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請進來」助力中國馬拉松蓬勃發展
前不久在南京舉辦的全國馬拉松錦標賽暨奧運會達標賽上,男子前四名選手均跑入2小時10分,這是歷史上首次在一場比賽中有4名中國選手打破210大關。此外,女子前四名也均已達奧運標準。對此,中國田徑協會副秘書長、社會活動部主任水濤表示,好成績的背後,得益於近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的蓬勃發展,也得益於隊伍「走出去,請進來」 的訓練策略。
記者從正在廈門舉行的中國田徑協會第九屆代表大會五次會議當中獲悉,2020年,中國田協共有24個賽事獲得世界田聯標牌賽事,其中白金標賽事1個、金標賽事9個、銀標賽事2個、銅標賽事12個,標牌賽事數量領跑全球。「近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蓬勃發展。2019年,我國共舉辦了1828場馬拉松賽事,共計700多萬人次參與。」水濤介紹說。
即便中國馬拉松賽事百花齊放,但我國馬拉松發展的廣度與競技水平的高度是存在矛盾的。因此,中國田協首先在內部管理上做了調整,並針對中國馬拉松競技水平比較落後的現狀,採取了「走出去,請進來」方針策略。
以雲南和西藏的兩支馬拉松隊伍為例,分別前往肯亞和衣索比亞基地進行長期外訓。「我們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運動員一起訓練時,是從跟著跑到逐步適應的過程。訓練後期,我們部分優秀選手如多布傑和對方一流選手能保持在同節奏、同速率。」水濤說,此後由於疫情暴發,外訓隊伍紛紛回國,但國家馬拉松隊依舊保持較高備戰狀態,狠抓體能和專項訓練。
伴隨奧運會延期舉行,也為中國馬拉松增加了一年的備戰時間,「本來我們水平就相對較低,延期給了我們一年的時間,讓我們去彌補短板,強化訓練、強化管理。」
據悉,國家馬拉松隊經過調整後,從以前的1個項目分2個組變成了1個項目分4個組,全國各地較高水平的女子運動員也集中在了一起。水濤表示,「馬拉松是一個耐力訓練,需要集體作戰、集體訓練的氛圍,這次通過南京的比賽,我們也檢驗了訓練成果,驗證了我們的做法是比較科學的。」
截至目前,中國馬拉松已經有5名男選手和10名女選手達到了代表中國隊參加東京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標準。男子選手為董國建、彭建華、楊紹輝、多布傑和陳天宇。女子選手為李芷萱、何引麗、張美霞、劉子楊、旦吉、夏雨雨、李丹、金銘銘、白麗和潘銀麗。按照國際田聯規定,奧運會上各代表隊在每個項目中最多有3名選手參賽,因此最終的奧運入場券,還將通過明年的選拔賽產生。(轉自12月3日《中國體育報》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