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裂變思維
我出生在一個看似美滿的家庭,父母很愛我,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我們五個住在一起,有什麼好吃好用的都是以我為先,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我的學習或者是成績。吃好吃的就說,你要好好學習啊扒拉扒拉,用好用的也如此。餐桌上就是我的教育大會,所以我養成很少說話的習慣。從小我就特別怕人,不敢說話,對人冷漠。家裡人或者陌生人對我太過誇讚或熱情我都會無所適從 ,想趕緊逃開。
長大後,對待家人親人總是特別淡漠,很有距離感,爺爺生病住院我都不太想去看,不知道到那裡該說什麼做什麼甚至覺的煩。
本來沒有覺得有多大問題,直到上了大學大家都在談戀愛,我也就答應了兩個有好感的男生談過(ps:自己特別容易對人有好感,可是很進一步就沒有了,通俗的來說沒有欲望)。但是都堅持不長,我發現和他們談戀愛時候總是心不在焉,有時候約會也不太想去,覺的耽誤了自我的時間和生活。我母親說我太自私了,太以自我為中心,可是我也沒辦法裝作對我的朋友,家人,戀人很在乎。甚至很多時候,和新的朋友或者異性拉近距離到一定程度後我就會自動拉遠我們的距離,太過靠近讓我沒有安全感。
可是我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我看電影看書看新聞很容易為了其中人物的遭遇感動落淚,甚至能感同身受他們的痛。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卻從來不行,對於身邊的人總也拿不出多少在乎。對於自己的心裡的秘密,從來不和別人說,永遠也不相信別人,父母也是。
說實在的,我很羨慕別人戀愛時候時常粘在一起,分別一下總要備受煎熬,見面時欣喜若狂,接吻擁抱時臉紅心跳。我只是不斷安慰自己沒遇到那個人……希望不是自欺欺人。
你有沒有在成長中,遇到以上這樣的情感迷失呢?找不到原因,但是卻總是感覺是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自己不正常?其實我餓想告訴你:這不是情感缺失,也不是太自私。
其實這只是你的一個階段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為了讓你意識到你在原生家庭中你的想法,你的感受。這也是對你以後你自己的家庭,你自己更加成熟的情感問題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癥結。
就好比我之前又說到過,現在很多結婚的或者正在念愛中的一些人,總會有感情不和,不滿意對方,吵架,出軌....等等,這些事情發生的背後的主要原因都是來自於你們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比如說教育孩子,你會發現,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和你的母親教育你的方式可能會很相似,你的母親曾經總是對你沒有耐心,犯一點錯誤就對大吵大鬧,但是現在你自己的孩子犯錯,你也一樣會莫名其妙的發火,這就是影響,不知不覺可能已經根深蒂固了。
所以,現在的你是因為還沒有自我人格,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還沒有長大,所以你不是情感缺失,而是成長缺失。
只關心你的學習和成績而不關心其他,每每給了你一些好處\利益就告訴你,你要好好學習啊,別辜負我們啊,這些,只是表象,就算到了你不再讀書的時候,也會轉而關心你的婚姻和工作,而不是你本人,不關心你的人際關係,不關心你開心與否,不關心你的想法和觀點。
這些通通都是故意的,區別只在於,潛意識裡的故意和故意的故意。
只關心一些浮於表面的東西,是為了不讓你成長,所以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導致你成長的緩慢,而是,他們的目的就是不想讓你長大,希望你永遠是個小孩子。
理論上,家長最大的追求應該是讓孩子儘快長大成人,可以走出家庭,孩子走得越遠,家長就越成功,可實際上,大部分家長不那麼合格,他們並不希望小孩子長大,離開他們,他們是恐懼這一刻的到來的,小孩子長大了,他們會覺得空虛、茫然和若有所失,嚴重點來說,如果他們不再能控制自己的小孩,他們會覺得一切都失控了,整個生活都不對勁了。
這種失控的感覺是如此要命,以至於毀掉自己的小孩,不讓小孩成長,已經顯得無關緊要了,並且他們仍然是覺得,這是在為小孩好的(所以被溺愛著長大的小孩,幼稚暴躁缺乏教養的比例往往很高,因為他們始終在一種精神年齡和生理年齡不相符的矛盾中,痛苦而缺乏衝破禁錮的能力,許多人往往訴諸於,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生活得那麼優越,為什麼不好好地呢?可其實,毀掉他們的正是溺愛著他們的父母,溺愛=故意不讓小孩長大)
可以說,你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也都沒有自我,不然不會四個人齊心協力去控制你,一切以你為先,餐桌開成教育大會,本身就不大正常,他們沒有自我,就沒有自己的生活,控制你,就變成了他們的生活。
如果你長大了,離開了家庭,對他們來說,生活就要再一次回到失去自我,茫然空虛的狀態,這是不可忍受的。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小孩子並不一直生活在家庭裡,小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裡度過的,校園裡可以接觸到同學,老師等等,家裡人讓不讓小孩子長大,並非他們可以控制得住的。
這種想法,忽視了家庭作為最基本的共同體所承擔的責任和帶來的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持續一生的,遠非學校裡的人際關係可以比擬。
雖然你沒有意識到,這是家人不讓你成長的結果,但是潛意識裡人人都是能夠感受到這種惡意的,這就導致你對待家人和親人非常冷漠。
這裡往下有許多種解讀,我選一種比較方便來說
所謂,一人替眾人死,一人替眾人生(戈多林後書)這樣的事情,放置在自我人格中也是不行的,學習之類的只是你本人的一小部分,他們將你的一部分放至無限大,試圖來取代你本人,這種行為等同於割裂,無異於精神謀殺。
他們拒絕承認你是一個自由的個體,等同於拒絕承認你是有思想的個體人類,你無異於成為了私人所屬的物品(是她的,所以你不能長大,不能離開家庭),無異於成為了一隻家養的貓(家養的貓一生都是小孩子的樣子),沒有權利和自由,沒有自我邊界,也沒有成長和發展的空間。
無法成長的時候,有時會產生一種傾向,讓他人用別的方式替代自己成長(多數為在書籍和動漫作品中的角色,所以宅男多沉溺於動漫),但回到現實生活中,這些人和你有所聯結,無法成為一個純粹的他人,你也不會讓自己帶入他們的人生經歷中。
無法戀愛的理由也是一樣的,自我尚在缺失狀態,無法產生愛他人的能力,人只有完整的時候才能愛自己,愛自己才能愛他人。
理論上你必須先在共同體內感受到愛,才能擁有完整的人格,產生愛人的能力。
也許你覺得,情況似乎不像我說的那麼糟,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是那麼壞的人,那麼,當然了,家庭生活必然有其溫馨感人的一面,但人為惡的時候,尤其是這種共同體內不自覺地為惡,對個體的摧毀仍然是毀滅性的。
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所聽到的大家族的故事(不論文學作品、影視劇還是雜談見聞),你往往可以發現,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中,最弱的那個人,不是被逼成精神病,就是被逼死了,可回過頭來,人人都是一副無辜的嘴臉。
我想說,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不太對勁,這不是你的錯,一點也不是。
閱讀讓生活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