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雲南,不僅有絕美的風景,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更是適合開展體育活動的運動天堂。近年來,雲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努力打造雲南特色體育,推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2020年,雲南省相繼出臺了《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雲南省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補助方案》等促進體育發展的相關文件。這些政策的出臺,猶如一劑強心針,全力推動雲南體育事業向更深、更廣、更強的方向邁開大步。
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雲南省把全民健康作為全面小康的重要推手,把「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作為雲南體育的一個常態化惠民品牌工程推進,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逐步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覆蓋,使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全民健身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建設了覆蓋100%縣(市、區),75.73%鄉鎮(街道)和95.35%行政村(社區)的體育場地和設施。
隨著全民健身設施的不斷完善,群眾性活動也在雲南廣泛開展,結合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上合昆明國際馬拉松賽、怒江皮划艇野水世界盃、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東川泥石流國際汽車賽、昆明滇池國際龍舟賽等一批精品賽事也落地生根。
體育旅遊是雲南體育產業的重點,也是雲南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領域。雲南省體育局主動連結文旅融合、生態康養、戶外運動等領域,打造體育旅遊新產品、新業態。建設大滇西旅遊環線是雲南省委、省政府推動雲南文旅轉型發展的重要決策,也是提升沿邊開放水平的重大工程。雲南體育把賽事融入旅遊當中,如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自2018年起賽事取道滇西,新增芒市至瑞麗、瑞麗、騰衝三站,保留大理、麗江站比賽,全五站賽道總長度近700公裡,充分體現賽事「漫長的距離,偉大的堅持」的含義,參與選手從25個國家和地區增加到36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還通過中國怒江皮划艇野水世界盃、中緬瑞麗-木姐跨國馬拉松等,促進大滇西旅遊環線的快速高質量發展。
競技體育方面,2019年雲南省運動員國際年度比賽取得18枚金牌、9枚銀牌、9枚銅牌;全國年度比賽取得178枚金牌、156枚銀牌、147枚銅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雲南輸送及軍地聯合培養的運動員獲得5枚金牌、1枚銅牌,為中國軍團取得好成績貢獻了雲南力量。
雲南冬季項目開局良好,深入開展跨界跨項選材,現有60人在9個項目國家隊集訓,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通報表揚。全年冬季項目獲得6枚金牌、13枚獎牌、6個4至8名,實現了雲南冰雪項目金牌、獎牌零的突破。建設呈貢體育訓練基地短道速滑場,成功舉辦亞洲短道速滑公開大獎賽。2020年7月25日至29日,由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主辦的「2019-2020中國冰雪體能測試大比武」中,雲南省跨界跨項國家集訓隊共有38名運動員參加測試,獲得5個單項第一名和22個前八名的好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
體育產業方面,積極推進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建設。啟動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概念性規劃方案編制,以「世界一流、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科研先進、布局合理」為建設目標,以昆明、瀘西、富寧、麗江等為依託,建設高原區、亞高原區為主,低海拔區為輔的立體高原訓練基地群。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地建設,嘉麗澤、科化基地等一批訓練基地投入使用。2019年雲南體育彩票全年銷售額87.26億元,籌集公益金24.34億元,排名全國第十、西部第二。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近年來,雲南體育對外交往不斷拓展,雲南特色國際品牌賽事形成體系。經過連續幾年持續打造,形成「一帶一路 七彩雲南」系列國際品牌賽事體系,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持續攀升。「上合昆明馬拉松」獲中國田聯金牌賽事認證、國際田聯銅標賽事認證。
七彩雲南,是獨具風情的雲南,更是開啟現代生活的運動雲南。七彩雲南,運動天堂!
