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這首小詩短小精悍,十分勵志,彷徨失意時不妨讀一讀

2020-12-12 若木小記

說起袁枚,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誠然如此,作為「乾嘉三大家」兼「清代駢文八大家」的他寫文賦詩自然不在話下。而他的的著名詩作《苔》短小精悍,十分勵志,使人讀起來有一種奮發向上的感覺。

詩詞原文

春天萬物復甦,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在陽光照不到的陰影處,小小苔蘚的綠色生命也正在萌動,一如往常地蓬勃生長。雖然苔蘚的花朵十分微小,小得只有米粒那般大,但它卻可以像美麗華貴的牡丹那樣,自由驕傲的開放在這片天地中。

詩詞淺析

這首小詩表面上是「詠物」,但其中卻滿含著人生勵志的內容。

苔蘚所生存的環境是很惡劣的,陰暗、潮溼、寒冷,陽光普照不到,風雨卻常光臨。而就苔蘚本身而言,它是一種十分矮小,甚至可以說是低等的植物。但就是這種「先天條件不足,後天『發育不良』」的小植物,也像牡丹那樣綻放花朵,這種精神是可佩的

詩中第一句「白日不到處」點明了苔蘚的生存環境,那是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第二句卻說「青春恰自來」,沒有陽光,為何會有青春來呢?原來這是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青春,沒提供好的生存條件,但它後天努力,自己生長。一個「恰」字既是驚訝又是自然而然,驚訝苔蘚如此頑強、堅韌不拔,你老天不給陽光,但我偏要生長!而苔蘚的生長並不是那麼突兀,它是自然而然的生長出來的,沒有人為因素。

三四兩句則說明了苔蘚的又一大優點,它不僅要存活、生長,而且還要開花。雖然它的花朵很小很小,僅米粒那麼大,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照樣可以像牡丹開得那麼燦爛。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苔蘚能在那麼惡劣的地方生存,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但它並沒有止步,它不僅要生存,還要發展,對它而言,能證明發展的最好方式就是——開花。

蒼蠅再小也是肉,苔花再微小也是花。只要能夠開花結果,繁衍子孫,小點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才是生命的真諦。況且牡丹雖然大而美麗,但那是溫室裡的花朵,從小「嬌生慣養」,被人悉心照顧,它的花朵並不是屬於自己的。而苔蘚則不同,它的花朵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屈換來的,所以花朵不用分給別人,只屬於他自己。這足以說明,在這個世界中,萬物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大放光彩。

人生哲理

通過詩人袁枚《苔》這首小詩,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的人生哲理。

一、逆境造就人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人才往往是在惡劣的環境中造就的,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推崇的「逆商」。當人們面臨逆境或挫折的時候,往往會激發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正如詩中苔蘚那樣,在沒有陽光,陰暗潮溼的地方高調生長。通過逆境的洗鍊之後,人各方面的能力和心境都會得到質的提升。

二、不僅要生存,還要求發展

活著很容易,但要想活得精彩、活得燦爛卻很難。詩中的苔花不僅做到了活著,而且還開出了美麗的花朵,贏得了人生的精彩。那我們的人生呢?多少人一生庸庸碌碌,多少人半世紙醉金迷,在這渾渾噩噩的背後是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信念,所以並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發展意識的人像行屍走肉一樣活在世界上,這其實是十分可悲的!

三、光輝下的你並不一定比別人強

詩中的苔蘚花雖然微小樸素,牡丹花雖然華貴美麗,但並不是說苔蘚花比牡丹花差勁。無論從自然條件和人為條件來看,牡丹生存的條件比苔蘚優越太多太多,如果在同等的條件下,牡丹只怕早已枯萎,隨風凋零了。所以當自己有所成就時不要沾沾自喜,可能是因為你優渥的條件給你創造出了小小的成就,而很多先天條件不如你的人,正在大放光華。

