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其實是在拜自己。當低頭的那一刻,正是放下心中的自私、狹隘、傲慢和偏執。以無我為正信眼目,以解脫為圓滿歸宿。福報哪裡修?從心、從善、如流。佛門的師父開示: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開始不太明白,後來才知道,信佛只是一個初始階段。
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於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於看不慣。盯著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不放,就是自己的一個缺點。佛說,你看世界是什麼,你便是什麼。待人處事要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感恩。生活是一種品味,為擁有的開心,不為奢望的而低落。生命的質量取決於每天的心境。通過改變態度使自己經常處於良好的心境狀態,才會明白堅持與放棄。佛說:今生的妻子,前世你埋的人,來還你未報的恩。今生的情人,前世的妻子,來續未盡的情。這是因果,是定數,若不相欠,怎會相見。
![]()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對,全然的接受,接受你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不好。唯有當我們真正完全接受時,我們才明白一切的好與不好,都只是自己的分別。遺忘那些塵世的雲煙,抖落那些人間的恩怨。好山好水好人生,把山水做知音,人間就少了很多煩惱。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佛都比較急功近利,佛菩薩再慈悲,再有神通,也不可能改變人的因果。如果不走正道、不存良善,任憑你磕破頭、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就走錯路了。人要想通過學善知識改變命運,最根本的是要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德行,而不是愚昧地苦苦求佛,你自己不改變,誰也拯救不了你。「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是因果,唯有改變「因」,才能轉變「果」。天上不會掉餡餅,因果從來不會有偏失。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要有善良,要有智慧,有敬畏之心,常做善事的人,心總是清淨。信佛後,身上往往會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
內心充滿歡喜,才能把歡喜給別人;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才能把慈悲傳遞出去。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痴,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痴。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境隨心轉"。所以,你只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守住這四句,你的一生就會很幸福、很圓滿,縱然有很多災難,你也會逢兇化吉。不相信因果的人,就會怨天尤人,明白了因果道理,就會知道各有因緣莫羨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緣,不必去羨慕他人。命由己造,人生無常。無論是生活、工作、情感中,我們知曉因果,才能更好的改變。
![]()
現在都流行把生活當作修行。而修行就是一種修心,修心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首先我拿王陽明的話來講。叫做此心即理,不外假求、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的意思就是,人世間所有的智慧和真理不在外界的物質,只在內心而已。修心,要先明白,心在哪裡?心為何物?為何一切為心造。佛說的心,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也就是我們想的,說的,做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留下痕跡,都會影響別人,都會種下種子,有因必有果,機緣成熟,果報就來了。明白了這點,為人處事中的一切,你都會處理得很好,對一個事情不會執著,你努力了,一定會有結果,但是不一定是你當下最希望得到的,因為機緣不同。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心裡痛苦,不是別人帶來的,是自找的。心裡不放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不放過別人,是沒有慈悲。不要執著於你的想法,你的心,就自在,清淨。
![]()
《心經》說了「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便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因為心中若有掛礙之物,就是「顛倒夢想」。為什麼呢?因為心往外看的時候,生了種種相,生了很多很多東西,我們往往都會以為是真的。色、聲、香、味、觸、法,我們都覺得是真的。色、受、想、行、識,我們都當成是真的。《心經》講觀自在,特別重視講色、受、想、行、識。因為我們生活在世間,看見外物必然心中生色,而把色當真,心中必然會產生種種相,這就是「夢想」;而心逐相就蒙蔽了心,並且會使心相生生不息,使心奔騰不止,這就是「顛倒」。
![]()
觀自在,覺見自己的本來,就是「遠離顛倒夢想」。一旦「照見五蘊皆空」,了知「諸法空相」,顛倒的就不再顛倒了,夢想當即轉為真實。自在本空,一切顛倒夢想,瞬間就沒有了。「顛倒」二字,不易體會。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所知所見的一切是真實的,我們都習慣這麼看、這麼感受,沒有覺得這是顛倒的。但是你一旦「遠離顛倒夢想」,一切就反過來了。所以觀自在是返觀,也是反觀。因為觀得自在之後,必然作自在觀,於是原來的知見就反過來了,原來不顛倒的就顛倒了,原來不虛幻的就虛幻了。作如是觀時,就不會執著於所見的一切,自然也就「遠離顛倒夢想」了。在自在觀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覺得自在者,便會「常作如是觀」。
朋友們,信佛後,身上往往會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什麼是善知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善知識。行善可以積德,持戒同樣也能積德。如果你能在生活當中,經常持戒修身,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福德自然會增長。佛家認為,布施是最積福報的行為之一,世人都喜歡金錢,如果我們能夠舍財去利益眾生,用自己的金錢去幫助更多人,不僅能去除自己的貪心,還能因此收穫布施帶來的善果。經常讚賞、轉發和隨喜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讓更多人看到,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有人因為你的轉發內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薦: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3大「吉兆」,說明福氣降至,要恭喜了!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4種「跡象」,說明福氣將至,恭喜了!
佛教:邪淫惡果來臨前,有2大徵兆,及時發現,就能轉禍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