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那天,我們就用百分之兩百的心來呵護照顧它,總有那麼些即使是大人都隱諱的話題,然而,對於嬰幼兒期寶寶們的性秘密而避而不見,無視為之,作父母的要對這些了如指掌,為寶寶健康成長做好知識儲備!
嬰兒期性心理——無意識性愉快體驗
以前人們有一種誤解,以為在兒童時代,尤其是嬰兒期性衝動是不存在的。現在雖然有些人已經改變了這種看法,但仍認為此種存在並不是正常的存在。那麼,嬰兒期到底是否存在性心理呢?其表現有何特點呢?其性角色的發育由何種因素影響呢?
著名的英國性心理學家靄理士(Eliis)曾在他的《性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在嬰兒出生不久,生殖器官感受性刺激的自然傾向已經有一個基本的變異的範圍。在初生的嬰兒,這一部分也往往感覺到刺激……這是很尋常的事。」弗洛伊德也認為,就人的個體來說,他的性生活早在嬰兒期就開始了,而不是從成熟期才開始的。許多學者的觀察發現,一周歲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常出現生殖器官的手淫行為。還可以見到手淫時出現性高潮現象。可見,嬰兒期存在性問題。這種性的問題取決於性器官決定的性別差異,是在性身份的確立的生理特徵的基礎上產生的。其性心理表現特點是無意識的性愉樂體驗。它和嬰兒早期與父母關係直接相關。
嬰兒出生前,父母和胎兒並無直接的肉體接觸。在一部分家庭中,孩子出世時,父親在場。但在更多的家庭中,父親沒有與妻子共享這一經歷。做父親的無法體驗胎兒在母體體內時,母親的那種興奮、那種感受。嬰兒出生後,由於母親哺乳,照顧孩子,與孩子的身體接觸的機會、方式均比父親多,因此,嬰兒與父親和嬰兒與母親之間相互關係以及相互作用產生不平衡的局面。而這種不平衡局面還繼續維持下去。這對嬰兒的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般看來,嬰兒吸乳只是生來所具有的一種本能反應,或簡單作為提供營養的一種自然手段。但多數性心理專家認為,嬰兒吸乳,含有性的因素。嬰兒在吸乳時,其嘴唇與母親的乳頭發生接觸之際,嬰兒勢必感覺到極度的愉快。大家知道,對於哺乳期的嬰兒來說,吸乳是防止嬰兒哭鬧的最好辦法。嬰兒吸不到乳頭時,往往喜歡吸大拇指。雖然這種行為可以給嬰兒提供一些快感。由於口部到了成人時期是一個性慾部位,故一些性心理學專家把口部作為嬰兒期「性慾」快感中心。弗洛伊德曾在《精神分析引論.精神病通論》一書中寫道:「當嬰兒在懷抱內熟睡,感到滿足的時侯,他那舒服的神情和成年時體驗到性滿足後的神情相似」。「吃奶吸乳乃是整個性生活的最早期的表現形式,是後來各種性滿足的雛型」。弗洛伊德還在其《幼兒的性慾》一文中,把口和與口唇相連的部分稱為「口部性快感區」。弗洛伊德的觀點對我們研究嬰兒性心理具有一定意義。
對於嬰兒來說,伴隨著生理的發育,身體的長高,其感知覺、思維、情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其性心理的發展的這種無意識的性愉快體驗,與其他心理過程的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
幼兒期性心理——性意識的蘊育
幼兒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飛躍時期,也是性心理髮育的重要時期。生物因素(先天的染色體組成和生殖器官結構)只是決定了嬰兒的性身份,但如何發展性心理和進入性角色,在後天,尤其是幼兒期,學習會起重要的作用。此階段是性意識的蘊育階段,其性愉快體驗從無意向有意轉化,逐漸認識到性器官的差異,識別性身份,並開始意識到性角色。弗洛伊德將此期稱之為「最重要的時期」,「因為它打下往後一切性的發展的基礎和方向」。
1.幼兒性身份和性角色發育特點
性身份就是一個人的性別身份,是一個人感到自身是男是女的方式;而性角色則是性身份被人所描述或者被自身所證實的方式。一般性身份在生命的最初三年就已確立,幼兒能夠識別自己是男還是女。同時,他們在家庭和周圍的環境裡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角色。也即自己應該扮演男性,還是女性角色。
幼兒性身份和性角色的發育途徑是比較複雜的。幼兒對性的認識受到父母、社會教育和文化薰陶的影響,其中包括父母親對子女的態度、同齡兒童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幼兒本身的個性因素。