(文/若木 圖/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最激昂的詩,最正能量的詩人,想要放棄時,不妨來讀一讀
    詩人們經常在詩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操。因此,許多的詩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能夠振奮人心,激勵人們前行。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很多時候,人們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突如其來的情緒低落,整個人陷入了一種喪的氛圍。那這種時候不妨來看一看這些詩人,讀一讀這些詩句。這些詩詞都是對詩人的人生,和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 如果你失意了,不妨讀一讀東坡先生的《贈劉景文》蘇軾詞/文瀾珊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03深度解析這首詩,翻譯起來不難,四句詩,欲揚先抑,前兩句「荷盡、菊殘」說不盡的悽涼。後兩句卻有「橙黃,橘綠」這鮮明的顏色,生機勃勃的景象來對比。仿佛在告訴友人,雖然,你已經五十八歲,年事已高,但「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如此分析起來,這是一首勵志詩。對我而言,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這「橙黃橘綠」了,讓整首詩的畫面,忽然鮮亮了起來。
  • 30首勵志詩詞,失落時讀一讀,總有一首點燃你的鬥志
    古典詩詞研究大師葉嘉瑩先生,命途坎坷,在人生艱難之時,她也曾想過放棄,此時的她想起王安石的一首詩: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人生,總少不了失意與坎坷,勵志的詩詞給了她力量 。當我們失落時,不如讀一讀勵志的詩詞,從詩詞中汲取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隱娘整理了30首經典的勵志詩詞,一首一個名句,失落了就讀一讀,總有一首能點燃你的鬥志。
  • 讀讀清朝袁枚的小詩《苔》和當代詩人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一2018年的央視春晚節目《經典詠流傳》讓清朝才子袁枚的一首五言小詩火了。這首小詩的名字叫《苔之一》。其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青苔,按照現代植物學家的研究來證實是不會開花的。就算大清朝的袁枚知道也不會開花,一旦袁枚寫出了這首小詩,把花賦予給了青苔,也算是詩人對青苔頑強不屈的生命,給予的一種精神鼓勵吧。人總愛凌駕於萬物之上,但是詩人,能夠俯下身段,近距離的親近青苔這種小生命,本身就是對既輕且微的生命的一種尊重;或者說詩人能明察秋毫,觀物至微。
  • 袁枚的兩首絕句,恬淡靜謐,清新有味,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比如王維就非常喜歡幽靜的氛圍,明月朗照,清泉靜流,和諧完美,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白居易也有名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新穎別致,立意不俗,作者採用側面烘託,傳神地再現出一場夜雪。下面介紹袁枚的兩首絕句,恬淡靜謐,清新有味,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 清代詩歌少,但是這13首詩,一讀就喜歡
    詩在唐代達到頂峰,之後的千百年的成就都不及唐代。清代的詩詞成就遠遠不及唐宋期間的,但是還是有不少名篇佳作。今天和大家一起品讀一下清代13首最名的詩歌,每一首都一讀就喜歡。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4、雜感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5、論詩五首·其二清代: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 這8首歷史上有名的短詩,讀一次醉一次!
    今天小編要分享8首經典的短詩,短小精悍,卻意韻悠長,誰讀了都會心醉。最暖心的詩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一個春日,陸凱率兵南徵,在戎馬倥傯中經過梅嶺,正值梅花怒放。陸凱忙折下一枝梅花,遞到信使手中,「幫我傳給我朋友,我寫首詩, 一併帶去。」是啊,這枝開放的梅花,是江南春意的寫照,陸凱像在說:「給,我把江南的春天送給你。」
  • 讀讀袁枚的這首詩,《苔》告訴你怎麼才能平淡地生活
    昨晚,看西瓜視頻時,無意被被鄉村教師梁俊和山裡的小女孩小梁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唱火的一首改編自清代詩人袁枚的《苔》所打動。,通過老師和孩子們空靈的歌聲演繹後,這首看似不起眼的小詩,就像注入了魔力一樣,感動了現場所有的評委老師和正在看視頻的我,且來看看這首詩:《苔》 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 袁枚一首寫兒童的詩,卻特別適合大人讀,值得你我銘記一生
    在眾多題材中,寫兒童的詩,無疑是其中較為特殊的類別之一。這類詩歌往往捕捉了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充滿童趣的一舉一動,從而謳歌兒童的天真活潑等形象。說它特殊,一方面是因為這類詩都是大人觀摩後所寫。另一方面則是在使孩子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的同時,更能讓大人產生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譬如,清代詩人袁枚一首寫兒童的詩《所見》。
  • 袁枚的小詩《苔》,簡單的四句話為何催淚?它到底寫出了什麼
    清代文學家袁枚的小詩《苔》,很簡單,很通俗,為什麼近日來尤其受關注,甚至有催淚的效果。我們來看看這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小詩我很喜歡。作者用平淡的話語,讚頌了極其平凡的生命——苔蘚。苔蘚的生命看似卑微,當春天到來的時候,它也有自己綻放的美麗,它渺小但不自卑。牡丹花有國色天香之驕傲,但是它和苔蘚一樣,都是大自然裡不可或缺的生命之一。看看作者袁枚的生平,這首詩何嘗不是作者的自喻呢?
