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裡講:佛是開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什麼叫「開悟」?明心見性,能時時觀照好自己的心,觀照好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清淨,如如不動,境隨心轉,活在當下。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開悟的人能於一切時處觀自在,不被煩惱妄想所障蔽,不生分別、不生對立。開悟的人的心性和佛性是相應的,具有佛菩薩的精神——慈悲、智慧、圓融、無礙。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
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所謂開悟,就是教我們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俗世裡,智慧生活、快樂生活。不是生活總給我們出難題,而是我們執念太重,什麼都不肯放手;怨氣太重,什麼都不能包容。這裡有一個經典的小故事講給大家。一天,大雄寶殿裡來了一個香客拜佛。頂禮菩薩後,他注意到旁邊有一人也在拜菩薩。仔細觀察,這個人竟和菩薩長得一模一樣。這個人就很激動又很吃驚的問:「您是菩薩,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菩薩說:「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佛不如求己。」
此人恍然大悟。我們很多人在生活當中一旦出現了解不開的死結,就寄希望於菩薩,想著到寺廟裡給菩薩上柱香,菩薩就能保佑自己平安健康。這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祈願,但我們要清楚,想實現願望必須靠自己的努力。臨時抱佛腳,只會讓自己陷入自欺人人的境地。有人會問,我們有事求菩薩幫忙,菩薩會幫我們嗎?佛菩薩會幫你,但要看你的悟性如何了。你如果心性通達光明,知道什麼是佛菩薩的加持,便會諸事如意。
菩薩怎麼幫你?佛菩薩不是我們的避難所,不會幫你逃避人生路上的風雨。沒有誰能夠替代你走這趟人生,該你經歷的你必須要去經歷,該你承受的也必須要去承受。在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歷練和磨礪後,當你再次回首來時路時,你會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的內心如此強大,原來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優秀,那曾經的溝溝坎坎算什麼,都是人生路上熠熠生輝的註腳,這比任何東西都寶貴,佛菩薩怎麼忍心拿走你人生中如此珍貴的財富?
《華嚴經》裡講: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眾生因為內在的光明智慧被煩惱所障蔽,而起惑造業、招受苦報。諸佛菩薩卻因為開發出本具的智慧,故於一切時處皆得自在。怎樣學佛?它不在於我們如何虔誠地膜拜,而在於把佛法實實在在地運用於生活。為什麼煩惱?迷了才會煩惱。什麼叫開悟?餓了就吃,困了就睡。該努力時努力,該放下時放下,不執著,不糾纏。它是一種積極的光明心態,急流勇進,溫暖如初。
進寺廟拜佛的信眾都渴求能得到出家師父,尤其是方丈或住持開光的手串,希望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祈願平安健康、財源滾滾、事業有成等等。那麼佛教裡的「開光」到底是什麼意思?大眾對「開光」的理解是否正確?其實,佛門裡「開光」指的是為佛像開光,而比如手串、帶有菩薩像的吊墜等等要說「加持」。何為「加持」?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寓意吉祥。就像我們見到錦鯉一樣,寓意見者得福、好運連連。
什麼是「開光」?一般大眾對開光的理解帶有迷信色彩,會認為戴個本命佛,讓出家師父給開開光,它就靈了,否則就不靈。這是一種愚痴。佛菩薩智慧福德圓滿具足,根本不需要開光。開光是為我們自己開光,拂去內心的塵埃、煩惱和困惑,是開我們的心靈之光,開發出我們本具的智慧和光明。要相信,只要我們一心向善,不用求佛,佛菩薩自然會加持你諸事吉祥。南無阿彌陀佛。