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與孩子在愛的表達方面,往往偏向於「含蓄內斂」,也很少能做到彼此之間相互理解。傳統家長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但這聽起來又很不合理,「打是打,愛是愛」,兩者似乎並無聯繫。
那愛到底是什麼?自古以來,人們對這個「永恆的主題」就賦予了各種維度和深刻意義,有的人靠自己頓悟,有的人則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來不斷加深體會,那對一個孩子而言,他對愛有又怎樣的理解呢?
「媽媽,你知道什麼是愛嗎」佟麗婭4歲兒子的答案,說出愛的真諦
曾經在《王牌對王牌》這個節目當中,薇婭透露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由於直播行業的特殊性,每到重要節日,都會忙到很晚。
薇婭說在一次活動中,她三天只睡了一個半小時,因為熱愛這份事業,她希望證明自己在這個行業中的價值。
但當主持人問到薇婭的女兒時,她坦言對孩子有很大的愧疚,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時間陪伴女兒,就連家長會都沒有參加過。
有一次在直播間,薇婭收到了女兒的控訴,說別人都有媽媽陪,就我沒有。這一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堅強的薇婭,也讓她不禁落淚。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逐漸長大,她不再抱怨,而是告訴媽媽:你沒有時間陪我,那我陪你。很多明星聽完這句話後,都很感動,但接下來佟麗婭的講述,讓大家陷入了思考。
佟麗婭說她在平時拍戲的時候,也會經常帶著孩子,這樣既能陪伴他,同時也能夠見見世面,看看媽媽的工作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子朵朵,如今已經4歲了,有一次他對媽媽佟麗婭說:「媽媽你知道什麼是愛嗎?愛是給予對方想要的,而不是一直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聽到朵朵的答案,你是否覺得有些驚訝,一個年僅4歲的孩子,竟然道出了連大人都不一定能懂得的「愛的真諦」。
愛的真諦是付出與理解,父母與孩子的情,需要有一個人先表達
臺灣作家胡因夢從小跟媽媽就是「冤家」,父母婚姻不幸,母親的控制欲望很強烈,只要兩個人見面,就少不了彼此爭吵,因此母女之間也一直不能理解雙方。
直到母親去世的時候,她才開始解除心結,並且內心充滿遺憾,許願說:「媽媽,下輩子來做我的孩子吧。」那時她也明白了,為了結的緣分,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下去。
美好的愛總能點燃人們內心的熱忱,催生人們對理想和自由的欲望,而這份愛不僅僅體現在從父母那裡索取的東西,而是一種付出和理解。
父母與孩子在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能讓他們對未來更加堅定,因為背後擁有了強大的支撐。正如但丁所說:「愛是與陽光同在上天的光輝」,當我們理解了愛的真諦,便可以放下抱怨,重新奉獻出自己的愛。
愛不止步於物質,很多家長給到孩子很好的物質生活,但並沒有給到他們真正的愛,真愛是需要深入心靈,不僅要包容彼此的現狀,還要接受父母的過去和未來。
因此,對於父母而言,要教會孩子的是,人生不能只享受陽光和微風,也要學會在雨中舞蹈,幸福的孩子不是享有富足的物質條件,而是要將不那麼美好的現實變成有愛的夢想。
當然,這個道理很多時候不是由家長講給孩子的,而是孩子講給父母的,但無論怎樣,父母與孩子的情,總需要有一個人先表達。當愛的真諦在家庭中蔓延時,親情之間的隔閡也會慢慢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