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佛人都想知道自己學佛後,到底有沒有開悟?一個人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一樣?
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先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他在成佛前和成佛後的變化?基本上就能知道,一個人開悟後和開悟之前有什麼不同了。
佛陀的開悟也叫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陀在開悟之前,很多道理都不明白,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例如: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是誰?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怎樣才能不生不死?
這些問題的答案,佛陀在覺悟後,全部都瞭然於心,在沒有任何困惑,佛陀開悟後,他的內心深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只有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才能親身體驗到。
不過佛陀在成佛後,外在的變化我們是可以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後,他的行為上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生活還是跟過去差不多,每天吃飯、睡覺、為人講法。
《金剛經》的第一品就提到了佛陀的生活,佛陀住在舍衛國,與大比丘眾住在一起,到了吃飯的時間,佛陀就去化緣,吃完飯,回到住所收好袈裟和缽盂,洗淨腳,整理好座位,然後打坐,或是為眾生說法。
這就是佛陀平時的生活,佛陀除了要講法之外,其他的時間,跟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差不多,也要吃飯和睡覺。
其實一個人真正開悟之後,行為上基本跟開悟之間差不多,悟道前,每天砍柴、挑水,在他悟道後,依然每天,挑水、砍柴。
一個人開悟前,會經常感到煩惱和痛苦,而一個人開悟後,雖然每天還是做同樣的事情,但這種煩惱和痛苦的感受就沒有了。
六祖壇經上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求兔角。大道就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悟道前和悟道後,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一樣也不會多,一樣也不會少,只是我們的心,會變得更加清淨、慈悲。
平常心就是道,一個人開悟後,他的心會時刻安住當下,不被妄念所牽,生活變得簡簡單單,能真正做到用一顆平常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用一顆平等心去為人處世,用一顆慈悲心去待人接物,能做到這些的人,即使還沒有成佛,也已經開悟了。
大家覺得一個人開悟後,和從前有什麼不一樣?歡迎留言討論,感恩閱讀與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