都比別人的多。這兩天,重陽過後,劉大爺有些心緒不寧,估計心裡是想到了一些事。小編好奇的和劉大爺攀談著,劉大爺說,重陽節過去了,天氣雖然冷了,陰天但是沒有降雨,只能看看九月十三了,如果還不降雨,那麼可能今年冬天要出現乾旱!這對咱農民來說,可不是件好事!
  • 逢冬數九,農諺「幹冬溼年,溼冬幹年」啥意思?今冬三九是何時?
    逢冬數九,農諺「幹冬溼年,溼冬幹年」啥意思?今冬三九是何時?文/農夫也瘋狂冬至節氣已過,你可有曾吃餃子呢?不過在民間也有著「逢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說到了冬至節氣,也就正式進入了「數九寒天」,即一年中最冷的隆冬天要來了。在廣大的北方地區還有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農諺,那今冬的三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農諺「幹冬溼年,溼冬幹年」又是什麼意思呢?(1)「三九」是什麼意思?三九從何時開始?
  • 農村俗語「鳥屎落在人身上,今年諸事要遭殃」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沒有城裡那麼多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城市那麼金碧輝煌,只有一些破舊的房屋,和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地。其實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農村變化非常大,村村都新修了柏油路,家家都開上了私家車。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 而冬至這一天也是很多農村祭祀先祖,以祈福來年農作物能夠有更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對於後期天氣也更為注重,而這裡所說的「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具體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在過去還是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按照農村的說法,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初一生下了男丁,那麼,這個男丁長大後會缺乏才能,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難以成功;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十五生下一個女孩兒,那麼,這個女孩兒長大後會死心塌地地與丈夫過日子,會處處想佔娘家的便宜,娘家想佔姑娘家的便宜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姑娘就等於白生了。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如果翻看農曆會發現,我們很快就會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氣,即冬至。冬至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的第22個節氣。 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小雪節氣是入冬之後的第2個節氣,意味著天氣將會越來越冷,降量也會逐漸的增加。因為小雪節氣之後,北方的冷空氣會逐漸東移南下,影響我國東南部大部分地區。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國農村地區地大物博,各地的自然情況和天氣變化,走勢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一些民間俗語有其自身的地域性。換句話說,同樣一句俗語,放在北方可能合適,但是放在南方則意義完全相反。
  • 農村有句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話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不少人都喜歡講俗語諺語,大家對俗語諺語也都不陌生。其實平日生活中,我們總能有意無意的說出幾句俗語諺語,或者從別人口中聽到一些俗語諺語,這些俗語往往能夠起到點明說話的中心內容中心思想的作用,使得平常的語言交流有了「起伏」的感覺。
  • 農村俗語:「窮死不做賊,冤死別告狀」啥意思?為什麼不能告狀?
    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話,不妨常常和村子裡的老人聊聊天,不僅可以陪陪老人,還能聽到許多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其實農村的俗語,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在流傳的過程中雖然也經歷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過程,但其實留下來的俗語,質量也是層次不齊的,其實這個質量也是指它在當今社會有沒有一定的意義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人會害怕八月,女人害怕臘月呢?
  • 農村俗語: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啥意思,啥是瑞草呢?
    在農村生活,家家都有院落,院落是人們常年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地方,也代表著農村的具體特徵和特有的文化,所以農村生活的人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院落設計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就是民間百姓根據日常最重要常見最常的院落作為比喻來總結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