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2021-01-07 明月天心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覺」,佛法的照現離不開我們樸素的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去醒悟、實踐,才能真正受用。人的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無不是修行,把當下的生活過好了,不執念過去、不憂懼未來,才能實現人生的究竟自在和解脫。不必把「開悟」搞的太神秘,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一、心中無事、心無掛礙,不生任何雜念妄想。

佛教禪樂《春歌》裡寫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個人最大的福氣不是家財萬貫,而是內心的安寧與清淨。身上事少,自然苦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們之所以整天煩惱不斷、憂心忡忡,就是因為想的太多,看不開、放不下,心中貪念、執念太多,既想得到這個,又想要那個,故而感受人生之諸苦。

「一切唯心造」,人生之苦樂皆由心而感知,心亂則一切亂,心安則一切安。人生在世猶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學佛應時刻觀照好自己的念頭,如如不動,心能轉境,而不被外境所轉,才能於任何境緣中處變不驚、鎮定自若。不論是遇到順境還是遭遇違緣,都能保持平靜淡然的心態,如此即為開悟的狀態。

二、為人處世中道,不走極端。

正所謂「月滿則虧,物極必反」,凡事不可強走極端,應知中庸之道,處事不偏不倚、調和折中,中間才是恰到好處。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歡劍走偏鋒,信佛也是迷信神力,認為自己一旦求佛,佛菩薩就必須加持自己,否則就質疑佛法的真實性,簡直是愚痴無知。

一個人如果太極端,就會深刻地感受到命運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從而也會令自己的心時刻處於跌宕起伏之中,不得安穩。比如,遇到得意之事,不要過於忘形,因為往往福禍相依;遇到悲傷之事,也不要過於哀愁,因為往往苦盡甘來。

凡事不要做得太滿,花開最好的時候是半開,而一旦全開,就離花落不遠了。人生最貴莫過於一個「忍」字,不大喜大悲,沒有善惡美醜之分別,時刻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自然泰然處之,遠離一切煩惱妄想,斷除一切苦厄。

三、不盲目相信和崇拜,有自己的智慧和悟性。

學佛應當向內求,「心外無物、心外無法」,不要搞形式主義、自欺欺人,更不要盲目相信和崇拜,要有自己的認知和覺性,不要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是否真正受到佛法的利益,要問問自己的心,不要看別人,修行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

學佛學什麼?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有了智慧,才能不迷惑、不迷信,建立正知正覺,不斷修福修慧修身,精進修學,從而擺脫苦厄、遠離愚痴煩惱。

