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情感缺失還是太自私? ?

2021-03-02 英語老師魏穎

             英語裂變思維



  我出生在一個看似美滿的家庭,父母很愛我,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我們五個住在一起,有什麼好吃好用的都是以我為先,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我的學習或者是成績。吃好吃的就說,你要好好學習啊扒拉扒拉,用好用的也如此。餐桌上就是我的教育大會,所以我養成很少說話的習慣。從小我就特別怕人,不敢說話,對人冷漠。家裡人或者陌生人對我太過誇讚或熱情我都會無所適從 ,想趕緊逃開。


        長大後,對待家人親人總是特別淡漠,很有距離感,爺爺生病住院我都不太想去看,不知道到那裡該說什麼做什麼甚至覺的煩。
本來沒有覺得有多大問題,直到上了大學大家都在談戀愛,我也就答應了兩個有好感的男生談過(ps:自己特別容易對人有好感,可是很進一步就沒有了,通俗的來說沒有欲望)。但是都堅持不長,我發現和他們談戀愛時候總是心不在焉,有時候約會也不太想去,覺的耽誤了自我的時間和生活。我母親說我太自私了,太以自我為中心,可是我也沒辦法裝作對我的朋友,家人,戀人很在乎。甚至很多時候,和新的朋友或者異性拉近距離到一定程度後我就會自動拉遠我們的距離,太過靠近讓我沒有安全感。

      可是我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我看電影看書看新聞很容易為了其中人物的遭遇感動落淚,甚至能感同身受他們的痛。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卻從來不行,對於身邊的人總也拿不出多少在乎。對於自己的心裡的秘密,從來不和別人說,永遠也不相信別人,父母也是。
說實在的,我很羨慕別人戀愛時候時常粘在一起,分別一下總要備受煎熬,見面時欣喜若狂,接吻擁抱時臉紅心跳。我只是不斷安慰自己沒遇到那個人……希望不是自欺欺人。

你有沒有在成長中,遇到以上這樣的情感迷失呢?找不到原因,但是卻總是感覺是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自己不正常?其實我餓想告訴你:這不是情感缺失,也不是太自私。

其實這只是你的一個階段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為了讓你意識到你在原生家庭中你的想法,你的感受。這也是對你以後你自己的家庭,你自己更加成熟的情感問題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癥結。

就好比我之前又說到過,現在很多結婚的或者正在念愛中的一些人,總會有感情不和,不滿意對方,吵架,出軌....等等,這些事情發生的背後的主要原因都是來自於你們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比如說教育孩子,你會發現,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和你的母親教育你的方式可能會很相似,你的母親曾經總是對你沒有耐心,犯一點錯誤就對大吵大鬧,但是現在你自己的孩子犯錯,你也一樣會莫名其妙的發火,這就是影響,不知不覺可能已經根深蒂固了。

所以,現在的你是因為還沒有自我人格,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還沒有長大,所以你不是情感缺失,而是成長缺失。

只關心你的學習和成績而不關心其他,每每給了你一些好處\利益就告訴你,你要好好學習啊,別辜負我們啊,這些,只是表象,就算到了你不再讀書的時候,也會轉而關心你的婚姻和工作,而不是你本人,不關心你的人際關係,不關心你開心與否,不關心你的想法和觀點。
這些通通都是故意的,區別只在於,潛意識裡的故意和故意的故意。

只關心一些浮於表面的東西,是為了不讓你成長,所以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導致你成長的緩慢,而是,他們的目的就是不想讓你長大,希望你永遠是個小孩子。

理論上,家長最大的追求應該是讓孩子儘快長大成人,可以走出家庭,孩子走得越遠,家長就越成功,可實際上,大部分家長不那麼合格,他們並不希望小孩子長大,離開他們,他們是恐懼這一刻的到來的,小孩子長大了,他們會覺得空虛、茫然和若有所失,嚴重點來說,如果他們不再能控制自己的小孩,他們會覺得一切都失控了,整個生活都不對勁了。

