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杜坤維
不能為人民幣匯率創階段新高鼓掌歡呼大讚利好
杜坤維杜坤維財經今天
人民幣匯率走向,事關多方利益,國內方面進口商家喜笑顏開,出口商家可能愁眉苦臉,美國也是樂見人民幣升值,一直以來,美國財政部都是對人民幣匯率指手畫腳,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於在岸和離岸市場17日雙雙走高。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以6.5720開盤,隨後升破6.57關口,最高升至6.5649,創下近29個月以來新高。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升值已超過5.7%。人民幣緣何會升值,主要是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率先恢復,給人民幣匯率堅實的支撐,從前三季度GDP增速看,恢復十分明顯,據中國政府網,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而美國歐洲日本等疫情依然嚴重,不斷採取新的隔離政策,影響到經濟的復甦,不斷尋求新的經濟刺激,而中國央行從5月或者是6月份開始,已經在邊際收緊貨幣政策,不再降準和下調MLF資金利率,國債收益率從2.5%升高到3.2%左右,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絲毫不奇怪,8月以來,人民幣不僅繼續對美元升值,對歐元、日元升值約6%,對英鎊升值逾5%,對澳元升值逾4%,對加拿大元升值近4%。以美國為例,美聯儲兩次就把利率降低到0-0.25%,實施無上限的量化寬鬆,美國財政部則是不斷發債,今年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國債達到27萬億美元以上,美國是一邊發債,美聯儲一邊印鈔購債,也就是發行美元購買美債,短短30周,美聯儲向市場注入了17萬億元流動性,美元信用喪失,美元指數也從高位墜落,現在已經再度跌破92,路透社16日報導稱,花旗銀行預測明年美元匯率下行態勢將持續,美元或最高貶值達20%。其原因一方面在於,美國財政寬鬆政策將持續,令美元持續承壓。但是人民幣升值尤其是單邊升值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利好,需要防範人民幣升值的副作用。人民幣升值利好因素在於有利於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格升高,像股市和債市相對有利,北上資金、QFF等就會更多的流進來,保證債市和股市穩定運行,也有利於中國降低進口產品的成本,從而降低企業和居民生活成本,中國進口產品主要集中於上遊的原油食用油、晶片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等,也給奢侈品玩家帶來利好,畢竟若兌換1萬美元,在今年5月底需要7.1萬人民幣,現在只需要6.5萬元人民幣,比5月能省約6000元。前三季度進口大豆7452.9萬噸,增加15.5%;進口豬肉328.6萬噸,增加132.2%;進口牛肉157.2萬噸,增加38.8%,給居民帶來實質性好處。其次是人民幣幣值升值,有助於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增加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緩慢挑戰美元霸主地位,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2019年,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持有儲備資產的幣種構成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1.95%,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SDR籃子時提升了0.88個百分點;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市場份額為4.3%,較2016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五位,市場份額為1.76%。人民幣成為全球主要貨幣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人民幣升值主要傷害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企業,一個是承擔匯兌損失,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升值已超過5.7%,如果外貿企業不做好外匯對衝管理,意味著很大的匯兌損失,不少企業利潤率都達不到5.7%,大幅升值,意味著少數出口企業有訂單死的更快,沒有訂單失去市場份額,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經濟復甦與出口增長較快是有關係的,疫情衝擊,國外實施遠距離外交,影響了本國的製造業,給中國帶來額外的機會,疫情對生活方式的改變帶動筆記本電腦、家電出口分別增長17.6%、17.3%,抗擊疫情的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8287.8億元,增長37.5%。此外,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1.8%、48.2%。
媒體報導,單是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就已吞掉了布藝玩偶、服裝面料這類薄利型外貿產品的大部分淨利潤,再疊加原料成本和運費漲價等因素,議價能力並不強的他們,損失可想而知。媒體還舉了一個例子,某公司(7月~10月)的出口額大約為1.5億美元,結匯時間一般會比出貨時間再滯後一個月或45天,按照每美元匯兌損益0.20計算,損失就達3000萬元人民幣。
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既不能片面認為是利好,也不要認為是巨大利空,需要合理引導人民幣匯率穩定,給市場一個穩定的預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