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340篇
咱們繼續來聊《金剛經》,之前談了這部經在佛法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聊了經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的具體含義,這一章開始正式介紹裡面的內容。
首先整體說明一下,整部《金剛經》被分為了三十二品,其實最初釋迦佛說法的時候都是隨緣教化,根據弟子們的提問來回答,並不像現在的老師講課還有書本教案一樣,根本就沒這些「品」或者「章」的概念。
恰恰相反,佛涅槃後諸位弟子把他老人家四十九年說的法分類集結,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三藏十二部的佛經。
熟悉佛教的師兄都知道歷史上的帝王之中,對佛教最狂熱信奉的莫過於梁武帝,他一生齋僧布道,建廟弘法,福德無量,但是他的兒子昭明太子的慧根更在其父之上,他把當時影響力極大的《金剛經》按照內容劃分了三十二品,並且各自單獨起了一個名字。
這個劃分契理契法,所以後世一直留用,這其實就是一種「文字般若」的能力,把深奧晦澀的佛經變得更加簡單易懂,就能夠利益到更多的眾生,因此自然功德無量,遠超梁武帝,因為法布施的殊勝遠遠超過財布施。
好了,大家手邊有佛經的可以打開,沒有的話直接看文章就行,裡面佛經原文都引用並標記了,我們今天討論第一品法會因由分,說的直白點就是這次法會的由來。
這一品非常簡單,就兩句話,但第二句話其實就是釋迦佛親身為諸弟子示現的開悟甚至大徹大悟後的人該是什麼樣子,其實能夠看懂這句話,整部金剛經都參悟了,所有的三藏十二部佛經也都參悟了。
02第一句:時間地點因緣
話不多說,咱們直接請上佛經原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實光這一句話,許多高僧大德都能講幾萬字好幾天,因為他們要考慮到很多對佛法毫無所知,甚至連字都不大認識的師兄,因為過去大眾普遍的文化水平都有限,弘揚佛法本身還帶有一定程度的教育的意義,就像現在的小學一樣。
不過現在不同了,尤其各位師兄之前應該也看過紅塵寫的三百多篇佛法心得共享了,基礎都非常好,所以咱們長話短說,簡單介紹一下就過去。
這裡的「如是我聞」其實也有許多種解釋,比如這個「如」字代表如如不動,如理如法之類,我們就不談那些了,就按照最簡單但最實在的一種說法來。
這裡的「我」是阿難尊者,如是就是這樣,原原本本,聞就是聽聞,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阿難尊者以「多聞第一」著稱,簡單來說就是記憶力最好,過耳不忘,又是佛的表弟和侍者,幾乎不離佛左右。
所以佛涅槃後諸弟子推選阿難複述,然後其餘弟子們再來指正和修補,凡是這樣集結的佛經,開篇第一句話都是「如是我聞」這四個字,表示這是佛陀說的法,他們只是轉述一下,相當於咱們現在的防偽標籤似的。
然後這個「一時」也很精妙,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對於時間觀念很差,因為在他們看來時間就是不停循環流轉,就像是操場跑圈一樣,並不存在前後一說,你後面的很可能是反超你快一圈甚至N圈的,這個就是受佛法的影響,因此所有佛經時間統統都是「一時」,不像是我們中國習慣都是把年月日標記的清清楚楚。
這個並沒有誰對誰錯之說,兩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只能說各有勝場,我們精準記錄勝在歷史研究,但古印度的隨性灑脫則勝在文化思想。
然後再來說地方——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當時古印度類似我們春秋戰國的聯邦制,有許多國家,這裡的舍衛國是當時古印度的大國,給孤獨長者是國內的一位大臣兼大富豪,他非常敬仰佛陀,希望請佛陀去說法。
但是佛陀身邊有著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常隨僧團——這些弟子其實並不是佛陀一個個招來的,其中度化了三迦葉兄弟,他們原來的一千弟子也都跟過來了,再加上舍利弗和目犍連尊者的兩百人,耶舍長者子的五十人,合起來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人。
所以說度化那些外道的大法師非常重要,這些人也都很聰明,道行很深,未必是壞人,只是心外求法而已,所以弟子門徒也很多,度得一個往往就是度化一大群。
而要能承擔這麼多人必須要有個大院子不可,所以給孤獨長者就去和當時的祗樹太子去買皇家花園,並承諾布滿黃金——這一幕在西遊記裡面也提到過,有個「布金之寺」,後來祗樹太子很感動,就把園子送給了他,兩人合力布施,所以稱為「祗樹給孤獨園」。
說到這裡,時間,地點,說法的人,聽法的人,供養的人都具備了,佛法上叫做「因緣具足」,這才有了這部金剛經。
03第二句:佛陀親身示範,大徹大悟的人是什麼樣
佛法中有個詞叫「開悟」,這也是各位師兄非常嚮往的目標,而悟到了極致就是大徹大悟,也就是成佛了。
大家都有種誤解,再加上各種邪門歪道魔子魔孫的故意帶節奏,認為開悟的人就變得很神奇,像是電視電影裡面的神仙菩薩一樣,頭頂光環,腳踩白雲,莊嚴肅穆,大放光明,舉手投足都有無限神通。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天上地下最圓滿的人應該莫過於釋迦佛了吧,咱們看看他老人家是什麼樣子的。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段話很簡單也很直白,就說當時到了吃飯的時間——也就是日中一食,佛陀穿好袈裟,手拿缽盂,帶領著眾弟子們步行去舍衛城中乞食,然後在那裡依次化緣完畢之後,再託缽回到原來的地方,吃完飯,把衣服和缽盂都收好,洗完腳,在那裡跏趺坐準備入定。
這裡有沒有半分神通的樣子呢?沒有,就和凡夫俗子一樣吃飯走路,甚至連腳都會弄髒,這簡直連個最普通的飛來飛去的小神仙都比不上,真的是大徹大悟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佛陀嗎?
但真的是,其實修行到了終點,就又回到了原點,真正開悟的人從外表看反而又變回了凡夫,總是裝出一副高深莫測高高在上樣子的人,基本都是二把刀半瓶子水忽悠人的,就像我這樣子,不過我好歹還有幾分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過是個喜歡佛法的凡夫而已,至於別人就不知道了,這忽悠人忽悠久了往往都把自己也忽悠進去了。
不過佛陀看似在吃飯走路穿衣洗腳打坐,和凡人又不一樣,因為他根本絲毫不著外相,就像後世高僧大德所說——終日吃飯不咬一粒米,終日穿衣不著一絲紗,他們雖然衣食住行看似和普通人一樣,但心中卻沒有絲毫貪著,完全是一片清明,心包虛空,量周沙界。
相反咱們凡夫俗子,吃飯覺得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穿衣這個好看那個不好看,走路嫌累想要坐車,坐車又覺得這個牌子好那個牌子差,住房子都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景別墅等等,完全就處於一片貪嗔痴慢疑五毒和分別妄想之中,又哪裡有絲毫清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