這種失控的感覺是如此要命,以至於毀掉自己的小孩,不讓小孩成長,已經顯得無關緊要了,並且他們仍然是覺得,這是在為小孩好的(所以被溺愛著長大的小孩,幼稚暴躁缺乏教養的比例往往很高,因為他們始終在一種精神年齡和生理年齡不相符的矛盾中,痛苦而缺乏衝破禁錮的能力,許多人往往訴諸於,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生活得那麼優越,為什麼不好好地呢?可其實,毀掉他們的正是溺愛著他們的父母,溺愛=故意不讓小孩長大)

可以說,你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也都沒有自我,不然不會四個人齊心協力去控制你,一切以你為先,餐桌開成教育大會,本身就不大正常,他們沒有自我,就沒有自己的生活,控制你,就變成了他們的生活。

如果你長大了,離開了家庭,對他們來說,生活就要再一次回到失去自我,茫然空虛的狀態,這是不可忍受的。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小孩子並不一直生活在家庭裡,小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裡度過的,校園裡可以接觸到同學,老師等等,家裡人讓不讓小孩子長大,並非他們可以控制得住的。
這種想法,忽視了家庭作為最基本的共同體所承擔的責任和帶來的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持續一生的,遠非學校裡的人際關係可以比擬。

雖然你沒有意識到,這是家人不讓你成長的結果,但是潛意識裡人人都是能夠感受到這種惡意的,這就導致你對待家人和親人非常冷漠。
這裡往下有許多種解讀,我選一種比較方便來說
所謂,一人替眾人死,一人替眾人生(戈多林後書)這樣的事情,放置在自我人格中也是不行的,學習之類的只是你本人的一小部分,他們將你的一部分放至無限大,試圖來取代你本人,這種行為等同於割裂,無異於精神謀殺。

他們拒絕承認你是一個自由的個體,等同於拒絕承認你是有思想的個體人類,你無異於成為了私人所屬的物品(是她的,所以你不能長大,不能離開家庭),無異於成為了一隻家養的貓(家養的貓一生都是小孩子的樣子),沒有權利和自由,沒有自我邊界,也沒有成長和發展的空間。

無法成長的時候,有時會產生一種傾向,讓他人用別的方式替代自己成長(多數為在書籍和動漫作品中的角色,所以宅男多沉溺於動漫),但回到現實生活中,這些人和你有所聯結,無法成為一個純粹的他人,你也不會讓自己帶入他們的人生經歷中。

無法戀愛的理由也是一樣的,自我尚在缺失狀態,無法產生愛他人的能力,人只有完整的時候才能愛自己,愛自己才能愛他人。
理論上你必須先在共同體內感受到愛,才能擁有完整的人格,產生愛人的能力。

也許你覺得,情況似乎不像我說的那麼糟,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是那麼壞的人,那麼,當然了,家庭生活必然有其溫馨感人的一面,但人為惡的時候,尤其是這種共同體內不自覺地為惡,對個體的摧毀仍然是毀滅性的。
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所聽到的大家族的故事(不論文學作品、影視劇還是雜談見聞),你往往可以發現,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中,最弱的那個人,不是被逼成精神病,就是被逼死了,可回過頭來,人人都是一副無辜的嘴臉。