競技體育穩步提升
近年來,雲南競技體育工作服務國家利益,發揮自身優勢,強優固本,惡補短板,呈現出穩步提升的態勢。
東京奧運會延期,雲南省體育局統籌疫情防控和東京奧運會備戰工作,聞令而動,落實舉措,確保了冬訓以來國家隊和各級運動隊來滇訓練1800人次的訓練生活安全。同時圍繞備戰「十四運」「十四冬」,對標對表國家隊新周期備戰工作要求,參照國家隊模式,強化「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意識,首次組織訓練單位體能摸底測試。在體能測試中,雲南省長跑名將董國建、朱仁學、楊紹輝、張德順,自行車運動員普譯嫻,散打運動員吳超等都完成了測試。
此外,雲南還常態化開展隊內比賽,以賽代練,以賽促練;強化省級運動隊和梯隊建設,出臺省級預備隊管理辦法。加強全省反興奮劑工作,2020年3月27日成立雲南省反興奮劑中心。進一步加強以備戰為中心的競技體育工作領導體系建設,穩步提升雲南省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2019年,雲南省運動員參加全國錦標賽、冠軍賽總決賽(總排名)中獲第一名16項次,第二至三名53項次。特別是在疫情後恢復的全國錦標賽中,33歲老將董國建、正在調整狀態的張德順雙雙獲得男女10000米冠軍,蔡澤林、張俊、牛文超、李勇欣、李興富等團結協作拿下競走男子20公裡團體冠軍;提升級別僅三年的山俊(60-63公斤級)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為當前的備戰鼓舞了士氣。
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雲南省先後有100名運動員參加備戰訓練,其中國家跨界跨項集訓隊運動員60人,與外省交流引進和聯合培養運動員40人,在已經提前進行的跳臺滑草、高山滑雪、北歐兩項、跳臺滑雪、鋼架雪車等5個項目比賽中,獲4金3銀2銅,9項次第四至八名,創造了雲南冬季項目運動員從無到有,比賽成績從零到金的歷史性突破。
9月25日,雲南省體育局召開雲南競技體育備戰大會,吹響了衝刺東京奧運會、第十四屆全運會、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三大賽事」的號角,樹立參賽任務目標,全面強化思想備戰、組織備戰、技戰術備戰、科研備戰和綜合保障備戰,全面完成好備戰的「最後一公裡」衝刺工作,力爭實現競技體育新突破。
雲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尹勇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體育戰線要把備戰衝刺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緊緊圍繞備戰衝刺「三大賽事」,強優勢補弱項,把握重點,合理布局,全面抓好備戰參賽工作。要拿出敢於爭先、敢於爭第一的拼搏狀態,奪紅旗、爭獎牌。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奮鬥有我的責任感,以問題為導向,向短板要提升,從弱項提實力。要全面把控好備戰訓練節奏,統籌好疫情防控和訓練備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主動應對求變創新,狠抓體能短板,提高技戰術實力水平,強化科技助訓保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備戰計劃,提前謀劃、以戰領訓、強化保障,做好心理疏導,儘量避免傷病。要堅決推進反興奮劑鬥爭,拿乾乾淨淨的金牌。要加強運動隊黨的建設,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習中國女排精神,為備戰衝刺提供強大政治保證,確保取得競賽成績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用實實在在的競賽成績為雲南體育強省建設注入活力和動力,不負全省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群體工作成績斐然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素質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共同關心的話題。為此,雲南省持續打造體育民生品牌——「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著眼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在身邊」,將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健身步道、足球場地建設要求和指標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爭取中央資金6.77億元,省本級預算安排投入4.46億元,共計投入資金11.23億元,支持各級公共體育場館、足球場、籃球場、健身步道等體育設施建設。
據統計,雲南省近三年建成全民健身步道3110公裡、冰雪場地6個、室外健身器材14035套、累計大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244個;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1500塊社會足球場建設任務,雲南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數量將從「十二五」時期的0.44塊預計上升到1塊(含校園場地);全省縣級體育場館覆蓋率達100%,鄉鎮(街道)和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分別達75.73%和95.3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十二五」時期的1.23平方米提升到1.79平方米。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從0.5人大幅增加到1.31人,每年舉辦縣級及以上全民健身賽事和活動次數超過1400場次,年均超過2000萬人次參與健身活動;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從31.5%上升到36.01%,每周參加1次以上體育鍛鍊人數達2212.3萬人。國民體質測定合格率由89.1%提升到89.8%。