一般性身份的主要決定因素到18個月時就已充分發育。隨著幼兒語言機能的發育,感知覺的發展,通過和周圍環境的接觸,不同玩具服裝等的識別,使幼兒敏銳地察覺到其他人對自己的反應,識別自身的能力的不斷提高。通常在18個月至3歲之間,幼兒更多地意識到他們自己和其他人的衣著打扮上的差異,慢慢地了解了自己的性身份。比如,小女孩的衣服總是很鮮豔、頭髮總比男孩長、喜歡玩布娃娃等;而小男孩的衣服多很隨便,短短的頭髮很利落、喜歡玩槍、車等玩具,這就可以從一個新的方面識別性身份。
到了三歲或更早一些,幼兒在家庭和周圍的環境裡開始意識到性角色,父母的態度及他們與孩子的關係對性色角的識別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父母不能恰當地打扮孩子,或者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別願望打扮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甚至將女孩當男孩撫養,男孩當女孩撫養,在取名、購買玩具、對幼兒談話,對其行為要求以及做遊戲中不能以幼兒正常性角色去強化,最終造成孩子性角色識別障礙,成年後往往導致性變態。
其他人的感覺或社會文化等因素也以多種方式影響幼兒性身份和性角色的發育。
2.幼兒性慾和性心理的發育
弗洛伊德把幼兒性慾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所謂自戀期。這是開始於嬰兒降生後的最初階段。因為吸吮動作在這一時期最重要。所以,口部性本能佔主導地位。將近兩歲時,幼兒自我意識生長了。性本能開始向著自己,把自己當作愛的對象。第二階段是兩歲左右。這時,母親發揮權威,要求兒童控制便溺,這就造成肛門快感區的自我滿足。第三階段就是伊底帕斯潛意識情意綜合期。這是幼兒性慾發展中最危險的階段。兒童開始向外界尋求愛的對象,首先不可避免地把愛的感情發洩到自己最親近的人——父母或保姆。這時兒童的性要求要由異性父母來滿足,對同性雙親懷有對立情感,即具有「戀母情緒」和「戀父情緒」。弗洛伊德把第三個階段的幼兒性慾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發展將決定著一個人的心理特性。
依據弗氏觀點,幼兒性慾和性心理的發育過程中,一般經過「肛門欲期」和「性器欲期」。孩子從8個月至3、4歲為幼兒性心理髮育的「肛門欲期」。這一時期,幼兒從排洩物的充足和排放兩個過程得到滿足。他們喜歡玩弄大便,喜歡摩擦肛門,大小便時總愛磨蹭,斷斷續續不願很快結束。如果平日的大便行為很自然,很順利,而並沒有便秘,則這種由肛門造成的快感中心的機會並不多。否則,排洩的行為勢必引起一種通暢與愉快的感覺,日久天長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幼兒3—7歲是性心理髮育的「非性愛的異性好感期」,弗洛伊德稱之為「陽具崇拜期」。這個時期,幼兒已具有初步的性別意識,知道男女性別角色,並發現男孩和女孩性別上的區別。男孩常因為有陽具而感到自豪、得意,常喜歡光腚和玩弄陽具;女孩羨慕陽具,常因自己缺少陽具而感到羞澀。這一階段,幼兒的性器欲並不強烈,它常常和父母的親情混在一起,在與父母的親切感情之中帶有性的意念。男孩常常偏愛母親,極端者甚至想獨佔母親而仇視父親;女孩則存在「愛父仇母」的相應情形,弗氏稱之為「戀父情緒」或「戀母情緒」。如果幼兒時期的這種戀父、戀母情緒太深,不能及時割斷,會有礙於幼兒性慾和性心理的健康發育。
雖然國內一些心理學家不完全同意弗洛伊德關於幼兒性慾的一些看法和理論,但從生理上、心理上分析,許多現象確屬性問題。那麼,幼兒性心理髮育有何特點呢?
3.幼兒性心理髮育特點
幼兒性心理髮育具有兩個特點,即自發性和好奇性。人們常常看到3-4歲幼兒玩弄、觸摸或暴露性器官,如男孩用手摸陰莖,女孩用桌子邊角或其他物體去觸及陰蒂而感到快感,這並沒有性目的,而是一種自發現象。幼兒還常常喜歡觀看和觸摸其他同性或異性幼兒的生殖器,或裸體向異性小夥伴顯示生殖器,甚至進行性接觸遊戲,這是好奇心的驅使。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產生,幼兒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尤其是當發覺男孩與女孩的性別差異後,他們就會有意識地表現出對性的好奇和關心。也就會不斷地提出各種關於性的疑問。例如人的妊娠、人的出生、男女身體與特徵的不同、與父母的關係等。此過程便是性意識的蘊育過程。在此過程中,父母的正確引導與教育,周圍環境的積極影響,對幼兒的性心理的正常、健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