我想說,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不太對勁,這不是你的錯,一點也不是。

滿~

相關焦點

  • 天性涼薄之人,是情感缺失,還是太自私?其實這都是誤解
    朋友,來去都隨緣,因為他知道最後留下的還是那麼幾位。戀人,他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即使他很優秀,身邊有很多女生追求,但他的態度始終是一種看似無情的冷漠,因為他知道他並不喜歡她們,即使在一起了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 情感缺失是什麼?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情感缺失的人的確是弱勢群體,那是因為性格和心理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情商是個重傷。因此這類情感缺失的人在尋找伴侶的問題上往往都是一大難題,多數都是單身貴族。以上兩種情感缺失的類型完全不同,其實原因就是情商不一樣,第一個情感缺失的人屬於高智商,高情商,雖然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但是生存能力強,很容易適應環境,能觀察到周圍的千變萬化來改變自己的模式,很像變色龍,雖然弱小,卻不容易被發現。
  • 情感中,自私的女人,會有這5個表現!
    雖然自私只是個人行為問題,並沒有危害社會,別人也無權強行要求,但一個人過於自私,會讓身邊人覺得心寒,這樣的人也不適合做朋友或者戀人。所以男人要早點看清,在情感中,自私的女人,才會有這5個表現。1、只給自己買東西生活無非就是吃穿住行,這幾個方面做好了,生活也就好了。
  • 論合作學習實踐中的情感缺失
    但若要進一步推進合作學習的深層次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們過多關注合作學習的課堂實踐而忽略了合作學習的另一重要因素,即情感要素。情感缺失不僅會極大地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影響人們對真正教育的理解。情感缺失是當前合作學習發展的瓶頸問題,亟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對合作學習實踐中情感教育的缺失進行深刻反思,以期回歸合作學習的本真意蘊。
  • 生活中情感的缺失,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總之,家庭的情感缺失對我們產生的副作用非常大。 ,還有一些留守兒童,父母從小把他們丟給爺爺奶奶,導致了這些孩子去世了,母親的呵護,父親的疼愛,從而使孩子對父母的認知變得很模糊,親情自然就淡了,這是導致家庭情感缺失的第一大原因,人口的變遷。
  • 常有這幾個表現的女人,是情感嚴重缺失
    常有這幾個表現的女人,是情感嚴重缺失 經常有這幾個表現的女人,是她情感嚴重缺失,要多注意: 一、愛埋怨的女人遇事不順就喜歡埋怨,怪別人不好,怪這個社會對她不公平,怪自己沒有遇上貴人,怪父母沒有好好為她,怪老公沒有用,不如別的男人優秀等等,都是負能量,情感 嚴重缺失。
  • 什麼是情感教育?專家提醒:缺失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緩
    近年來因情感糾紛而產生傷害的事件,在高校學生中層出不窮。這些事件都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即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情感教育缺失。專家提醒,愛情關係是一種難以琢磨的非常感性的人際關係,所以更加需要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青少年的不同成長階段裡對於情感教育給予正確的有益的指導和教育。
  • 《一個母親的復仇》之痛:悲劇之下,隱含重組家庭情感交流的缺失
    但是這是一場令人心碎的復仇,她放下了擁有的一切,在跌入痛苦的深淵之後激發的喪心病狂的復仇行為,用一種強烈的情感進行著無聲的抗爭。影片的最後結局讓人有點意外,復仇之後的母親或許面臨牢獄之災,但是她的良苦用心還是得到了繼女的理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作為一個母親來講,經歷了繼女被侵害、遭遇不公正司法對待、投訴無門的母親只有走上這條不歸路。
  • 情感原生態揭秘:人一旦情感缺失,這幾種特徵令人頭皮發麻?
    一旦人情感缺失,將會有怎樣的體驗呢? 其實情感缺失在我看來更屬於心靈上的孤獨,可以表現為以下形態。 缺乏共情能力:很難感同身受他人的笑點或者是淚點,更甚至面對親人的去世,在其他人哭成一條狗的情況下,自身卻流不出一滴眼淚。
  • 抑鬱症好轉後還會有某些情感缺失嗎?
    【問題一】抑鬱症好轉後還會有某些情感缺失嗎? 宋楊:那要看是真的好轉了,還是壓抑然後好轉了。真的好轉了,大概是接受缺失,繼續生活。壓抑了不舒服的感覺,通過跟人相處,說話,吸收能量好轉,大概只能管一陣子。後續還是會感覺內心情感缺失,並且為之困擾和抑鬱。
