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答案。絕大多數人都是站在求世間福報的角度,來學佛修行的,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這也不是佛教修行的本意。我們知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佛,出家修行,最終悟道成佛,是因為想要求得最終的解脫。因為佛陀看到了人世間的種種痛苦,感同身受。用佛教的話來說,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這種種的苦難,無論你有再多再大的福報,也仍然逃離不了。因此佛陀出家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求得究竟的解脫,從這八苦當中真正的解放出來,獲得根本自由。由此,我們不難得出佛教的本質和根本目的,更不應偏離此方向去修行。
我們常常看到身邊有很多學佛人,都是東奔西跑。有的甚至走遍了大江南北,想要尋訪高人,求得什麼秘法,找到什麼捷徑,好讓自己獲得神通,甚至是悟道成佛。我們可以參考一首偈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心向靈山塔下修。」意思就是我們跑來跑去,想要走捷徑,找高人,那麼真正的得道高人在哪?真正的佛菩薩在哪呢?其實,在我們的內心,也即是人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靈山塔。唯有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內心,讓它打消所有的妄念,放下所有的貪嗔痴,你內在本自具足的真心本性就會顯現出來,如此,才能夠真正地打開智慧,悟道解脫。六祖慧能大師也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真正開悟得道的高僧大德,一定會告訴你,生活中的待人接物,點點滴滴無一不是「道」,關鍵是你悟到了沒有。
![]()
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或事,當境界現前時,你能否把控住自己的內心,做到心不隨境轉;能否在為人處世的過程當中,不斷地使自己的內心強大,不為外物所動;能否放下內心的執念、妄想與分別,達到內在心靈的自由與解脫。這些都全看你自己的用心了。只有當你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如何善用其心,你才會離道越來越近。一個真正的修道人,他一定會時刻注意自己的用功。比如他會在各種對人對事的境界當中,讓自己保持心靜,放下貪嗔痴慢疑,下意識地去控制住自己的妄念與執著。又或者他會每天都找一個單獨的時間,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調整自己的呼吸,將思想意念放空,進入冥想狀態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修心,找到開啟自性智慧的方式。
對普通凡夫而言,受業障所致,我們肯定會有很多煩惱和阻礙。所有人的修行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最關鍵的就是我們下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不斷的積累。任何的事情,通過千百次的訓練,你一定會找到感覺。當你訓練有素的時候,你會發現控制自己的妄念也並非太難的事情。這時候你的精氣神都慢慢的充沛,你的定力也越來越強,自然也就變得越來越有智慧。這就是離佛越近,離道越近的表現了。而那些整日東奔西跑,尋求各種悟道的捷徑,甚至於貪求各種神通的人,他們註定離道越來越遠,這樣的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走入魔道,這是必須要注意的。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薦:
佛教:信佛後,身上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4大「徵兆」,說明福氣降至,恭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