雲南省是少數民族省份,民族體育特色鮮明。雲南省射弩、陀螺、民族武術、民族賽馬,以及龍舟、摔跤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形成特色和優勢。2019年,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雲南代表團成績均名列前茅。
此外,雲南省健身活動目前已經蔚然成風,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蓬勃開展。2019年,安排全民健身專項經費1605萬元,開展以「七彩雲南全民健身運動會」「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民族體育運動會」為主體的多形式、多層次的全民健身活動。組織州、縣、鄉三級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動100場、全民健身活動2000餘場。七彩雲南全民健身運動會健步走活動暨「紅塔·雲南樂走」活動、第九屆全省老年人健身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賽事得到群眾廣泛讚譽。
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煥發新光彩
2020年中國足協全國女子足球超級聯賽10月11日在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落幕,2020賽季中國男子足球乙級聯賽10月24日接踵而來,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和瀘西基地再次全國聚焦,拉開中國足球高原作戰的又一個序幕。儘管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但云南省沒有停止打造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的步伐,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雲南高原基地群再次煥發活力。
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6740米,獨特的地理及氣候環境賦予了雲南得天獨厚的高原體育訓練資源。因此,這裡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高原體育訓練基地之一。作為提高耐力型項目運動能力的一種重要訓練手段,高原訓練的效果已得到世界體育界公認,國家田徑隊、遊泳隊、足球隊經常駐紮此地訓練。與此同時,雲南又具有立體化、多層次高原訓練的優勢,擁有建立「低海拔-亞高原-高原-高高原」立體化、梯級化訓練服務體系的便利條件。
近兩年來,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及國家體育總局關於在雲南省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的指示精神,雲南省體育局於2019年8月啟動了雲南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概念性規劃方案設計前期工作。2020年7月,規劃方案完成了初稿編制。重點圍繞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呈貢體育訓練基地、松茂體育訓練基地、北教場體育訓練基地、體育工作大隊、瀘西足球基地、富寧基地等7個省級基地,充實完善各州市相關基地規劃內容,估算總投資約21.12億元(不含州市規劃投資)。
今年8月,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意見》,其中特別強調,要依託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培育以昆明為核心的體育產業經濟圈、「大滇西」體育旅遊發展帶和滇東北山地戶外運動帶等產業集聚區,打造高原體育訓練與康復基地品牌,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目前,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建設已納入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
海埂體育訓練基地是老牌訓練基地。2019年,接待國內外全民健身和專業運動隊運動人數達10萬餘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海埂基地截至目前已經接待了7萬多人次。隨著海埂基地硬體設施的改造提升,這裡已成為國家遊泳隊、國少男足、中超、中甲、中乙等國字號和國內外各運動隊的首選高原訓練基地。
呈貢體育訓練基地是「中國田徑協會的高原訓練基地」,30多年來,先後培養出了上百名國際級國家級運動健將,被稱為「冠軍的起飛地」。國內外田徑隊及各省市(區)田徑隊、摔跤隊、自行車隊、摩託車隊等紛紛慕名前來高原訓練。近年來,在全國乃至世界大賽中獲得錄取名次的男女中長跑、馬拉松、競走運動員幾乎都到呈貢基地訓練過。
據統計,在東京奧運會備戰訓練過程中,共有足球、遊泳、田徑、皮划艇、賽艇、橄欖球、競走、中長跑、女子手球、男子柔道、現代五項、山地自行車、鐵人三項等運動項目的國家隊先後到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呈貢體育訓練基地、松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等進行了高原訓練。近幾年,一些國內外隊伍還逐漸向雲南其他地區擴展訓練版圖。從2015年開始,國家自行車隊和各省市自行車隊在德宏芒市的孔雀湖風景區進行冬訓,全國自行車錦標賽也多次落戶芒市;各省市的拳擊隊近年開始將隊伍帶到迪慶進行高原集訓;全國青少年足球賽則選擇在海拔較低的瀘西足球訓練基地……
雲南高原立體訓練基地群已頗具規模,「十四五」期間,雲南省體育局將持續完善基地群建設,讓雲南逐漸建成全國乃至世界最具吸引力的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群落。(轉自12月10日《中國體育報》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