  • 孩子經常說這幾句話,可能是情感缺失,家長要多留意!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最近,閨蜜小文發現自家五歲的男寶經常會當著她和老公的面說一些情感流露的話。剛開始小文會覺得這是男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世界逐漸豐富的表現。但男寶隔三差五當著家長的面說類似的話,也讓小文覺得男寶的話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訴求。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公時,老公很默契地和她想到了一塊,認為最近兩人因工作太過繁忙,才會讓男寶出於情感的缺失說出這些話。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共情感集體缺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共情感集體缺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8-19 17:08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共情感集體缺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共情感集體缺失: 我們越來越不會理解別人也有難處,不會理解別人想要被好好對待。
  • 親子情感的缺失,受傷的不僅是孩子,更是賭不起的父母之殤
    曾經有一個「隔代養育調查」,其中一條是,「68.2%的父母認為因為親子相處有限,隔代撫育造成了親子隔閡,孩子在兒童期有情感缺失隨著歲月流逝,這種情感缺失成了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精神負擔。親子情感缺失對於孩子的遺憾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沒有被父母帶大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有幾個高贊回答是:「對爸媽很淡泊的感情,就像隔著一層什麼,親近不了。」
  • 從《特殊交易》中反思:缺失的家庭情感,該如何實現「自我關愛」
    前言家庭情感的缺失,是每個人的不幸,一個人如果從小缺乏了家庭情感,就等於錯過了家庭情感的滋潤和溫暖,心靈很可能就不會健全。而面對家庭情感的缺失,人們是否只能坐以待斃呢?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到:1、 家庭情感缺失的表現。2、 為什麼會存在家庭情感缺失?3、如何實現自我關愛?
  • 父母寒心:你們太自私了
    這段時間有許多人在討論這件事,但只有一個話題:「他們兩個太自私了,一點都不為父母著想讀者跟司機師傅聊起這件事,司機師傅說:「他們太自私了,有什麼問題不能跟父母去商量解決」我相信很多人心裏面都是這個答案,拿著這個答案去指責這些「傻孩子」,以展示自己的「好心態」。
  • 如何激勵孩子學習上擁有最大的積極性,養育孩子要警惕情感缺失
    而我感到是一種情感的缺失。若孩子能真正明白父母的苦心,父母能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就不會有母親的後悔,我錯了。我的侄女,在她父母沒打工之前是愛說愛笑,品學兼優,誰見誰喜歡的女孩子。
  • 許可馨的不當言論甚至構成犯罪,是情感的缺失還是父母的疏於管教
    情感缺失,會導致沒有安全感,變得孤僻。許可馨在網上發布引人注意的言論,懟天懟地,懟大眾,吸引了大批人的注意,最後大號被封。
  • 孩子情緒易失控,不全是心理脆弱,請排查親子情感連結是否缺失
    很多的家長總是說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鬧,是因為他們太過於玻璃心,心靈太過脆弱,但是其實並不完全是這個理由,這背後所體現的很有可能是親子情感連結的斷裂。有一部分是因為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的寵愛,而讓孩子性格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還有一部分變是因為親子情感連結的斷裂。既然如此,我們要先了解情感連結斷裂這個概念所謂的情感連結斷裂,其實指的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聯繫中斷了。孩子很多時候產生的情緒,這樣都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
  • 丁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到底是極度自私,還是活的太明白
    但是,在不贊同這種生活方式的人眼裡,「丁克」始終屬於不孝、自私、不負責任,以及生理上有嚴重問題的群體。他(她)們理應遭到反對者惡意「歧視」和「質疑」,甚至是白眼和辱罵。而在「丁克」看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沒做好準備、也沒經過同意,就輕易把娃帶到世間,或者為了「養兒防老」而生兒育女的人才更自私。
  • 90後情感缺失?沒有愛?請聽聽90後怎麼說
    我在某平臺看了一個問題:新時代年輕人的情感缺失,你們還有愛嗎?這篇文章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90後,25歲,算是新時代的年輕人吧。我想反問下,我們這些年輕人怎麼情感缺失了?愛你、愛我、愛世界我,一個90後年輕人,講述了我周圍關於親情、友情、愛情以及校友情的一些事例後,我可以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新時代年輕人的情感缺失,你們還有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