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大智慧和大勇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個人再聰明,在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人犯了錯誤表現出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藉口辯解推脫;另一種是坦然承認錯誤,勇於改正,並找到解決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犯了錯誤,關鍵在於有無坦誠的態度和認真反省的覺悟,只要坦率的承擔責任,並盡力去想辦法補救,才仍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也只有認真反省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道理如此簡單,但是有許多人就是不願意這麼去做。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拒絕承認錯誤,就是因為他們害怕別人因此而看輕自己,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說,問題會顯得更加客觀和透徹。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己見只會給人留下不自覺、太清高、太愛面子的糟糕印象,這不但有損自己的聲譽,也會傷害那些原本打算善意勸諫的師友。為了小小的面子而不承認錯誤、不願改進自己,是一種更加愚蠢的做法。人們應該做的是避免錯誤的發生,而不是在錯誤發生後的竭力掩蓋。
有許多人認為錯誤有失自尊,面子上過不去,便害怕承擔責任,害怕懲罰。與這些想法恰恰相反,勇於承認錯誤,給人的印象不但不會受到損害,反而會使人尊敬,信任,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大起來。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嘗試,歷經磨練,最終變得聰明起來的過程。只有經歷了失敗的痛苦,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只有經歷了失敗的考驗,才有做人的成熟。只有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人才能變得成熟。
能坦誠的面對自己的錯誤,在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面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果,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痛快的原諒你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