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有不如意,有順境也必有逆境,有上坡路也會走下坡路,說是無常,其實看破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的名著《嶽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歡愉和沮喪。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與豁達胸襟。
人需要始終保持一顆迎接未來的心。我真的遇到過一些很聰明的人,他們在獲得了成功之後,在個人的心態上發生了變化,潛意識地就把自己當成了:『物,還潛意識地要求周圍的人都得把他當成:物。
我想他是走向了歧途和墳墓,就像古龍筆下的百曉生在拼出了兵器譜中的第一後,那個第一就從此固步自封,在武林中只得了虛名。
所以很重要一點,人只要活著在任何時候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不管你覺得自己是多麼厲害的技術也好,銷售冠軍也好,管理奇葩也好,戰略高手也好,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重要的。
路還很長,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還在我們的前頭。如果我們只會欣賞現在的『物』,那麼我們就可能失去了更美好的未來。
不以己悲:人只要活著在任何時候都別把自己不當回事,也就是妄自菲薄,被所謂的權威、所謂的成功者、所謂的領導者而蒙蔽你的雙眼,無謂地判定自己的弱小和無能。
每個人在看到自己弱點或是失敗的時候往往會很沮喪,甚至帶著消極的情緒,這樣就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潛力和發展機會,完全埋沒了自己,這樣是不值得的。
每個人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堅強的發展系統,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中不斷努力、不斷挑戰未來的可能性,公司的發展同樣如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說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顆平常心看待。
縱觀歷史,多少遷客騷人就是因為缺少這樣一種心態,因環境變遷而懷憂喪志,最終把豪情通通喪失掉。
唐朝的李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因深受打擊而成天抑鬱不安,一位奇才僅27歲就消失於中唐的詩壇。
孟子云:士窮不離義,達不離道。這才是人生最正確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很輕易就被身邊發生的事改變心態,老兄,你的承受力未免太差了吧。
退一步想想天空多麼的遼闊,人的一生就像一滴露水,蒸發後就無影無蹤。因此,你何必去為眼前的芝麻小事大動幹戈,傷心勞神呢?
範仲淹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為他不怨天憂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實在得利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
人生遇到低谷無需害怕,越是低谷越是對自己有好處,要在逆境中沉澱自己、雕琢自己。「水到絕處是風景,人到絕處是逢生」,順境時不必得意,因為往往福禍相依;逆境時無須悲觀,因為往往苦盡甘來。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最好的貴人,我們仰靠不了任何人,唯有靠自己。去改變,改變自己的心態。佛家講:這世上有一種非常厲害的改命方法,那就是轉變念頭。
人生真正給我們困擾,使我們陷入苦惱的不是外境,而是自己的心。人的心念轉了,氣場和「風水」也就隨之而變。
你的內心充滿光明、充滿正能量,好事自然就會靠近你。加持不是佛菩薩給的,是自己賦予的。一個人開始走「上坡路」,會出現這3大徵兆,你有沒有?
一、脾氣變好,不再抱怨嗔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儒家士大夫思想,講究淡然平靜的心態。
心量越大、能容忍的人越有福,越喜歡嗔恨、抱怨、計較的人福氣越薄。脾氣越差的人,運氣也不會越好,即使付出了再多努力,心態不好,也會前功盡棄。
我們常說,心態決定命運,福禍皆由心生,心態積極的人往往能逢兇化吉;心態越差的人,往往諸事不順。
不以己悲,是一種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無論外界或自我有何種起喜悲伏,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
保持一顆平常心,其實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好事,都是來圓滿我們人生的。雖然有些經歷帶給了我們痛苦,卻令我們覺悟和清醒。知苦,並從苦中啟發成長,才是人生最好的饋贈。
當一個人懂得修忍辱,開始不再埋怨眼前的不如意,身處任何境緣中都能心態平和,就是開始走「上坡路」的一個吉兆。
二、不再傲慢,開始低調努力
古語云,「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人生在世,不論有多大成就,都需心懷敬畏,要低調做人、高調處事,不要逢人炫耀。越是傲慢、得意忘形,越是容易感召災禍。
而不以物喜則是最好的精進:『物』是指結果,指的是你現在已經得到的東西,可能是金錢、房車,可能是職位、權力,也就是名和利。
這個社會越來越以結果為導向,個人的成就越來越與客觀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掛鈎,而非主觀自我欣賞之類。
你對社會的貢獻價值會直接與你得到的名利掛鈎,當然不排除你運氣很好。這些『物』往往是現在的你的財富、你的成就,是對你過去的價值承認。
我們能得到什麼是自己修來的福,不要拿去炫耀,一旦生自負心,很快這個福報就會被收走,福氣會立即轉為禍。
真正有智慧、有能耐的人都是默默努力、悶聲發大財,越是張揚的人,擁有的其實寥寥無幾。易經64卦中唯有「謙卦」為上吉,其餘均為吉兇參半。當一個人能夠看淡得失,不以物喜,謙卑精進,就是在走上坡路。
三、明白因果,懂得孝順與感恩
懂因果的人,會真正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至少不會作惡,這就是吉兆。
人生的委屈和倒黴,都是自己招來的業障,都是自己自作自受。種如是因、結如是果,真實不虛。所以現在我們就比較容易的理解『不以物喜』這句話了。
得到的已經得到了,人的滿足感、成就感基本來自於剛剛獲得的財富增加,名利增加,也就是增量部分才能給你實在的好感受;若是沒有了增量,那麼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日漸減少。
所以有句話就叫做『時過境遷』,指的就是隨著時間的流動,心境就會隨之變遷。所以用辯證的眼光來看,現在的財富和名利是對你過去價值的承認,也是未來的起點。
心中有愛的人,往往人生路會走得更遠、更順暢。什麼是福?善心就是福。越是福報不夠的時候,越要善待自己的親人。
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就是在修厚福。一個人變得越來越感恩、孝順父母,說明他在走上坡路了。
結語
經常讚賞、轉發和隨喜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讓更多人看到,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有人因為你的轉發內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感恩閱讀與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