  • 失意造句和解釋_失意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失意參考例句:1、成功時學會謙遜,失意時學會達觀。2、得志時貴在清醒,失意時重在平衡。3、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4、得意時不可忘形,失意時不可失志。5、他在失意彷徨時突然收到父親寄來的手書,心中倍感溫馨。6、自從商場失意,他原本瞵視昂藏的神氣頓然消失。7、人總在一次次失意後,選擇沉淪,走入頹廢。
  • 落魄時不妨讀一讀陸遊的這首詩,相信能夠從中尋找到新的力量!
    古人的智慧可謂是無窮無盡,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陸遊,他不僅是南宋時期偉大的詩人、詞人、文學家,同時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者,他同樣的在自己的作品闡述了當人們面對困境時,應當如何去做。例如他就寫過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遊山西村》,在這首詩中,陸遊以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苦難時不要放棄,要相信自己,只要勇敢地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度過難關。
  • 從此做個有趣的人,袁枚的這首詩裡到底寫了什麼?
    讀古多感慨,文人多隱居。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因為孔子的那句話,「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語出《論語·微子》)對讀書人形成的定律式的提醒。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詩簡單易懂,純樸自然,以清新的筆觸道出了自然界中最美的一種力量:生命的力量。他寫出了生命之間最容易溝通的東西。苔花小而白,不依賴環境生存,給人一種慰藉,讓人心裡感動。
  • 袁枚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我們很渺小,但也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詩歌裡的哲理,也是詩歌本身最獨特的一個地方,我們只要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麼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讀那些哲理詩時,不僅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首詩。
  • 遭遇人生重大困難時,不妨把蘇軾的這首哲理詞拿出來讀一讀
    亦或是那個吟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失意文人呢?誰都曾經年少過,也都曾滿腔熱血立下雄心壯志要為國捐軀,可是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當人生重大困難來臨時,有的人一蹶不振,從此再也站不起來了,一輩子就活在了沮喪和消沉之中,再也不見當年的蓬勃意氣;有的人可能會咬牙堅持下去,最後反而從這一困境中學會了很多,人生從此改變,雖然不再像當年那樣意氣風發,反而擁有了一種歷經磨難後充滿哲理的人生氣概。
  • 開學了,送你26首勵志詩詞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讀書不能慌忙,越下功夫琢磨和體味,書的滋味越深厚綿長。《題弟侄書堂》唐·杜荀鶴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幹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這首詩說明了讀書的益處與不讀書的壞處,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恆,並將其道理表達得淋漓盡致。《柏學士茅屋》唐·杜甫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 如果內心煩亂時不用讀佛經,只要讀王維這首詩,那就足以平靜下來
    其實生活中的那些繁瑣的事情,以及困難和挫折那是在所難免,畢竟我們都是飲食男女,每個人除了有七情六慾之外,還有就是不安的情緒,為此當我們心煩時,也無需去讀什麼佛經,那也太過於高深,只需要去讀一讀那些唐詩,相信一定是能夠平靜下來。
  • 詩人袁枚因沒孩子被眾人取笑,一氣之下寫首詩,眾人聽完乖乖閉嘴
    但袁枚有一個很受時人詬病的事,他多年一直沒有孩子。直到公元1775年,也就是他60歲時,才過繼了堂弟袁樹的兒子。幾年後,63多歲的袁枚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家可以想像,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在60多歲前都無後,他承受的壓力。
  • 《古詩十九首》中的愛情:情至深處乃忘情丨周末讀詩
    即便一棵長在庭院中的樹,或許正因天天看,反倒視而不見了。某日忽見綠葉繁花,不禁驚為奇樹!如果將此樹解釋成珍稀名木,那將泥於「奇」字而將詩意殺死。兩句之間,另有一層深意。不妨再問,之前對庭中這棵樹為何視而不見?除了看慣,更有可能因為她根本沒有心情看,心不在焉,對身邊的事物乃至時間流逝都很漠然。那又是為什麼?其中必有故事,必多曲折。
  • 袁枚讀書到深夜不睡覺,被妻子怒懟,他便寫了一首幽默的詩
    當看到你半夜三更還不睡覺時,家人會怎麼說呢?讓你早點休息還是不聞不問?來看看清代大才子袁枚的妻子是怎麼做的吧!寒夜袁枚(清)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這首詩的題目點出了寫作的時間,是一個寒冷的冬夜。在寒夜,古人一般做什麼呢?古人可沒有現代人這麼豐富的娛樂活動,一般人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早早鑽進被窩了。但是,對於讀書人來說,冬夜四周萬籟俱寂,且少有人打擾,正是讀書的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