以上這3大特質,你身上有嗎?希望大家都能夠持戒修行、秉持正法,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祈願正法久住、利樂有情。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學佛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讓自己開悟,開悟與明心見性不同,開悟的解釋是指開智悟理。也就是悟道一些道理的人,都可以說是當時開悟了,這種開悟與佛教常提到的明心見性則不同,簡單理解平常的開悟,也就是小悟,而真正的覺悟,則是大徹大悟。真正學佛開悟的人很多,但達到大徹大悟境界的人卻寥寥無幾。
  • 佛教:命好福深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你有嗎?
    為何別人事業有成,家庭和睦,自己卻什麼都得不到,別人的好運和福氣,又是從何處來呢?佛門中講「因果」,世間萬有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一個人的福報和運氣,當然也是因緣法,不會憑空而來,也不會憑空而去。如是因,如是果,我們周遭的境遇,不管順遂還是困頓,都是前因招致的後果。舉例來說,「因」就如同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而「果」就是落在枝頭上歇腳的鳥兒。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隨著佛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如今學佛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學佛的人越多,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修佛修的是心,是指心靈的開悟,但是對於開悟許多人並不了解,畢竟學佛之人無數,開悟的能有幾個?修心如何才算是開悟?很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陷入迷茫,就像船在狂風暴雨中沒有方向一樣,永遠也駛不到終點。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如果他依然對你笑,那就是個高僧;如果不動聲色,那就是個很厲害的和尚;如果拂袖而去,說明水平也還行;如果跟你對罵,那估計是個普通角色;如果一幫和尚出來打你,那你就趕緊跑吧!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
  • 佛教:開悟前的三種特徵,看看你都有嗎?
    禪宗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又名佛心宗,隨著佛法的興盛,越來越多的信眾開始參禪打坐,以求開悟明心。尤其當參禪的人,以宗門的機鋒轉語設問,我們不能應答,更覺得禪宗法門高妙。究竟何為開悟?《法華經》云:「照明佛法,開悟眾生。」《華嚴經》說:「開悟一切愚暗眾生。」開悟,就是開智悟理。
  • 佛教:「與佛有緣」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菩薩就在我們每一個慈悲的念頭裡,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佛、有善的人,時時處處都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真正有佛緣的人,也可能不信佛,不研習佛經禪理,不在寺廟,而就在紅塵中。許多人喜歡到寺廟裡燒香拜佛,往往也會偏執地認為只有寺廟裡那尊尊木雕泥塑的佛像才靈驗,這就顛倒無知了。
  • 佛教:佛渡有緣之人,這3種人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
    佛教有四大禁忌,即無緣不能渡、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有些人很好奇,不是說佛菩薩慈悲,眾生平等嗎?怎麼還「無緣不渡」,區別對待呢?這並不是區別對待。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但因為每個人的業力和根本機制不同,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會有福報和善緣與佛陀結緣的。
  • 身上具備這「兩種特質」的人,是真正的富貴命,你有嗎?
    文|凌小麥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衣食住行,什麼都是需要錢的。沒有錢,你的生活質量真的會很糟糕。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富貴命,但富貴這東西,還真是強求不來。一個人身上若具備這兩種「特質」,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用這些特質對自己也做一個基本的判斷和對照,以便為自己的未來也可以發展得越來越好。心地善良,為人厚道。人善人欺天不欺,真正富貴的人,一定是有一顆善良的心。
  • 佛法: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我們以各種方式修行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能學習到佛的智慧,最終開悟。開悟就是打開智慧之門,悟出人生的道理的意思。信佛學佛之人對生活或多或少都有所悟,有的人悟道淺顯一些,有的人悟道深刻一些。我們大部分人在學佛的過程中開悟的時間都是相對很短暫的。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佛教:命好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五大特質,你都有嗎?
    佛說,諸行無常,世間的一切人和事,都處在生滅變化之中,沒有永恆。古人有一則精妙的比喻,叫做「人生如戲」,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在無常變化之中,我們又常希望自己是命好福深之人,最好人生能夠一馬平川,不要有絲毫的禍患和災難。但命運就像曲線,高低起伏,人在旅途,也隨之或喜或悲。
  • 佛教:「業障」重的人,身上有這4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修什麼樣的業,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福氣都是人積德行善修來的,業障都是人作惡自作自受召感來的。這世上一切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因緣的,都是該發生的事,因為因果從來不誤人。
  • 心理學:心思單純的女生,往往身上有這3個特質,你有嗎?
    「心理學:心思單純的女生,往往身上有這3個特質,你有嗎?」,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很多的女生都會使用p圖軟體,沒有女生會真正地將自己的素顏照片發到網上。但是,現在社交軟體的日益增多,大家對於網上開始找對象的現象也是越來越正常。
  • 金剛經第三:真正開悟的人,都是返璞歸真,看看釋迦佛就知道了
    這一品非常簡單,就兩句話,但第二句話其實就是釋迦佛親身為諸弟子示現的開悟甚至大徹大悟後的人該是什麼樣子,其實能夠看懂這句話,整部金剛經都參悟了,所有的三藏十二部佛經也都參悟了。說到這裡,時間,地點,說法的人,聽法的人,供養的人都具備了,佛法上叫做「因緣具足」,這才有了這部金剛經。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佛說:福報大的人,身上往往有這4大特質,你有嗎?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切外境隨心而轉,有福之人居住在窮苦之地,壞風水也會變好;好風水居住著壞心惡行之人,好風水也會變壞。比風水更厲害的是人心。人心為善,自然命好福深。「福報是自己修的,痛苦也是自找的」,福報大的人,身上往往有這4大特質,你有嗎?
  • 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佛陀時期就以及有了「開悟」的說法:佛陀自出家之後,歷時六年遊走恆河流域,也只是了解到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究竟是為什麼?人們眾說紛紜!這也成就了一個道理,並非所有「在路上」,就向著成功,關鍵在於目標是否明確。佛陀並沒有事事都教育弟子,某事該如何如何,而是放任他們自己頓悟。這不光體現出佛陀的大智慧,也說明了佛陀遠見獨特。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貴在堅持。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俗諺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河。」用它來說明世人開悟的方式,雖然言辭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畢竟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開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萬別。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開悟的,也就是說,不僅禪宗講開悟,其它教派也一樣講開悟,如淨土說的破除迷悟,其實說的也是開悟。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換句話說,處於開悟狀態的人,他們的今生,一般是會著開悟之前的狀態或者人生軌跡這一生,肉身死去,最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了,這就是開悟的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